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药融圈
全球前沿即时医药咨询,医药大数据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实破性进展 ·  昨天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实破性进展 ·  昨天  
企业专利观察  ·  又一起10亿元索赔!天合光能再诉阿特斯 ·  3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又一起10亿元索赔!天合光能再诉阿特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药融圈

没进集采的批文,报价800万?

药融圈  · 公众号  ·  · 2024-05-12 00:07

正文

5月30-31日 第八届广州生物医药创新者峰会
扫码立即报名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 ,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不代表平台立场。任何文章转载需得到授权。


最近某品种频繁出现在商务和项目交易人员的口中。

据悉,该品种是一个口服溶液剂型:共过评21家,九标中了9家。

其中某B证企业,由于获批较晚,没能赶上第九批集采,只能被迫转战私立医院和网络医院市场。

然而由于价格太贵,销售受阻。

连销售见长的销售型B证都无计可施,这价格能有多贵?


价格能有多贵?

首先,该品种的第九批集采中选价格区间——最低15.51元、最高50.8元。

来源 | 药融云数据库


然而,该B证企业的产品,经测算,光出厂价就已经高达60元。

面对高昂成本,B证企业陷入困顿: 60元成本的基础上,还要再去考虑给代理商放价。

——这种情况,留几倍空间合适?

巨额价差从何而来?

症结就两点,生产线和原料。


有两个问题:

第一,假设中了集采,价格怎么报?

第二,如果真报中了,供应跟得上吗?


成本不可控的根源在于B证企业对于生产线和原料的依赖。

B证企业缺乏自主供应链的软肋,是致命的。

为了自救,越来越多B证企业开始考虑买产线、买工厂,自建供应链。 虽然这样短期内可能会面临资金压力,但长远来看,这可能是必由之路。

但B变成了A,就能活了吗?

正好就是这同一个品种,还有另一家没进集采的A证企业。

最后选择走卖批文的路子:一口价800万不商量,除非转出之后找他们代工,价格才谈。

企业说报这个价格是要顾及自己的研发成本,希望得到理解。

这个解释在现实面前未免有点苍白:谁去理解?买家还是市场?

交易都难。

集采法则,适者生存 —— 各位规划这些品种的初衷本身就是为了进集采。 没进,就约等于废了。

但落子无悔。寻找新的立足点,或许才是这场生存游戏中的关键。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药通社, 如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活动推荐


5月 • 第八届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者峰会

关键词: 小分子,XDC,多肽及GLP-1热点话题,80+行业专家(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