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求是网  ·  “农创客”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  14 小时前  
纪法指引  ·  【镜鉴】刚刚,陈少仕被查! ·  昨天  
求是网  ·  传承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  2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治理更精细 运转更顺畅 | 评论员观察 ·  2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种下一颗颗“生命种子” | 暖闻热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评论

“没有课上还不放假”,如何破解家长的“众口难调”|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1-17 15:04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广州一些学校实施的“假前教育周”引起的家长不同意见。学校利用考试后的一周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但有些家长认为应该提前放假。文章还提到了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学校活动的差异以及教师的负担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凝聚共识、创设更多有意义的育人活动、给予各方灵活自主空间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假前教育周的实施及其引起不同家长反应

广州一些学校实施“假前教育周”,在考试后一周开展特色教育活动。然而,家长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应该提前放假,有的则认为这样的活动有意义。

关键观点2: 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多元化需求

随着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资源的富足,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导致学校的活动难以满足所有家庭的需求。

关键观点3: 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困境和期待

学校面临家长不同需求的问题,期望有更大的灵活自主空间。教师则在最后一周面临任务重、工作量大的问题,有些教师倾向于鼓励学生请假。家长则对孩子的假期安排有各自的期待和需求。

关键观点4: 应对策略和建议

文章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凝聚共识,认真倾听各方声音;创设更多有意义的育人活动;给予各方灵活自主空间等。同时,还指出应该把各类因素都纳入考量,以更好地吸引各方积极参与。


正文

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特色组织互动,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不上课还不让学校放假”

资料图:某地一学校的学生在进行足球比赛。图/新华社

 | 李一陵

学生明明“没有课上,但学校还不放假”?


据信息时报报道,广州一些学校考试后还需要过一周才正式放假,而正式放假前一周正是“假前教育周”,小孩子需要按正常上学时间回校上课、参加校园活动。对此,多所学校表示“假前教育周”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的好时机,也是学校开展特色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段。


这样的安排引起不少讨论。有家长提出,“假前教育周”学生“没有课上”,学校何不提前放假?但也有家长表示,学生若过早放假,会增加双职工家庭的照顾压力。不同的家长对此举表达了不同的想法。


首先要说明的是,“没有课上”是一个不够准确的说法。这里的“课”指的是学科类课程,但从报道来看,学校会利用考试结束后这一周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有的学校是文体活动、安全教育讲座,有的是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则是跨学科课程。


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特色组织互动,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不上课还不让学校放假”。学校是将“假前教育周”当成了课内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而非假期。


那么,为什么家长对“假前教育周”不会有不同的意见?事实上,部分家长是认可这些综合活动的意义的。尤其对双职工家庭来说,本来学生一放寒暑假,就不知道如何安排孩子,很多时候只好把孩子往校外培训机构送。


但这样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也容易让孩子的假期沦为“第三学期”。“假前教育周”不仅可以让孩子安全呆在学校,还没有过重的学习任务,是一举多得。


可对于另一部分家长来说则并非如此。在其看来,既然最后一周没有实质的教学内容,那不如放假,既可以省去接送的麻烦,也可让孩子有自己的安排。与学校安排的“假前教育周”相比,部分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参加不同类型的集训。


这种众口难调,无疑是当下教育发展的一大现实。也即,随着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教育资源的富足,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需求有着更加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这也导致学校的活动很难满足所有家庭的需求,即便学校已经开发了不少活动。


而且,不仅是家长有不同的需求,对学校和教师来说,也期待有更大的灵活自主空间。对教师而言,最后一周任务多、工作重,所以一些老师倾向于“鼓励”学生请假,以便让自己能松一口气。但上级部门对“假前教育周”的严格要求,让学校陷入了两难。据媒体报道,多区教育局反映,近三个学期针对“最后一周”学校“鼓励”请假或拒绝请假的投诉都在增多。


如何破解这种“众口难调”?首先是要凝聚最大的共识,认真倾听家长、学生以及教师的声音。《羊城晚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期末考结束后的一周,支持留校还是放假”的问题,88.1%的投票者选择放假,11.9%的投票者选择留校。这样的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和社会的声音,值得有关方面参考。


另外,有市民在广州市教育局官网留言反映“寒假太短”,称“反对缩短寒假”,希望“为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把假期还给孩子们”。这些声音无疑都该得到重视。即便教育部门的安排初心是好的,也应该最大程度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学校如果不放假,就应该让家长看到“不上课”却呆在学校里是有意义的。这就要求各方要创设更多有意义的育人活动,来吸引家长和学生。同时,要有灵活的自主空间,既要给学校的自主空间,也要给家长和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而不管是上课还是开展其他教学活动,承担者都是教师,因此,如何不增加教师的额外负担,也该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总之,对“假前教育周”这样的特色举措,如何应对家长的“众口难调”,还需要相关方面多考量一些。只有把各类因素都纳入考量,方能更好地吸引各方积极参与。


撰稿 / 李一陵(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杨利


推荐阅读:
不低于2000亿元!用真金白银支持民营经济 | 新京报社论
建设“小而精”特色学校,也是育人观念的升级 | 新京报快评
机票退款变代金券,平台就只能没办法?| 新京报快评
从美国网友涌入小红书,看见国际民间交流新趋势 | 新京报快评
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和平曙光初现 | 新京报专栏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