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rchrace  ·  Triptyque 新作 / ... ·  昨天  
gooood谷德设计网  ·  格鲁吉亚Akhaldaba私人住宅 ·  3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BIG + 中衡设计|苏州金鸡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7句话,帮你养出内心富足的孩子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9-13 17:58

正文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主创团·小番茄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一位妈妈去开家长会时,说过这样一番话:


如果要问我,什么样的孩子能最终收获人生的幸福,我想答案一定不是成绩好的,家庭富有的……而是内心富足的孩子。


内心富足的孩子,一定是悦纳自己的,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也能平和地接纳自己的不足;


内心富足的孩子,有充盈的精神世界和健全的人格,能够淡然地看待挫折与失意,对人生充满希望;


内心富足的孩子,懂得爱与被爱,会给予他人爱和关怀,能够保有同理心、懂得承担责任。


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成功,养出一个内心富足的孩子,才是父母毕生所愿。


如果你也养出一个内心富足的孩子,一定要常把这7句话挂在嘴边。





曾经在医院看到这样一幕:


一位爸爸带着5、6岁的男孩去看牙医,孩子非常害怕,不仅不配合还大哭大闹。


爸爸很是不耐烦,一边拉扯着孩子一边训他:


“我们平常都要上班,周末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带你看牙,你还不乐意;


这么大个孩子了,还怕这个,丢不丢人?”


只见小男孩的眼里闪烁着泪花,一脸委屈。


坦桑尼亚的作家夏巴尼在散文《童年》中写道:


“孩子的忧患对成人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对孩子本身却是了不起的大事呀。”


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被接纳,孩子也不例外。


所谓“理解”不是对孩子所作所为的理解,而是承认孩子的情绪、感受的合理性。


当孩子被批评时,暖心地说一句:“我理解你,被老师批评了,心里一定很不好受吧?”


当孩子牙疼时,告诉他:“我懂你的恐惧,你可以哭一会儿,但是你不能因为害怕而发脾气,以及忘记我们来的目的。”


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理解的,彼此才会产生情感链接,慢慢走进孩子心里。




经常听到身边父母吐槽孩子做事拖延、磨蹭:


“半小时能做完的作业拖拉到一两个小时,一辅导作业就上头!”


“一干正事就要上厕所、喝水,分分钟忍不住开启咆哮模式。”


“干啥事都要三催四催,孩子不开心,大人也跟着受累上火。”


其实,“磨蹭”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即便我们催他、唬他、责备他,拉他、扯他,他受了伤、流着汗,每次也只能向前挪动一点点。



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在街上买花,5岁小男孩想用丝带在花束上打个蝴蝶结,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


一旁的阿婆忍不住朝着孩子开骂,可作家却安慰小男孩:“慢慢来,不着急。”


后来她在书里写道: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成长本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养育孩子,父母要慢一点,耐心一点,慢慢地浸润,温柔地渗透。


用耐心喂养长大的孩子,站得更稳,走得更远,懂得坚持,亦知担当。




很多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除了学习,已经无话可聊。


电影《万箭穿心》中,儿子对妈妈说:“从小到大,你除了作业做完了吗、作业做完了吗,你还会不会说点别的?”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距离父母越来越远。


因为他们在父母这里感受不到任何的爱与关心。


贺岭峰的女儿在日本上学时,他每次和女儿通电话,都能足足通上四个小时。


贺岭峰说:“其实真正有用的话,三五分钟就已经说完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聊一聊女儿最近的经历,问问女儿对自己每段经历的看法。


他还会分享曾经自己遇到这些问题时的感受。


父母只有通过和孩子多聊天,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目前的情况,才能知道孩子是否遇到了什么问题,并帮助他去解决。


孩子可以在一次次“闲聊”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浓浓的关心和爱护。


这有助于加深与孩子间的情感链接,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


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被在乎的,从而由内而外生出幸福感和富足感。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


一个3岁的小男孩练习跳远,但跳了几次都跳不过去。


后来他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再往前跳。


这时候,在一旁的爸爸伸出双手,认真地告诉孩子:


“不怕,往前跳吧,爸爸相信你,爸爸会保护你的。”


小男孩听着爸爸的话,犹豫再三,最后鼓足勇气,终于跳了过去。


这就是信任带来的力量。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意思是说人在不知不觉中会接受身边人的影响和暗示。


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人就是父母。


所以当孩子想要学习新技能时,请告诉他:“我相信你可以做好。”


当孩子面对失败想退却时,请告诉他“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


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会给孩子强大的心理暗示,让孩子产生“我能行”的感觉,从而变得越来越自信,内心强大。




一位网友说,她从小到大听到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


你是猪吗?


看你那丢人现眼的样,长大能干啥?


你能不能上点心......


被一直这样贬低,她真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做不好。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有一句名言:


“来自父母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渴望被赞美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


还记得洪荒少女傅园慧吗?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她获得了铜牌,当记者问她有没有遗憾时,她却兴高采烈地回答:“我已经很满意了!”


丝毫没有不能夺冠的惋惜,心态特别松弛强大。


后来一次综艺中,傅园慧爆料说,父母最常对她说的三句话就是:


“你是最棒的!”


“你是最好的!”


“你是个天才!”


因为父母的认可和鼓励,傅园慧从小是在爱里长大的,内心特别富足。


正如作家林清玄所说:“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最好的方法是欢喜、鼓励与赞赏。”


父母的欣赏和鼓励会带给孩子成就感,从而拥有勇往直前的底气。




《玫瑰的故事》里这样一幕:


有一次,玫瑰3岁的女儿小初不小心把牛奶洒了自己一身。


玫瑰的第一反应不是责备,而是温柔地说道:“没关系,上次妈妈已经教过你如何清理了,走吧,我们一起去清理一下。”


(图源网络,侵删)


说完,玫瑰拧开了水龙头,小初则愉快地开始清理身上的污渍。


不少网友感叹,玫瑰这个妈妈,真的把女儿养得很好。


但生活中,不少孩子犯错时,得到的却是父母的责备:


“记得有次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小心头撞到了墙,后脑勺撞破了,赶来的爸爸不仅没有安慰,反而先责备起我来,真的超级难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