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专注大趋势,不负好时代。
一
截至今天晚上19时,海外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已经接近120万例。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美国33.7万例;排名第二、三、四的分别为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均超过10万例。
这些国家,虽然从数字上来看情况很严重,但毕竟都是老牌帝国,经济和社会底子深厚,只要真正重视和采取措施了,疫情控制也许并没想象那么难。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印度和非洲。
印度总人口数超过13亿,不仅人口密度大,而且整体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低、医疗基础设施差,应对这种大规模传染病,会有非常大的压力。目前,印度累计确诊病例数只有4300多例(受限于检测条件,可能有很多病例没有被检测确认),一旦疫情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非洲和一些落后国家也是类似情况。唯一利好是,这些国家平均气温较高,可能不利于新冠病毒传播。希望上帝保佑他们。
由于全球防控能力很不均衡,可能会导致疫情防控变成持久战,长期影响经济活动正常开展。这是疫情对经济带来的最大风险。
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另外一个很大风险,是相对于某些行业。
清明“小长假”期间,昨天和今天,我分别出了一趟门。昨天是带小朋友自驾去郊区透透气,今天是去市区见一位老乡。
然后发现,一些与娱乐、休闲相关的商家,当前日子很艰难。皮划艇俱乐部、游乐场、电影院和KTV等都还关着门,估计酒店业和境内外旅游业也都在继续煎熬。而有些固定成本,又是省不下来的。这每多拖一天,就要消耗一份元气,是不是每个商家,都能撑到最后?
即使撑过去,人们有些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景,会不会因为疫情改变,导致某些行业从此进入衰退期?比如,非要去空间密闭的KTV歌房唱歌吗?线上很多“唱吧”,会不会替代掉很多?(只是随口打个比方,没有看衰KTV行业的意思)
以上,是我们在市场、在职场,都要好好思考的。
二
说了风险,也说说机会。
到“海底捞”吃了个火锅,不用说,一如既往需要排队。本来想去吃一家很有名的烧烤,因为前面排队人数过多被迫放弃,临时改的吃火锅。
吃的过程中,聊到了一些朋友、同学。巧了,比较要好的几个,所在行业都是没有影响或者逆势受益的。
一个是做某知名零食品牌的,疫情期间,线上零食销量反而增加;一个是做普通药品销售的,反正是正常的渠道供给,一季度完成了全年计划目标的30%;还有一个做国际物流的,原以为贸易没了物流停了会很难过,结果没有,说去年中美“贸易摩擦”已经把行业干到最苦,现在触底反弹了。
听完我差点又要吟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但终究忍住,反而想到一个小故事。
说的是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布鞋。于是,老婆婆每天就都很焦虑:如果晴天,要担心大儿子雨伞卖不出去;如果雨天,要担心小儿子布鞋没人来买。然后有人提醒她:老婆婆,您不如反过来想,晴天布鞋好卖,雨天雨伞好卖,每天就都可以很开心啦。
好像是这个道理:
疫情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宏观经济增速变慢,但对于细分行业而言,前面到底是风险还是机会,主要取决于你在做什么,取决于你的选择。
以后,有充沛现金流有口碑的龙头公司,可能会比纯粹玩商业模式扩张的公司更给人安全感。同时,商家营销促销活动能线上进行,拥有线上渠道的公司,可能更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