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煮酒论史
「掌上历史」团队和天涯等煮酒论史论坛主创者原创出品,打造第一历史自媒体。围炉话知己,煮酒论英雄。让我们一起仗剑古今、纵横历史、快意江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人文历史  ·  在没有普通话的三国,诸葛亮怎么舌战各地群儒? ·  4 天前  
包容万象  ·  985和211有什么区别?学生的回答笑死了 ·  2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1996年,一名年轻美女在旅游景区的留影,穿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煮酒论史

抗日战争:中国历来哪个省的兵最厉害

煮酒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6-12-24 17:15

正文

来源:军史部落


哪个省的中国兵最厉害?抗战时期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将军史迪威说过:广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从两千多年前西瓯国君译吁宋带领五万岭南土著士兵,令秦军伏尸数十万开始广西兵一直是广西军队战斗力强悍的标志。广西土著士兵的勇悍令其所有中外对手感叹!一个地方出精兵的传统历经数千年而不变实为中国所仅有!


朱德元帅不是说过吗:湖南人最霸气,广西人最蛮横。 可我个人觉得广西人比湖南人更上一层“所谓桂系狼兵雄于天下”是也。比起“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湖南强多了。 说是“两广一家亲”,但其实由于环境和经济的极大差异,广西人和广东人的性格简直是天壤之别,广东人待人比较冷漠,还有一点说得难听点就是缺少些血性;而广西人大多则十分的豪爽好客,而且个性很强。



清末,当时太平天国开始的时候,太平军在刚开始只有3万人,这3万人是清一色的广西兵,一路从广西打到南京,多厉害。在北伐战争后,太平军士兵以安徽人和江浙人为主,这些地方的人战斗力根本不能以前的广西兵相比,曾国藩就曾说过:“长毛(太平军)中后期之30万之战斗力,远远不如刚出广西之3万”,广西兵得到了他这么高的评价。


另外还有刘永福的黑旗军在越南抗法和在台湾抗日,冯子才的萃军创造了镇南关大捷,这些都是广西兵打的,以至于有不少人都说,清朝末年对洋人的战争中,全国人几乎都在打败仗,只有广西人打胜了。 在民国时期,李宗仁的桂系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特别是桂军的第七军,有“钢军”的美誉,第7军在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军阀混战的时候几乎从来没有吃过败仗。


在桂唐战争中,素以彪悍著称的湘军十几万人被桂军几万人打败并被收编。在中原大战开始的时候,十万湘军在面对不到3万桂军的时候,又是一败涂地。在中原大战后,桂军撤退回广西,湘军、滇军、粤军一共集结了近12万兵力力图战胜桂军并占领广西,但是桂军2万多人兵分两路,一路1万多先是击败了超过3万人的滇军,随后又战胜了近3万粤军,把滇军和粤军赶出广西;另一路也是1万人在桂林一带战胜了近6万湘军。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对桂军和广西民团的评价也相当高,桂军的表现也被国内历史学家认为是“杂牌军中的王牌”“战斗力可以和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相比”等等。 在国内战争时期,中共刘伯承元帅曾经在大别山制订了歼敌顺序是:“先打最弱之保安队,次打较强之中央军,最后打最强之桂军。”


粟裕等相当多的解放军将领在解放战争时期对国民党军曾经有过这样的话:“要分清国民党军中那些是精锐部队,一要看装备,美式装备的肯定是精锐部队;二要看口音,广西口音的部队一定也是精锐部队。如果是既有美式装备又有广西口音,那绝对是国民党军中最精锐的。”(粟裕大将回忆录记载有这些话,很多解放军其他将领回忆录中也说过)


在1979年对越战争中,广西兵是最多的,现在有不少四川人说是四川出兵最多,这是不对的,在《中共党史》和文史档案中都有介绍的,出兵最多的是广西,而不是四川,至少第一批那十几万人都是广西兵居多。 所以我觉得说起中国各省的人的个性特征,不应该漏了广西,这是一块出血性汉子的热土。


钱钟书先生说:中国有三个半人,湖南人算一个,两广人算一个,江浙人算一个,山东人算半个。 但是后来很多人又改正了这句说是:中国有四个人,湖南人算一个半,广西人也算一个半,山东人算半个,江浙人算四分之一个,广东人也算四分之一个。


在明朝,曾经有过“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称号,广西部队是明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曾经在明朝快灭亡的时候,在宁远大战中力挫当时天下无敌的清八旗军,广西兵的战斗力之强可见一斑。 彭德怀元帅在红军时期也说了: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


民国最能打的一支部队:600人竟打垮两万日军


在1934年国民政府的阅兵大典上,有一支神奇的部队突然走过了各国公使的视线,这是一支大约有4000人的队伍,却是完全的德国军队装束,配备的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全自动式冲锋枪。凡是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部队。


当这支部队向委员长致意的时候,据当时的国民政府秘书邵则明多年后回忆:“当时,英国大使面容惊愕,日本大使面色苍白,德国大使微笑着对法国大使说,这是我们德国人训练出的军队。美国大使叹服地说,这是中国两支最好的部队之一,德国大使不服气地反问,在中国还有哪一支部队可以与他们抗衡?美国大使感慨地说,只有一支,那就是成吉思汗的部队。”



这支神秘的部队,就是南京国民政府自1927年起倾尽国力秘密组建,并于1933年邀请纳粹德国特种部队教官进行训练而成的王牌特种部队——委员长特别卫队,其代号为中国宪兵!


据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于1946年交代,1934年国民政府国庆阅兵后仅30分钟,日本情报机关就接到了土肥原从南京发来的密电,上面只有一句话:中国宪兵现身南京,战斗力极其强大。



中国宪兵的前身,大体可以上溯到北伐战争中叶挺的“铁军 ”,随着国民政府统治的巩固,蒋介石于1927年开始了对全国200万军队的选拔工作,经过层层严格筛选,组成了一支8000人左右的卫队。卫队的成员个个身怀绝技,以一当百。1933年,随着国民政府与德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应蒋介石的邀请,希特勒秘密派遣纳粹冲锋队王牌教官勃罗姆来华,进行中国宪兵的秘密训练工作,在勃罗姆的严格训练下,又有近4000名士兵遭到淘汰。


至此,中国宪兵正式形成。在德国教官近乎法西斯手段的严酷训练和几乎先进到牙齿的德式武器装备下,他们如虎添翼,终于成为了中国乃至整个东北亚最为精锐的部队。


据传闻,在蒋介石围剿红军行动最为艰苦的时候,国民政府不止一次动过调动中国宪兵进攻苏区的念头,只是蒋介石担心伤亡过大,得不偿失,才使这项决定终于搁浅。不过,在第五次围剿的初期,中国宪兵确实已经受命开赴了江西地区,只是因为苏区的迅速失陷,才使得他们没有派上用场。



1937 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江南战场上,中日双方几乎集中了最精锐的兵力。中国宪兵也受命开赴前线。南京戍卫司令长官唐生智曾建议将中国宪兵组成小分队,通过空投的方式打入日军的后方,破坏日军的主要军事基地,这个高明的建议反而遭到了蒋介石的训斥。


蒋介石担心这支价值连城的军队如果有任何损失,都是挖心之痛。于是,在这种“保存实力”的思路下,中国宪兵在战争的开始阶段始终在南京原地待命,充当了抗战的看客。


杀敌的机会终于来了,随着上海等地的陷落,日军向南京发起了总攻,蒋介石逃往武汉,也许是出于断后的考虑,他将中国宪兵留在了南京。随后,唐生智率领10 万南京守军与日军展开了巷战,中国宪兵却还在营房处于待命状态,因为没有蒋介石的命令,任何人都是无权调动这支部队的。


战况越来越紧急,第五军军长张治中及其部队被日军包围在雨花台。这支抗战的英雄部队伤亡惨重,甚至连张治中的警卫队也伤亡殆尽。为了拯救第五军,唐生智痛下决心,冒着被枪毙的危险,与中国宪兵旅长易安华密谋,调动了中国宪兵两个营的兵力去雨花台接防。


此时,日军已经几乎完全消灭了第五军,攻击雨花台的是日本甲种师团梅村师团(注:日本在二战中一共拥有六支甲种师团,两支作为关东军守备东北,后被苏联红军消灭,两支留守日本国内,后于1940年参加了太平洋战争。另外两支就是被中国人所熟悉的梅村师团和“皇军之花”板垣师团,始终投放在中国战场,并与国共多支军队交手,是侵华战争中日军的骨干力量。)



师团长梅村是蒋介石在东京留学时的同班同学,并且曾经因为决斗胜利而缴获了蒋介石的家传宝刀,这件事情也是蒋介石青年时代的奇耻大辱。然而,也正是这位梅村师团长,在雨花台争夺战中,最终成就了中国宪兵的赫赫威名。


当两个营的中国宪兵与第五军在雨花台接防完毕的时候,梅村气势汹汹地发起了新一轮攻击浪潮,他得意地认为他面对的只是一批疲弱不堪的第五军战士,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雨花台响起了德式冲锋枪的怒吼,大吃一惊的梅村刹那间大脑一片空白。在20年后的回忆录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我的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惶恐,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真正的对手来了。”



如果说开始日本人只是惶恐的话,那么之后的一天时间则成了这些所有经历过这场战争的大和武士心中永远的噩梦,两万多日军对两个营中国士兵的战斗,成为了梅村师团历史上最大的耻辱。600名中国宪兵,平均每个人将防守一段25米长的阵地,平均每个人要面对50名日本甲种师团士兵,战斗从早上打到黄昏,一批批日军倒在了雨花台上,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梅村师团也不愧是日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始终攻击不止,在最危急的时刻,梅村亲自带领敢死队,拿着当年从蒋介石手中赢得的宝刀,与中国宪兵在阵地上拼起了刺刀,然而中国宪兵也以硬对硬,上上枪刺与日军展开肉搏。终于,号称天下无敌的梅村师团,在黄昏时分倒在了中国宪兵坚忍不拔的精神的面前,仓皇地丢下上千具尸体撤退。



值得一提的是,在拼刺刀的战斗中,梅村的那把宝刀被中国宪兵的战士缴获,梅村自己也被砍伤了胳膊,幸得部下掩护才保住了一条性命(这在武士道精神中可谓奇耻大辱),而中国宪兵也付出了惨重代价,50 多名战士长眠在雨花台上。

将煮酒论史置顶后,您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煮酒论史的信息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