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午,武汉市召开“新春第一会”,
连续第4年聚焦科技创新。
会上发布《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
明确到2027年,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
重点产业领域全球创新策源影响力持续提升,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努力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2022年4月,武汉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国家批准建设的第5个科技创新中心。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赋予武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重大使命,为武汉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武汉在全国和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位列第13位、比2021年上升12位。
武汉市“新春第一会”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现场。
方案围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拓展开放协同创新网络、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6个方面,列出了22项重点任务、96项具体事项,并逐一明确责任主体及完成时限,确保工作落细落实落地。
其中,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提出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深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改革、深化政府采购激励创新机制改革等措施。
这是光谷科学岛首个大科学装置,将打造未来的“中国地镜”。
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方面。明确了建设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等任务。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50件。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方面。提出了持续加大科技企业培育、着力推动研发产业化、打造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矩阵、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措施。到2027年,要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15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2%,培育1家营收过千亿元、2家过500亿元的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形成1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美丰化工牵手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共建实验室。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明确拓宽科技成果来源渠道、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质量、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任务。到2027年,市级概念验证中心达30家、中试平台达200家,全市技术经理人突破5000人,建成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80家。
拓展开放协同创新网络,构建深度融合格局。提出引领带动省域创新、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建设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等举措。到2027年,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国际企业创新中心等各类科技合作平台载体50家。
宏海科技2005年2月成立,已成为美的、海尔、冠捷、海康威视等客户的核心供应商,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方面。明确了强化创新人才引育、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促进科创载体提质增效、培育创新创业文化等任务。到2027年,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科技创新母子基金群规模达300亿元,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0.5%。
“科技高峰和产业高峰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攀登。”武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教人才优势是武汉最大的优势,武汉将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扎实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把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打造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