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七旬老妪,但近几年老化减慢,反而身心变得年轻。这一切缘起凡而不凡的茶灸。从2016年开始结缘时令养生,得知茶灸是时令养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茶灸既不用针,也不用药,而是以滚水沏有机茶,烫茶烫牙的喝茶方式,以茶施「灸」,促使血脉通畅,进而调节身心平衡。今天汇报我在时令养生过程中学习和认识茶灸的些许体会。
寅时茶灸,成为我每天最高兴的事,可使我整整一天神清气爽,开心不已。
由于一辈子操劳,身体落下的毛病不少。刚开始茶灸时,身上一点儿汗都不出,心里有了些顾虑,直犯嘀咕。在咨询师的鼓励指导下,每天坚持下去。后来逐渐开始出粘汗,再后来出了凉汗。开始出汗在后背,后来整个上身、头上、脸上、脖颈,胳膊,大腿都能有汗出来了。现在整个人是暖的,汗也由凉变温了。
平时每逢出去坐了地铁,去过超市,着了空调凉气,回到家就立刻进行茶灸。记得有一次外出,坐地铁时间较长,当天又是阴天,湿度比较大,出了地铁,浑身不舒服,感到胃凉、背冷,浑身发紧。回家后马上沏茶烫牙。茶灸后出了一身的凉汗,才感觉心神安宁,肠胃舒服。
茶灸还能解决孩子们的小问题。我家外孙女若有个头晕头蒙,沏上一杯茶喝完,头蒙就消失了;孩子受点风寒,关门闭窗,沏上一壶茶,让孩子喝了,出汗了,头不紧不疼了。有时候孩子会说肚子疼,我会问问吃喝了什么,摸摸摁摁,根据情况选合适的茶沏上一壶喝了,问题就解决了。
最近我参加了咨询师组织的寅时茶灸的直播。我感到这种方式很好,既能看到咨询师的茶灸过程,纠正自己茶灸不到位之处,还能与咨询师和大家交流茶灸感受,学习时令养生文化,很是受益。在一次茶灸中,我两只胳膊出汗不一样,右胳膊出汗多,左胳膊出汗少,不知何原因。咨询师指出,我是在饮食上出问题了。立夏节气之前,上海连续数日阴雨天气,加之自己身体本身脾弱偏湿,所以我每天都吃了些许辣椒燥湿。辣能燥湿补肝气,但泻脾气。上海位于华东,木气偏旺,吃辣后舒肝不及时不到位,导致肝失疏泄,影响了左侧身体的循环,所以左胳膊出汗少。于是我戌时注意饮食舒肝,再寅时茶灸发现两条胳膊出汗一致了。
跟随咨询师寅时学习茶灸,让我对喝茶有了更深的感悟,对以下几个要点更清晰了:
2.茶灸的快慢因人而异,但应保持一杯茶喝到最后也应该是偏热的,不能温。若茶温了要换掉;
3.茶的浓淡要根据喝茶时间和饮食情况增减,如吃了肥甘厚腻的食物后喝的茶可以适当偏浓一些,酉时、戌时的茶灸,茶也可以偏浓一点儿;
4.喝茶要专注,喝茶时不说话,不看其他东西,做到端杯不放,连续专注地灸牙。
通过这几年的时令养生与坚持茶灸,我的脸由绛紫色渐显白亮,血由黑紫变成鲜红。现在的我「不可一日无茶」,茶灸与时令养生使我安享晚年。
上海 李淑琴
(河南洛阳王楠咨询师推荐)
茶叶虽小天地通
人的五脏对应自然界的五运:木、火、土、金、水;六气:风、热、暑、湿、燥、寒。但这种相通常受阻碍,导致些人发病。茶灸则可通十一脏腑,以身体出微汗为界。
中医认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黄帝内
經
·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又曰:「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很多人少了精神内守,多了莫名压力;少了率真平和,多了虚与委蛇;少了精进勤奋,多了「五毒」习气,饮食无度,起居无常,使五脏六腑气血运行受阻。脸色苍白,心脉受阻;脸色绛紫,肝脉受阻;脸色萎黄,脾脉受阻;脸色燥红,肺脉受阻;脸色黑沉,肾脉受阻。
茶叶虽小天地通,草木之中见人性。木火土金水五行,只有木为生物,其他四个是生物生长的条件。茶与人皆为生物,属木,得火土金水相助而生长。借助茗茶,把天地之力引入人体。茗茶灸牙,齿热如针,针灸髓海。泪出肝脉通;舌滑心脉通;涎出脾脉通;涕出肺脉通;咸出肾脉通。五脉畅通,头清目明。牙热通脑,阳气上行于督脉,髓海振奋,脊背清爽,升降有序,浊物下注二便。
本文作者年已七旬,每日依子午流注,循茶灸之道,认真茶洗百脉,诸多失衡尽消,经络畅通,血清颜清,脸色由绛紫色渐显白亮,血由黑紫变成鲜红,旧貌换新颜。
从今把定春风笑,且作人间长寿仙。愿更多的普通百姓,学会茶灸,用好茶灸,把传承数千年的茶文化养生发扬光大,人人受益,健康长寿。
承恩主笔
龚亚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