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要资讯
有专业的产业团队,有严谨的研究态度,还有点不正经,你们想要什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见证历史!超2000亿元! ·  16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遭弹劾后,菲副总统首次发声 ·  昨天  
世界说  ·  印尼立法设立国家投资机构 ...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OpenAI,放大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要资讯

新疆棉花,动了谁的蛋糕?

要资讯  · 公众号  ·  · 2021-03-25 17:23

正文

点击上方 “要资讯” 关注我们



- 1 -

昨天,H&M公司发布了一个声明,拒绝使用新疆棉花,拒绝与新疆相关企业合作。结果引发了全中国的抵制浪潮,随后更有优衣库、耐克、阿迪等知名品牌也被加入抵制行列。

说实话,早上刚看到的时候还有点懵,这个事情我记得是去年的,所以简单梳理一下来龙去脉。

第一阶段:2020年9月,特朗普宣布制裁新疆棉花和番茄,宣布全美停止进口,这个仅限美国国内。

第二阶段:2020年10月,BCI发布暂停声明,决定暂停在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这相当于把新疆棉花的制裁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其会员品牌也纷纷表态。

BCI是一个非盈利的行业组织,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因为BCI某种程度上掌握了全球纺织业的棉花标准。

BCI全名为Better Cotton Initiative,指“更好的棉花倡议”,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可持续发展计划, 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可持续发展计划。

截至2019年底,BCI拥有超过1840名成员,涵盖了从农民组织到零售商和品牌的整个全球棉花供应链。BCI零售商和品牌成员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宜家、H&M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

换句话说,纺织品要进入欧美市场,都要参考一下BCI标准,或成为它的会员。

所以,这么看来BCI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直接迫使中国企业从本地供应链里剥离出来。

但是,它们抵制的理由显然站不住脚,所谓的“强迫劳动”更是无稽之谈,BCI在今年三月份就发布声明表示没有发现强迫劳动。


但是,虽然调查未发现强迫劳动,但是去年的暂停声明并没有收回,这就有点不公正了。

话说回来,为何要用一个站不住脚的理由,动用贸易制裁,加上行业标准组织,还拉上一众知名品牌对新疆棉花进行“围剿”呢?

理由显然不像嘴上说得那么冠冕堂皇。

- 2 -

既然说到棉花,我们还是从产业的角度来分析。


全球棉花产地主要有这几个:

印度、中国、美国和中亚等地区,从地图上看,这个维度范围的地区日照充足,所产的棉花量大质优。


全球三大棉花产地: 印度(24.3%)、中国(22.4%)、美国(16.3%),占据全球大部分棉花产量。

2020年的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2020/2021年度棉花产量约595万吨,继续位居世界第二,而新疆棉花占全国棉花产量比重约87%。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1、自然资源丰富,新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而且土地资源丰富,本身就非常适合棉花种植。

2、资源优化配置,新疆幅员辽阔适合大规模产业化种植,这些年几千家东部企业迁入新疆,产业聚集效应让新疆棉花产业迅速升级,产能不断增加。


但这似乎还不是要制裁新疆棉花的原因,再来看数据:


新千年之后,全球纺织业就开始向亚洲转移,除了中国和印度,东南亚的纺织企业因为近年来的产业转移关系,发展也比较迅速。

但是,近年来纺织业在亚洲内部也有分工和调整,印度和东南亚在密集性劳动方面又是越来越大,有产业转移的趋势,但是中国却力推产业升级, 搞新材料、新工艺、智能化,从原料到工艺再到制造,都要升级,这其实已经把触角伸到产业链顶端了。

当然,搞产业升级是需要条件的,中国也刚好有这个条件。

上面说了,中国有足够的棉花产量,有制造能力,还需要有消费市场。


用一个互联网的术语这是完成了大部分产业闭环。

从棉花生产到纺织制造再到市场消费,生产——制造——消费,无缝衔接,而且体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这样下去的一个结果就是: 行业标准和产业链定价权

没有这两点,就只能在产业链底端打工。

中国把纺织业上中下游都做到前几名,如果行业标准和定价权还在别人手里,那简直就是冤大头了, 至少 也要 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 定价

当然,也要看到, 中国在 种子和农药这些最上游的行业依然落后

但不要忽视应用层的创新,有了制造和消费的庞大需求,从1-N之后,向最上游0突破是必然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