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发布后,光迅科技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反映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超预期,市场担心长期增速是否可以保障。
我们认为,公司目前处于业绩转折点,未来传输、接入、5G需求依次发力,在光通信行业整体迎来重大投资机遇期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实现长期稳定增长。
公司三季报收入增速放缓,主要是受销售确认滞后的影响。产品结构方面,传输产品提升,接入产品占比下降(绝对收入下滑),加之海外收入占比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回升。未来公司业绩增长具有多重驱动因素:
①传输网业务方面
,今年下半年三大运营商均发力100G OTN招标,各自创下历史最大规模集采,传输网扩容建设加速。带动100G光模块需求;同时我们了解到目前25G高速光芯片供给瓶颈已经逐步解除,公司传输产品订单开始好转。考虑到运营商集采到收入确认约有半年左右的延迟,且公司100G电信光模块产能提升需求时间,公司传输网业务增长有望持续至2018年。
②接入网业务方面
,产业链各方逐步形成共识,2018年运营商大概率加速千兆接入升级,1G PON向10G PON升级带动公司2018年10G PON产品放量,新一代产品占比提升将会改善接入网产品整体毛利率水平。
③自主芯片方面
,公司自主研发的
10G EML
芯片已经通过客户认证,开始量产(
5G
接入网前期仍会采用
10G
光模块,
10G
产品生命周期延长),
25G DFB
芯片正在认证,预计明年三季度逐步量产;
2019
年开始的
5G
建设中,前传环节将会大量采用
25G
光模块(使用
25G DFB
光芯片),届时
需求与公司产能释放形成共振,光芯片自给率提升带动产品毛利率改善。作为具有自主芯片能力的稀缺标的,公司将充分受益于
5G
光模块需求爆发。
盈利预测:
2017年传输网扩容、高速光芯片供给改善带动传输网订单好转;2018年10G PON产品受益于千兆宽带大规模建设;2018年三季度公司研发的25G DFB光芯片量产,满足2019年开始建设5G前传对于25G光模块的大佬需求。预测光迅科技2017-2019年收入分别为51.1亿、64.4亿、78.9亿元,考虑限制性股票激励费用摊销,净利润分别为3.5亿、4.5亿、6.2亿,EPS分别为0.55元、0.71元、0.99元,对应于当前股价,2017-2019年PE分别为48倍、37倍、2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高端光芯片研发不及预期,面临研发投入难以快速回收的风险;产能扩张导致光模块产品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超预期;客户较为集中,运营商资本开支下滑导致传统产品毛利率持续承受压力;运营商千兆宽带升级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