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玲珑
玲珑汇聚了大量好看又有趣的女孩儿。在这里,有帮你提升自我的各种干货技巧,有让生活更幸福的精选好物,还有乐于分享的达人。玲珑陪着姑娘们一起,创造更美的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宛央女子  ·  不夸张!绝对的羊绒自由! ·  2 天前  
彬彬有理  ·  她的笑点,都长在痛点上 ·  4 天前  
彬彬有理  ·  干货|50万的商业课到底教会了我什么?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玲珑

所有的道歉,最怕后面跟着“但是”

玲珑  · 公众号  · 女性私密  · 2017-06-21 20:59

正文

我们都知道大方承认错误是一件多么舒坦的事,更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了解道歉对于缓和矛盾的惊人效果。可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到呢?


四处张望一下,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格外抗拒道歉的文化里。


小时候,家长总是笨拙粗暴地维护全知全能,不会犯错的形象。当他们隐隐发觉是自己做错了的时候,于是更加暴躁——”闭嘴!不准再说!“

 

长大了以后,遇上了爱人,他们会温柔一些。但爱情里的道歉像是刀鞘,“对不起”后总是紧跟着”但是“,方向立马掉转,露出刀刃。


但我们自己又好到哪里去呢?我们对不肯认错的蠢和伤人指数都心知肚明,但也常忍不住用回避、开脱、泄愤,来逃避那一声对不起。



今天的推送,就是想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并为你提出些关于“好好道歉”的建设性意见。


1)认知失调,阻碍我们认错的元凶


 

拒绝道歉常和“固执己见”、“独断专行”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它们都不是特别准确的描述。


社会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做“认知失调”,能给到我们更好的解释。认知失调理论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后成为社会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理论。



认知协调理论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别总往自己脸上贴“开明”的金啦,一旦有挑战自己既有认知的观点出现,是个人都会不舒服;换言之,我们比自己想象中偏执。


认知失调也有程度之分:如果只是平时看到一个穿着奇怪的路人,或是离自己很是遥远的明星破了人设,这些温和考验型认知失调,我们往往还是能一笑而过的;


中型考验的认知失调,常发生在我们浏览的“震惊体”的新媒体文章上:看到我们以为的健康食物、正确观点一个个被推翻,感受到的那股刺激,也来自于认知失调;


但是一对一对话下的认知失调,绝对算的上是严酷考验型了:毕竟你需要在对话中当下迅速做出决定,到底是屈服还是保卫自己。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最近一项发表于《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的研究发现,当面拒绝道歉,能让我们的力量感与控制感在短时间内有非常大的提升。


这项研究的作者泰勒·冲本(Tyler Okimoto)还揭露了我们的另一层小心思:“从某种程度讲,道歉是把权力交给了接受道歉的一方”,说:这里说的权力,指的大概是对方可以原谅我、也可以继续折磨我的权力。


 2)拒绝道歉,不仅会激化矛盾

      会阻碍我们的自我提升



虽然说我们比自己想象中固执,但不代表我们只能破罐子破摔。况且,拒绝道歉的坏处,还是挺致命的。


首先,拒绝认错会激化矛盾,这不用我们多说:我们都有太多自己的防御心理如何激发出对方更强斗志的经历;


同时,拒绝认错意味着拒绝建设性意见:若不是我们在不断接受那些“摧毁三观”的新想法,现在的我们或许还是幼儿园心智。

 

3)关于“好好道歉”,我们有这4条建议


好了,现在你已经了解了拒绝道歉的机理以及道歉的好处,现在可以来和你分享一些关于道歉的小技巧了,它们都是来自心理学家兼作家哈丽雅特·勒纳(Harriet Lerner)的建议:



了解“认知失调”是一种人人都有的压力:通过第一部分你一定已经明白,拒绝道歉是“认知失调”之下的一种压力变形动作。所以下一次,当认知失调再度侵袭你时,多给它点耐心,告诉自己,我是有能力对抗这种压力的;

 

所有的道歉,都不要跟着“但是”:要不然它和借口有什么区别呢?最好的道歉都是短促有力的,是不能留有解释空间的;

 

要求原谅,不应该是道歉的一部分:这世上没有多少“应该”,道了歉对方就要原谅当然也不算是一项。再真诚的道歉对方也有可能不接受,但反过来,对方可能也没有你想象中那么不宽容;

 

道完歉之后,还需要有不带防御性的倾听:在一些历史渊源更为久远的例子里(比如原生家庭的各类问题),被道歉者的确不太容易因为一句“我错了”就立马原谅你。但既然我们道歉是为了缓解矛盾,当我们的道歉招致进一步批评时,在当下接受它们而不是回嘴,是更符合道歉目标的选择。


如此说来,道歉可真是个苦差事。但想想它远期的好处,你或许就能释然。如勒纳所说的那样,“明智而巧妙地道歉的勇气,是送给受伤害者的一份礼物,可以令他感到安慰,令他从难以释怀的相互指责、痛苦和侵蚀人心的愤怒中摆脱出来;不仅如此,这也是送给自身健康的一份礼物,为自己带来自尊、诚实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