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年人的生活中,“说话结巴”对于工作及人际交往而言都是一项致命弱点。不过,孩子的
口吃与成年人不尽相同,大部分可以自愈。因此,父母在发现孩子口吃时,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分担忧。但口吃症状若是持续发展,除求助医生外,最重要的是父母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孩子早日恢复。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口吃?
根据现阶段的研究,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口吃的成因与遗传及脑部神经系统对语言的处理有关,与教育方式等无关。
犹他大学的研究显示,有约
5%
的孩子会出现口吃症状,不过到了成年时,只有
0.5%
—
1%
的人依然口吃,也就是说约
75%
的孩子都能自愈。
孩子是否真正口吃?
对于语言发育时期的孩子,说话不连贯、出现停顿是很正常的现象。父母需要同真正的“口吃”进行区分:
什么情况下口吃可能会持
续发展?
家庭因素:
因为口吃具有遗传性,所以孩子的家庭成员中若是有人存在口吃的毛病,那么孩子持续口吃的危险性也较高;
年龄:
若孩子是在
3
岁半之前开始口吃,则随着年龄增长自愈的可能性较高,反之则较低;
口吃的持续时间:
如果孩子口吃的问题已经持续了
6
个月以上,那么自愈的可能性较低;
性别:
男孩口吃的概率是女孩的
3
到
4
倍;
其他语言缺陷:
若孩子在语言方面存在其他已确诊的问题,那么口吃也不太可能自愈。
家长应如何帮助口吃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
多从其它方面表扬孩子:
放慢节奏:
减少对孩子的压力,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
TA
可以充分组织自己的想法,说话时不感觉在被催促。
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和充足的睡眠:
研究显示,父母和孩子均反映在疲劳时,口吃的问题会更严重。不熟悉的环境、熬夜、日常生物钟的打破都会加剧口吃问题。
在对话时:
关注孩子说的是什么,而不是
TA
怎么说:
在孩子口吃时,尽量去关注孩子的说话内容,而不是口吃问题本身。保持眼神注视,就像
TA
说话流畅一样,耐心等
TA
说完。
多停顿,跟随孩子的说话节奏:
成年人的语速通常比孩子快,而口吃的孩子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组织语言、协调肌肉。因此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可以在每次开口前稍停顿,以此来间接达到放慢语速的目的。
(注意:由于个人的说话速度很难改变,因此有意识地直接放慢语速往往不可行。)
让孩子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