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高管会(
ITGGH13
)
----与一群浪漫而有思想的IT高管同行,一同分享那些有价值、有意思的观点和事!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事业,咱们的IT高管社区。合作联系:
[email protected]
文/六神磊磊
一
你喜欢不喜欢《无问西东》?现在好像成了朋友圈必答题了。
我先说:喜欢。然后慢慢讲原因。
我其实看得蛮早,是在9号,一个很冷的晚上,在重庆看了《无问西东》的点映。
看片之前的一切,统统很不愉快。从我家到北城天街的那家电影院,一路都很堵。观影之前,在影院买了一种所谓的新式“薯条”,难吃得要命。
全程照例又没有一个人认出我,再次提醒我写公号是写不成作家的,就连误叫我王五四或者王左中右的人也没有,我都无法用上最爱的那句回答:其实我是二混子。
可是,影片放到沈光耀、也就是王力宏演的故事的时候,我居然看哭了。我一边嚼“薯条”一边默哭。
当王力宏上天打飞机、突突狂射的时候,我一直在泪目。三十年直男,居然被一个荧幕上的小白脸搞哭。
二
其实,这一位导演,内心文艺,手段却不够隐蔽,每一举一动,我都非常清楚她想对我做什么。
音乐铺来,是要抒情了;旁白响起,是要点题了,都知道。专业抒情多年,什么没见过?
可是这次,我愿意被她带节奏,愿意躺平了让她出招。
在积雪的河边,学生们拉着小提琴,那是她希望我觉得美而且虚幻。
可是我有觉得啊。
在西南联大寒酸的教室里,因为雨声太大,老教授喊破喉咙也没法上课,干脆让学生“静坐听雨”。导演这是希望让我觉得美而且庄严。
可是我也觉得啊。
特别是到沈光耀的故事。一个贵族青年,放着思聪的日子不过,哇哈哈纯净水不喝,非要炮火硝烟里跑到西南联大上学,在土墙草顶、瓮牖绳枢的教室里读书。日寇还不时来轰炸。那明显是要开始家国情怀了。
我知道导演要煽我的情了,她已经拿着酒精棉,在我皮肤上转着圈擦。
可是,我还是乐意。我情感翻涌,家国情怀升腾,热泪盈眶。脑子里,总回响起清华大学蒋南翔的那句话: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总想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接着,沈光耀一时意气,要去当空军抗日。母亲千里迢迢跑来阻止,令他跪下,背家训,发誓不会参军从戎。
这时候,我知道导演的针头已经扎入,注射器缓缓推进,鸡血已经悄悄打到我体内了。
但是这一管鸡血,我吃了。而且我觉得这不是鸡血,是热血。
三
我喜欢里面这些青年,像吴岭澜,沈光耀,陈鹏,王敏佳,张果果。
电影的一个成功之处,是他们获得了我的信任。我觉得他们是人,不是捏造的符号。
他们活在不同的时代,面对时代大势,都迷茫,能做的都有限,像一只只弱鸡。
你看吴岭澜活在20年代的中国,他觉得第一流的人都在学实科救国,他自己却不擅长,心比天高,文科无敌,物理却死烂,他迷茫啊。
陈鹏、王敏佳活在60年代,在反常的“运动”面前,个体超级渺小,你的爱情啥都不是,随时就被碾压了。
都无奈啊,都弱爆啊。这种弱,很真实。人生的一个最大无奈,就是不能选择自己的时代。
好比你生在70年代,你就要学BASIC语言;就要穿白衬衣、蓝裤子;参加了工作,组建了家庭,却赶上取消福利分房。
我生在80年代,我就仍然必须为革命保护视力,做眼保健操;就要学做独生子女;大人就会告诉你大学已经不包分配。
人不能选择时代,这一点,不管男人女人,傻子和聪明人,平凡的人或者英雄豪杰,都没有例外。黄药师说:可惜我晚生了几十年,没能见到岳飞这位大英雄。张三丰说:可惜我当时年轻,武功未成,没能救文天祥丞相出来。
可你们就是晚了这些年啊。黄药师、张三丰,武功高强,又能怎么样。
四
但是,人可以定义自己的活法。
出生证怎么写,我管不了。但是墓志铭怎么写,多多少少,一般总能使得上一把劲。
除非是成年之前夭折了、挂了、天上掉雹子砸死了,不然,总有一些东西你可以掌握。
“不辜负这个时代”,说得没错。但怎么不辜负?看电影的时候我就一直想。我觉得是:
看得到那个时代的苦难。
每一个年代,总会有光明的东西,也总有会有那个时代的苦难,总有一些人处境艰难,总有一些事不能无视。
你眼睛一闭,一切苦难都不看,很容易。沈光耀就可以啊,出身名门,家族那么有钱有势,“三代五将”,只要他眼睛一闭,继续做少爷,日寇肆虐又怎么样啊。
可是他没有啊,他分明看到国难当头,人民辗转沟壑,孩子死于战火和饥饿。这是他那个时代的苦难。
吴岭澜也没有,他生在20年代,分明看到国家古老而颟顸,文明难立,民智未开,广大青年缺乏教育。泰戈尔在清华问:有什么东西你们可以拿出来,作为给新世界的敬意?当时的中国难以回答。这是他那个时代的苦难。
无视这些东西,甚至连默默的同情都没有,你就是辜负时代。
你就不能叫青年,充其量只是年轻过而已。
五
一个人的选择,如果考量到了别人的苦难,那就不是鸡血,是热血。
什么叫青春?电影里说的几个词儿,有真心,正义,无畏,加上同情,才是青春过。
沈光耀的妈妈说:我最怕的不是你死,不是沈家无后,而是怕你都还没有好好活过,就早早离开了世界。
但沈光耀的最终选择,我觉得是另一种回答:我更怕自己都还没有好好当过青年,就直接跳到了世故、精致利己、没有同情的中年。
也因为此,吴岭澜投身了冷清的文史哲,培养学生,孜孜不倦;张果果更加平凡一点,但也去救助了四胞胎家庭,而且叮嘱“我的名片你们多拿几张”。
有人觉得,影片里青年们的选择,缺乏说服力。我却觉得足够有说服力——
山河破碎,满目疮痍,连书桌都安放不下了,无辜的孩子在自己臂弯里死掉,所以一个贵族青年毅然从军,这没有说服力吗。
你觉得还要多大的苦难,还要流淌多少泪血,才算有说服力呢?
在电影最后的“龙套列表”里,我看见有梁启超,便一直在默默想《少年中国说》:
少年人如春起之苗。
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
惟盛气也,故豪壮;惟豪壮也,故冒险;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幸好我没有念出声来,不然旁边的人一定会想:
卧槽,这个油腻中年人这么入戏干啥?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无问西东:最好的年纪,最残酷的选择
01
《无问西东》是感人的,更是震撼的。
作为一个看过几千部电影的资深影迷,少有电影会令我观后一直深陷,无法自拔。《无问西东》当列其一。
观影时几度泪崩,散场后依然欲泣。
仿佛心忽然空了,取而代之的,是千般哀愁,万般思绪。
《无问西东》讲了什么呢?
我无法用一句话概括。
我只能说,它是一阙横跨百年的命运交响曲。撷取百年时空,四代人,陈述他们的起伏,各自的悲欢,让我们看到冥冥之中,万事皆有因果,众生皆有宿命。
它也是一部理想主义的史诗。家国大义,个人情怀,却于世道艰辛之中,进退两难。
它还是一部悲情小说。真心终辜负,善意被践踏。最终,相爱的人肝肠寸断,以生死相挟。
于是,电影落幕之后,明明故事已经结束,但无人起身离场,也无人出声议论。
直到音乐静止,放映结束,才陆续有人离开。
我坐在座位上动弹不得,只是流泪。
很难形容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有震撼,有豪情,有痛心,有犹疑,一如贾宝玉,忽入幻境,无法抽离。
只知沉醉。只知伤情。
醒来大梦初醒,憾然若失。继而追问:这是哪里?我是谁?
这是电影的魔法。
它在时空之间穿梭,仿佛列子,御风而行,却将某种被遗忘的情愫拾起,轻轻放在你面前,说:看,它们曾经存在。
两个多小时的时长里,并行着四代人的青春。
每个时代,各有一群年轻的面庞,他们在各自的青春里成长,鲜衣怒马,风华正茂。
然后在最好的年纪,面临最残酷的选择。
他们每一个选择,都告诉我们一个答案。
02
电影始于2012年的当下。
清华毕业生张果果,在快节奏的京城广告圈里摸爬滚打,西装革履,英气逼人。
可是他内心并不轻松。
金钱权利像一座高山,胁迫他,左右他。
城市高楼林立,却无从安放一颗真心。
他的状态,是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缩影。浮躁,高压,尔虞我诈,见招拆招。
在职场中周旋久了,疲惫过后,即将面临迷失本心的麻木。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
张果果难得回家吃饭,母亲却因十几年常去的老店也开始优劣混卖,愤愤不平。
她一脸不快地对儿子说:“现在人心这样坏,你一个人在外工作,可要小心呐!”
这就是现今社会,连柴米油盐都满载信任危机。
酒吧里,张果果晃着小半瓶红酒自嘲一笑:现代人的情感,就这么多了。
人们抱怨,是因为心有不甘。
善意犹存,却不知为谁倾付。
当真心在都市里渐渐泯灭,前路就失了方向。
03
1962年的北京,远不如现在繁华。生活单一,交通不便。
人与人交流除了面聊,就是书信。
但那些写在纸上的情感,一笔一划,都带着认真。
那时的时间很缓慢,人心纯粹,装不下太多杂事。
为一个人倾心,为一件事着迷,简单执拗,倏然一生。
当陈鹏爱上花一样明丽的王敏佳,他的心已经找到归属。
他为她点灯熬油刻印章,一刀一刀,把满心柔情,刻进她的名字。
他为她不顾众叛亲离,横跨千山万水,也要握住她冰冷的手。
他爱得那样深沉,足以托起她下坠的灵魂。
那藏在岁月里的执拗,可以扼杀生命,也能成就一生所爱。
六十年代的故事里,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悲壮。
其中有个体,也有群像。
最痛心的,要属刘淑芬绝望的爱情。
丈夫深情不复,夫妻名存实亡。
她却沉溺在过往的温存里不愿醒来,不惜捕风捉影,肆意发泄,也不愿承认这段爱情的夭折。
她的偏执,险些害死一个无辜的女孩。
她无法面对现实种种,唯有以死解脱。
小院里,刘淑芬跳井的那个镜头,如此震撼,如此悲壮。
她一生活在回忆里,现实太冷,要了她的命。
影片用唯一一处蒙太奇,烘托出王敏佳遭遇的背叛与不幸。
她在这边被人剪掉发辫,他在那边收获阵阵掌声。
他挥拳高喊“与反动势力划清界限”,心灰意冷的王敏佳自嘲一笑,被愤怒的民众看作蔑视,饱受毒打,几近气绝。
几组画面交替,心痛与醒悟都淋漓尽致。
青春对王敏佳太过残酷,它掳走她的美貌,摧打她的生命,又让她在自己坟边猛浇一场暴雨,才堪堪逃过死神的魔爪,醒来学会了辨识真心。
她毁了容,却知道身后托着陈鹏的一双手。
那是清华才子搞核试验的一双手,那手将她拉出黑暗,于绝命处重获新生。
陈鹏的一生都在奉献,为心爱的姑娘,为家国大业,唯独舍弃了自身的健康。
归乡途中,他牵肠挂肚的王敏佳,早早整点行囊,向他的方向踽踽前行。
她裹着面纱,不辨容颜,可因为心有所爱,仅一个背影就楚楚动人。
她曾被虚假的背叛所摧毁,又在真实的托举中重生。
那个人她从前未曾挂心,此后却成为指引她前行的光。
“陈鹏,上一次我以为我死了,醒来看到的是你。
这一次,死亡来临前,我一定要找到你。”
04
影片将第三代时空,定格在1938年的昆明大地。
那里曾被日军炮火猛烈轰炸,枪林弹雨中,挺立着一座中国教育史上的不朽丰碑——西南联合大学。
那里汇聚着中国最优秀的学子,脑中是炮弹炸不毁的知识殿堂,身上有强敌折不弯的民族脊梁。
印象最深的两组画面,一处是暴雨突至,陋室之中,老教授语音难辨。
他最终不再尝试授课,于讲台处泰然落座,黑板上写着四个大字:静坐听雨。
另一处是日军来袭,全校师生从容撤离,在山洞里支起黑板,高吟《楚辞》与泰戈尔,任凭炮火轰鸣,我自静心求学。
两组画面,直抵人心,勾勒出一代文人风骨。
他们手无寸铁,却无畏生死,守着千年积淀的文化命脉,共赴国难。
学生中有位出众的青年,叫沈光耀,出身名门,俊逸不凡。
他身上流着三代五将的血脉,家族却只愿他乱世中明哲保身,安稳求生。
可是他扪心自问,青春的热血那样滚烫。
硝烟下,他瞒着家人投笔从戎,为了守护脚下的土地,驾机撞向敌军战舰,在一瞬爆开的火光里,消失在呼啸的苍穹深处。
他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用家乡话向母亲决然道别。
“妈,对不起。”
国难当头,不容退却。
如果不能安稳地活着,那就让生命掷地有声。
05
这场浩瀚的百年时空,源起1923年的北平清华园。
国学天才吴岭澜,尚在学业抉择中踟蹰。
他深信实业兴国,文不如理,咬牙硬啃物理课本,红榜一出,依旧不列。
他在困惑中迷失,十年苦读,竟不知为何求学。
直到有天,他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
“……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
在泰戈尔身旁,立着当下中国最卓越的一行人。
他们的笃定从容,也让吴岭澜终于顿悟,与其苦苦执拗,不如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他生来要与文字为伴。
那天过后,吴岭澜潜心文学,在书卷中寻求救国之道,终成一代名儒。
心之所向,引领他找到生命的意义。
如果国家还需要读书人,那么他定万死不辞。
在1938年的昆明大地,吴岭澜将顿悟化作片片深情,言传身教。
山谷外敌机轰鸣,山洞里吟哦授业,那一刻,他心里的呐喊呼之欲出。
文化不灭,国就不亡!
06
百年光阴,在光影中倏然而逝。
影片最后,厌倦职场尔虞我诈的张果果,终于肯低头看看自己的心。
万物皆有因果,善恶终有回报。
人心在岁月中历经百转,终铸成民族的猎猎风骨。
片尾七分钟,一些电影中一闪而过的大师人物被逐一放大。
梅贻琦、梁启超、梁思成、林徽因、王国维、冯友兰、钱穆、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邓稼先……
他们犹如散落在时代里的明珠,满腹经纶,心系家国,于危难里奔走,让一个民族从蒙昧中苏醒,睁开眼睛看世界。
青春本该是这个样子,真实勇敢,一往情深。
山高水险,不惧。
如真如梦,不悔。
一场电影,百年浮沉。
许是这跌宕起伏的四段人生,让人深陷生命的思索。
我们是谁?
我们从何而来,又将魂归何处?
当国家有了根基,个人就不再孤立。
回首来路,那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他们在各自的年月里绽放,相互交织,于千朝万代中汇聚,流淌成一条蜿蜒的民族血脉。
而荧幕之外的你我,也终将汇入历史的洪流,走向属于自己的岁月深处。
时光易逝,唯青春不老,真心不老,时代平稳的钟声不老。
我们这代人注定一生匆忙,时间被切分成无数的碎片,却没空聆听自己的心。
可前路静静等在那里。
浮躁背后,有质朴的光华。
影片结尾的念白中,再次问起开篇的问题:
如果提前了解了将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还有没有勇气前来?
四代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这条路是人生的起点,亦是生命的归途。
【残保金】IT高管会和残联合作,帮您做百万残保金减免!业务合作请加
微信:15810819897
【投融资项目征集】商业计划书请发送到IT高管会邮箱:
[email protected]
,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简介、行业分析、市场痛点、功能介绍、团队介绍、竞争对手、盈利方式、融资计划等。
点击下面的
阅读原文
或
主页面的菜单
,加入IT高管会!
-----------------
IT
高管会:与一群浪漫而有思想的
IT
高管同行。
欢迎与我们一同分享那些有价值、有意思的观点和事情,公众账号:
ITGGH13
点击下面的
阅读原文
或
主页面的菜单
,加入IT高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