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妇联和重庆市教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守护花季 相伴成长”防性侵教育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提高未成年人的性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职能,重庆市沙坪坝小学在学生和家长中开展“守护花季相伴成长”防性侵教育活动。
在法律严惩施暴者,教育系统提升关注度的同时,家长们也要提高警惕,对孩子的身体、行为和情绪变化提高敏感度,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具体信息,莫让遭到性侵的孩子因家长的疏忽,在懵懵懂懂中持续被伤害。
作为家长,如何教孩子防性侵?
1.孩子出现什么异常,家长要多加注意?
“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发起人孙雪梅举例说:孩子原来特别好动,现在变得很安静,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不出门;或以前特别安静,现在变得易怒,或表现出想侵犯别人的倾向;老做噩梦,在睡梦中哭醒;画画带有蛇或带有火,或用了很多红色;孩子突然出现一些行为,莫名其妙就哆嗦,动不动就尖叫……。
慈善公益报社记者“女童保护”项目联合发起人权敬提醒大家:洗澡的时候,多观察孩子的身体有没有变化;看看她(他)的内裤,有没有异常。
2.何时起对孩子讲隐私和防护,怎么讲?
两岁是一个黄金年龄,就已经可以树立防侵害的意识。
告诉孩子背心短裤覆盖的部位不能随便让人看和碰;女孩五六岁时,就应该由女性家长来洗澡,培养男女有别的意识;不能刻意和孩子去讲儿童遭受性侵的案例,但可以和她讲一些法律意识。
在孩子比较小时,应该告诉孩子生殖器官的名称,并能准确描述,这是去除神秘感的过程,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对性脱敏的过程。
案例:幼儿园的孩子被性侵后,告诉妈妈说:“我的屁股疼。”妈妈没有在意,晚上才发现孩子下体已经流血了。不告诉孩子正确的表述方式,她很难把信息正确传递给监护人。
有统计显示,儿童性侵87%是熟人作案。告诉孩子:“如果有熟人邀请你去家里玩时,要说我能不能请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
告诉孩子:不要替伤害了你身体的坏人保守秘密;旁边有人侵犯你的话,一定要拒绝他,大声说不认识你,先震摄住他,但要以安全为前提,比如:可以打破家具、花瓶等。如果都没法实施,一定要记住坏人的长相特征。然后一定要在沿途或现场留下父母熟知线索或记号,一定不要洗澡,留下证据。
孩子遭受性侵后,要找心理老师为他们做辅导;
请家长注意:男童同样会被性侵!
防性侵教育要持续地讲,任何时候都可以,不是讲一遍就会一辈子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