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峰的投资圈
经济学者 独立投资人 经济与社会专栏作家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李峰的投资圈

干货——我们还会继续变穷吗

李峰的投资圈  · 公众号  ·  · 2025-01-20 00:00

正文

经济学家费雪于1928年提出了“货币幻觉”这个概念
“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只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了货币实际购买力,会发生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货币幻觉”中的幻觉意思是:在发生通膨的时候,个人收入增长,本质是毫无意义的,仅仅是收入的名义增长。
一直以来,我都对费雪的“货币幻觉”深信不疑,但我最近却在思考得出了另外一个深的认知:在“货币幻觉”这一概念中,费雪的研究或许忽视了货币幻觉适用的领域宽度。
“货币幻觉”,这一概念的主要用途是用以描述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那么,一个不超发货币的地方,表面看不存在通货膨胀,但“货币幻觉”就不存在吗?
我的思考结论是:即使在不超发货币的地方,一样存在“货币幻觉”。


比如,一个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偷横行。小偷将一个人的货币通过盗窃的手段转移到另一个人的手上,会发生什么?
将会有更多的人去生产防盗门,本应该生产衣服、家电的生产资源,将被转移到防盗设施的生产上去。
从而导致人们可消费的衣服、家电都减少了。不仅仅被盗的人受损失,还让整个社会的其他产品的生产量降低,全民受损。
小偷买衣服和家电,也将需要花更多的货币。
这时,小偷也有货币幻觉,在他盗窃之前,衣服是十块一件,他偷了一百块钱,以为可以买十件衣服,结果呢?由于衣服的生产量减少,导致衣服变成了二十一件,他只能买到五件衣服。

我们将这一场景,再一次放大。
假设每一个人的工资一发到手里,就必定被小偷偷走90%。每一个企业主的利润一到帐上,也马上被小偷偷走90%。
货币量没有变化,小偷们掌握了货币量的90%。
其结果是,所有可以用来投入生产的未来资本,都将被消灭。小偷不事生产,是一个纯消费者,他抢来货币,不会投资,只会消费。
于是,整个社会将不再有新增资本,生产力就此止步不前。
那么,小偷也将陷入永久的贫困当中。这样的结果就是,不管一个人有多少货币资产,那么,他这辈子都用不上手机,用不上互联网。

没有新增资本,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消费品出现。小偷即使拥有了庞大的货币量,也比2024年的人要穷得多。
所以,货币转移到另一个人手里,并不代表着这个人的财富就会有大量的增长,从长远来看,也不能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富。
于是,我们明白了货币只是一个交易媒介,不是财富本身,真实的社会财富,是消费品数量的增加。

而消费品数量的增加,来源于用于投资的资本的增加(机器、厂房、写字楼、轮船、货车等等)。

由此,我们应该清晰的认知到,当资本做为生产资料并投资(又称:使用)到能够扩大或增加消费品数量的项目中时,才会为社会增加真实的财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