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预期恶化导致风险偏好超调。市场调整的主要触发因素是前期的中报业绩预告与预警情况持续差于预期,特别是创业板。甚至创业板指数中一些权重股出现“业绩雷”。
➤市场盈利增速下滑,风险偏好不强,给予业绩恶化的“惩罚”是很强的。PPI同比冲顶回落,预计全部A股盈利增速在2017年逐季下行,这种环境下,市场对业绩负面舆情的负反馈是非常强的。以2017年中报的业绩预警为例,报出“略减”、“预减”、“首亏”的公司,其股价在公告当天相对沪深300的平均收益率在-2.7%~-3.2%之间。
➤中报季的“业绩雷”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稻草,特别是创业板持续较快下跌,最终造成了踩踏。市场大小风格持续分化的背后是投资者对确定性的偏好和对无业绩的厌恶;截至7月14日收盘,A股股价低于2016年1月28日熔断以来新低的个股数量占比就已高达42%,17日收盘后这个数字变成45%。
❖❖❖更重要的是,调整的背后还有三个深层次的忧虑。一是M2和GDP的增速剪刀差持续缩窄。2016Q3以来实际GDP增速回升,而M2同比持续回落:17日公布的2017Q2GDP同比依然稳定在6.9%,而M2的同比却已经创下新低9.6%。二是A股中只炒作概念却无法兑现业绩的公司逐步被抛弃。证监会最近一轮针对并购重组、再融资、减持的新规是鼓励主业稳定经营,限制外延扩展的。近期成为市场焦点的乐视等权重公司在中报期业绩变脸,使得投资者更坚定地抛弃了盲目外延扩张的模式。三是估值下行和减持新规降低了上市公司释放业绩的动力。对于有业绩释放能力的公司,减持新规的约束降低了大股东变现的能力,因此其做业绩的动力不足;加上很多中小盘股票估值持续下行,“业绩雷”密度变大。
❖❖❖利率为纲,不必太悲观,市场缺乏持续较快下行的压力。市场短期调整来自投资者情绪和风险偏好的波动,流动性(无风险利率)预期并没有太大变化,近期无论是金融工作会议还是央行的流动性操作,对流动性预期的影响是偏正面的。而且,17日公布的二季度GDP和工业增加值等数据也明显优于市场预期。只要利率中枢水平不快速上行,市场大概率也不会有持续较快下行的压力。
❖❖❖优先做好仓位管理,紧扣价值主线,收获中报季。我们在本周周报《收获中报季》中强调了三个维度的配置思路。
➤首先,紧扣PEG,重视性价比。近期无论是周期躁动还是价值轮动,行情的核心都是远期PEG比较低的行业在修复,即使从防御的角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从远期PEG的角度出发,前期相对滞涨的建筑、地产和交通运输值得关注。
➤其次,确定性比超预期更重要。先抓确定性,再找超预期。为了降低“踩雷”概率,在业绩增速相对稳定的价值板块中谋求确定性溢价是很重要的,这方面各行业的龙头都会有一定溢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找业绩超预期品种的性价比更高。
➤再次,稳定的经营现金流是重要的加分项。限制减持和估值下行下,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的A股本来就容易出现“业绩洗澡”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进行行业和个股选择时,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是重要的加分项。可以关注经营性现金流比较稳定的行业,如电信运营、航空机场、电力及电网等。
❖❖❖风险因素:2017年中报公布情况整体继续弱于预期;金融监管政策再发力,利率再次快速上行;人民币再次进入贬值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