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常态化,大量的防疫投入和疫情导致的拔牙已经成为了猪场的常规操作。近期猪价突破36元/千克,前期观点持续得到验证,高估的供给与过于悲观的猪价预期。回顾2020年的猪价走势,2月、7月和12月分别创下年内三个高点,全年猪价延续宽峰走势,高猪价-产能增长-出栏量增长-猪肉增长的线性增长逻辑已被证伪。
展望2021年,猪价中枢下移、存栏继续复苏是确定性的大方向,市场的关注点更应该在于边际变化,第一:猪价会以何种速度回落以及均价区间落在哪;第二:产能实际恢复如何、延缓供给恢复的因素如何以及猪价中枢下移会对补栏产生什么影响。
1、 2020年冬季东北地区仔猪死亡量上升,样本点数据较上月生猪存栏首次出现下降,约3个百分点,主要体现在乳仔猪的情况较为严重。
2、近期乳猪料产销下降3-5%。
3、预计2021年国内生猪出栏量4.6亿头,调高全年均价预期至27元/千克。
4、最新细小疫苗批签发数据环比出现下降。
5、下游需求:当地130kg以内生猪省内消化,大体重猪省外消化。目前大猪比标猪价格高1元/千克;年末屠宰厂屠宰量稳步持续增加,较10月上涨20%。
1、全国猪价看东北,东北非瘟爆发最早,产能恢复较好。
2、2020 年在非瘟、新冠及严重的洪涝灾害影响下,生猪产能艰难恢复,现阶段东北能繁母猪数量恢复到2017年的90%。但几个重要生产指标出现下降,以监测数据来看,配种分娩率由90%下降到当前的70%,PSY下降23%,料肉比由2.6提升到2.9。
3、预测2021年均价26元/公斤。6月、7月、8月三个月行情上涨概率较大,10月下跌概率较大,11月反弹概率最高。
4、预计今年春节前东北猪价维持高位震荡,价格区间34-36元/千克。以监测数据来看,2021年1月生猪出栏量环比仅增加2%,在消费端基本持平的情况下,预计春节价格坚挺。
1、能繁母猪存栏:
国家统计局4100万头,第三方资讯公司2142万头,养殖企业统计数据2086万头。
2、延缓供给恢复的主要因素:
1)疫情、疫苗毒、自然灾害;2)种猪货源的紧缺;3)持续高企的市场价格,由于当期收益高,养殖户更愿意外购育肥或二次育肥,暂用三元母猪生产,而非去引种高价的纯二元母猪;4)配套的育肥产能跟不上;5)可预期的政府管控,去年9月南方某地区已经出政策,用地已经审批的,如果还没动工的,要予以收回。一旦产能恢复差不多,政府可能会从土地和环保角度加以调控,包括禁运。
3、2021年可能的几个推演:
1)仍是养殖盈利年,之前预期年均价24-25元/千克,目前也调高预期到了26元/千克;2)2021年上半年大集团仍处于扩张阶段,很难出现大面积三元换种;3)仔猪可能出现与2020年反向倒挂;4)非瘟疫情仍将持续,但可能以微弱态势演化,仔猪腹泻、5号病、呼吸道等疾病增加;5)2021年末可能出现大量散户退、并现象,前三季度较难出现。
4、未来产业变化:
1)猪周期会越来越长,价格波动越来越平缓;2)TOP30企业2020年底合计母猪存栏1500万(含后备),2022年权重将达到40%-50%;3)头部企业将延伸产业链;4)AI养殖的推广或在未来大幅度降低成本;5)销售模式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