专栏名称: 经济学人集团
经济学人集团是分析国际商业及时事的主要来源。我们通过报纸杂志,会议商讨及电子服务等各种形式为您提供全方位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学人集团

高科技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 | 书评

经济学人集团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10-26 17: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请输入标题     bcdef

英国顶尖的学术战略家劳伦斯·弗里德曼在新书《战争的未来:一部历史》中驳斥了一种对未来战争的幻想:数字化网络、快速数据链、GPS精确制导等新科技会让新型战争更迅速、更轻松。他指出,战争的本质将一直是长期的消耗战,而最不应低估的力量是人民的持久反抗。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战争的未来:一部历史》( The Future of War: A History) 其实并不是一本关于战争未来的书。尽管作者劳伦斯 · 弗里德曼( Lawrence Freedman )讨论了网络攻击、人工智能以及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未来战争的影响,有些人认为这些新奇科技或许会改变战争的特点甚至本质。但作者的主旨已经显现在书名中:战争的未来与历史不无相似。


弗里德曼可谓英国顶尖的学术战略家,在本书中,他探讨了有关未来战争方式的理念带来了怎样的恶果。十九世纪中叶,滑铁卢战役发生约 30 年后,经典的战争理念仍然占据主导。这种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理念认为,战争会很快结束。先发制人带来的最大效应至关重要,而将对手逼入 歼灭战 则是实现这种效应最理想的方式。在 1870 年的色当会战中,普鲁士的军事组织以及赫尔穆特 · · 毛奇( Helmuth von Moltke )实施的天才战术,展现了近代背景下的经典战争理念。


普鲁士的胜利让欧洲各国总参谋部对这种模式趋之若鹜。然而很少有人关注胜者面对的现实问题 —— 如何制服拒不接受战争败局的民众。历史已表明,仅凭一场单独的战役或一位杰出将领就决定胜局的战例极其罕见,大部分战争都是消耗战,拼的是哪一方更有持久力,能持续投入人力物力。但对速战速胜的笃信却已经融入到未来战争的构想中。甚至在经历了一战之后,人们仍然相信大国之间的战争有可能速战速决。时至今日,同样的妄想还和以前一样根深蒂固。



The Future of War: A History
《战争的未来:一部历史》

By Lawrence Freedman 劳伦斯·弗里德曼 著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经济学人·商论》App,订阅后即可继续 阅读 十月刊文章 《岂能一战定乾坤》


*如需转载文章,请私信后台“转载”联系我们



欢迎在下方“写留言”参与评论

每周留言获赞最多的三位 读者 将获得礼品


订阅全年《经济学人· 商论 》,福利二选一:

免费加入学习社区

或获赠¥188 Moleskine口袋笔记本!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商论后可阅读 《岂能一战定乾坤》全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