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也谈钱
从草根起步,为最终财务自由而奋斗的也谈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搜猪  ·  生猪现货日报|全国均价15.51元/公斤 ... ·  20 小时前  
搜猪  ·  正月初八开工大吉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也谈钱

明明都是自己的钱,为啥总要区分亏的是本金还是收益?

也谈钱  · 公众号  ·  · 2021-03-10 12:28

正文

最近我反复看到一句话,「收益已经亏掉一半/80%/全部,眼看着就要开始亏本金了」。

前几次一翻就过了,但重复出现的次数太多不仅让我有点纳闷。本金,还是收益,那不都是自己的钱吗?

假设有 A 和 B。

A 一直持有,本金 50 万,投资赚了 50 万,后来行情不好亏了 20 万。A 会不开心,但常常会安慰自己,没关系,我亏的是收益,还不是本金。

B 拿着自己从其他地方赚来的 100 万入市,不幸正好买在最高点,也亏了 20 万。

明明亏钱的原因一样,亏钱的金额也相同,但很多人,甚至包括 B 自己,都会觉得 B 更惨,投资一上场就亏了本金。

我想来想去都觉得奇怪,从结果上来讲 A 和 B 明明没啥区别,都是亏了 20 万,甭管是本金还是投资的收益,都是我们自己的钱。

从理性来讲,我们对待这 20 万亏损的心态应该是一致的。就好比假如某一天我们的基金账户被盗了,不管被盗的是 20 万本金还是 20 万收益,我们都会一样地愤怒。

……

后来我在和小伙伴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都提到这个区别看起来很像是「心理账户」的问题。

2017 年席勒因为研究行为金融学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家,「心理账户」就是他的研究课题。

席勒发现我们实际上有两个独立的心理账户——“勤劳致富”心理账户和“天上掉馅饼”心理账户, 这两个账户在记账的时候是分开的

面对“勤劳致富”里面的钱,比如上班工资,大家通常会很认真地对待,一般不会随意挥霍。

但面对“天上掉馅饼”账户里面的钱,心态却要随意得多,经常随意支取,花了不心疼。

席勒当时举的例子是彩票。那些平时看起来很小气的人,中了彩票以后也会变得异常慷慨大方,在心理中这笔钱被放进了“天上掉馅饼”账户里,和工资收入分开计算。

重新读完心理账户这一段以后,我发现 很多人对待本金和收益的态度,怎么看怎么像对待“劳动致富”和“天上掉馅饼”的区别 。本金是自己上班辛辛苦苦赚来的,收益则是买了基金股票,啥也没干“白来的”,亏了就亏了。

大伙合计合计,背后有没有点这个味道。

……

「亏本金还是亏收益」,这可能只是一件很小的事儿,但背后的隐藏心态却很值得我们思考。

投资,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不劳而获的买卖吗?真的是把钱往那一堆然后躺着数钱吗?

说起「投资就是认知变现」朗朗上口,但真正理解并认同这句话的人,看起来要少很多。关掉自己的“天上掉馅饼”账户,把投资收益归入”勤劳致富“,也许正是前提之一。

贝佐斯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巴菲特回答:“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