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二十年来英国执行的核电私有化政策是完全失败的,倒闭的BE,风生水起的BNFL,将英国政府的脸打得啪啪作响。此时,正常的英国政府应该反省自己那种一根筋的私有化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但是英国政府根本没有这么想,他们突然发现,以前那些没人要的核电资产,渐渐变成了优质资产。于是脑中一道灵光闪过:当年私有化不彻底的核电资产,正好可以趁此机会进行私有化了。
引子
大英帝国,一个十分霸气的国家(曾经),天下谁人不知,无人不晓。想当年,英国携坚船利炮,踹开无数国家的大门,殖民地遍布全球。那时的英国,米字旗在太阳底下骄傲地飘扬,好不得意。
那时,英国的女王,站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得意洋洋地喊道:“舰炮在手,天下我有!”于是天下臣民无不跪地高呼:“女王陛下千秋万载,一统地球!”
然而百年后,年迈的女王老眼昏花地坐在白金汉宫的夕阳下,坐下的首相大臣低头汇报工作:“女王,洋人要给咱修核电站了!”
女王猛然站起来,怒道:“混账,咱大英的核电品牌不是响当当的吗?什么时候轮到洋人给咱修核电站。”
首相大臣低声说道:“女王陛下,那都是过去了事了。现在联合国五常中,俄美的老牌子依然响亮,中法的核电事业也蒸蒸日上,唯独咱大英的核电,连家底都没了。”
此时的女王已经脸色煞白,急问道:“怎么搞的,是哪个败家的首相搞的!”
首相大臣一拍大腿,气急说道:“就是那个撒切尔乱搞私有化!”
可能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二战前,英国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他有着最多的殖民地,最多的盟友(英联邦国家),也有最庞大的军队和最多的财富。虽然二战后,超级大国的交椅传给了美国,但是英国的家底仍在,尤其是科技。
大英帝国全盛时期的地图
二战中的日本,曾让全世界不忍直视。这个用武士道精神武装的疯狂民族,敢于将如今恐怖分子才敢用的自杀式袭击手段,运用到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中。二战中一次次的自杀式冲锋,一架架神风战斗机,让世界相信,日本“一亿玉碎,本土决战”的口号绝对不是吓吓美军那么简单。连美军都认真估算过,要攻下日本本土,至少还得牺牲百万美军;而日本也决心用这种破罐子破摔的精神让美国屈服。
日本的神风特工队
就在全世界准备围观日美的世纪决战时,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美国仅用的两颗原子弹,就将整个大和民族的武士道精神炸得精神灰飞烟灭,吓得懵逼的天皇带着全体国民乖乖投降了。
这件事让世界都看到了原子弹巨大的威力,尔后,苏联也搞出了自己的原子弹。作为三巨头之一的英国,当然不甘示弱,也搞起来自己的原子弹。
日本广岛核爆后惨状
英国搞原子弹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水到渠成。
首先,英国本来就技术雄厚,其次,那时英美一家亲,美国少不得给英国各种支援。所以,英国很快搞出了自己的原子弹。但是那时世界都忙于战后重建工作,无仗可打。原子弹除了摆在家里吓唬人以外,根本没有别的用处。
倒是这个时候,科学家发现用核能发电倒是一个蛮好的办法。核能这个东西,能量密度大,无污染,那个时候科学家们还没有考虑到乏燃料的后处理问题,所以认为核能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能源形势。这个时候开始,世界上轰轰烈烈地核能发电运动搞了起来。
虽然二战中被德国摧残为残花一朵,但是英国日不落帝国的精神不死。在搞核电方面,英国又一次引领了世界。英国1953年起开始建造自己的第一座核电站,Calder Hall核电站。仅仅用了三年时间,Calder Hall的一号机组就全部建成。
这一年是1956年,这一年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商用核电机组,就连美国也没有!而英国,又一次引领了世界,率先跨入核电时代。为了纪念这个英国,乃至世界都值得铭记的重要时刻,英国女王亲在来到主控室,下达了启动反应堆的命令!
英国女王视察Calder Hall核电站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反应堆,以及Calder Hall核电站后续建造的三座同类反应堆,就是一个坑!Calder Hall核电站采用是镁诺克斯型高温气冷堆,由于是第一次设计反应堆,而且没有任何技术参考(美国都没有搞出来),设计上有着较多的缺陷,因而故障频发。核电机组的平均利用率不足20%。也就是说,核电站一年中能安安稳稳发电的日子不足两个月,其他时间要么因为故障停堆,要么就是停堆检修状态。
Calder Hall核电站外景
但是,就像莱克兄弟造第一架飞机不是为了载客一样,Calder Hall核电站主要也是为英国核电发展积累技术经验。在一大堆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英国对镁诺克斯型高温气冷堆进行了一些列改进,终于让这个堆型可以拿出来见人了。此后,英国不仅又给自己建造了十座核电站,共计26台镁诺克斯型反应堆,而且还出口国外,分别给意大利和日本各建了一座。
不过,虽然进行了改进,但是高温气冷堆的固有缺陷摆在那里。日本当年急切想发展核电,被英国忽悠着引进了镁诺克斯型反应堆,运行后才发现被英国坑大了。日本人玻璃心碎了一地,从此再也不买英国的核电站,一心一意地跟着美国走了。此是后话,以后再提。
到了1964年,英国终于发现,由于先天的缺陷摆在那里,镁诺克斯型反应堆即使再改进,也难有大的作为。于是,英国立刻改变了自己的核电策略,开始研发先进气冷堆。
由于有镁诺克斯型反应堆作为反面教材,英国的先进气冷堆发展特别快,不仅质量好,而且耐用又经济。看着形势一片大好,英国又想着引领一波潮流,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内,英国一口气建了7座先进气冷堆核电站,共计14台先进气冷堆核电机组(每个核电站有两台机组)。
英国核电站
这个时候,若论气冷堆,英国绝对是核电界当之无愧的霸主。他不仅有着最先进的气冷堆设计技术,也有着最丰富的气冷堆运行经验,若英国照此势头发展下去,完全可以和美国,苏联三国核电技术三足鼎立。毕竟,若论核电,只有英,美,苏三国的技术是完全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条件下原创的,那些后发的核电大国,其技术都是在以上三国基础上借鉴,引进,吸收等等一些手段发展起来的。
但是,此时的英国,突然变得失落起来。因为他发现此时全世界都在玩压水堆,只有他一家玩气冷堆玩得嗨皮。英国的这种心情,就如一个人正在网吧兴奋的玩星际争霸,抬头却发现所有人都在玩Dota的感觉。
英国感觉无比的失落。其实英国的这种失落是没有道理的,毕竟核电的本质是核能发电,所谓堆型只是实现的方式,如果英国一心发展气冷堆,那到如今绝对是一项绝技。比如,目前,如日中天的某东方核电大国,认识到高温气冷堆的重要性,目前也正在积极搞高温气冷堆。
但是英国就是这样傲娇,事情一旦决定,九头牛也拉不回来。1987年,英国决定,不搞气冷堆了,一个人玩没意思,他要赶潮流,去玩大家都在玩的压水堆。
但是压水堆这个玩意儿英国从来没有搞过,虽然都是核电,但是气冷堆和压水堆的手感完全不一样。英国从1987年开始建造自己的第一座压水堆,花了整整七年时间,到1995年,才终于建成自己的第一座压水堆—Sizewell核电站,这也创造了英国建造核电站的最慢记录。
英国 sizewell核电站
Sizewell核电站的建设让英国心力交瘁,英国自此再也没有心思搞核电站。什么狗屁气冷堆压水堆的,老子不玩了。英国是一个说一不二的国家,自1995年Sizewell核电站建成后,英国再也没有建国核电站,也没有再进行核电研究。
当然,英国说这个话是有底气的。毕竟,核电占英国总发电量的20%以上,不搞核电,那留下的能源空缺如何补救呢?
当然可以补救,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海油田”。在上世纪80年代,北海油田被大规模开发,源源不断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入英国,完全可以满足英国的能源需求。英国回想搞核电站的艰辛,想到美国三哩岛核事故的恐怖,再看看现在北海油田,哪个轻松,一目了然。于是,英国就此轻易的放弃了核电技术。
英国北海油田
此时,英国依然是世界上核电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几十年的核电设计,运营经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国内此时还有41座核电机组在运行。
这个时候,英国若是反悔,重走核电道路,绝不存在难处。然而,如此强大的家底,却被英国最负盛名的首相,败光了。
1979年,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成为了英国新一任首相。
撒切尔夫人上台伊始,就对英国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号称“撒切尔主义”,历史证明,这个称号名符其实。撒切尔任职期间的改革,对英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在改革中,英国的核电行业必然难逃撒切尔夫人的魔掌。
撒切尔主义的核心可以归为四点: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
私有化,是撒切尔夫人关于英国经济的指导思想。撒切尔夫人刚上台,就急切地推动英国经济的私有化,只要是国有的企业,能够私有化的,坚决私有化,暂时难以私有化的,也创造条件,想法设法让其私有化。
总之,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要评判一个企业的好坏,政府只看这家企业的经济成分。若这家企业是国有企业,不论你业绩多好,那你也是毒草企业,政府会想法设法让你私有化;若你是私有企业,就算要破产倒闭,那也是良心企业。
当时英国国企的心情应该是这样的
而在英国,所有的核电站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因此英国的核电企业都是百分百纯种国有企业。这种完全违背撒切尔夫人懿旨的企业,成了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政府分分钟欲拆之而后快。但是核电行业毕竟庞大而复杂,私有化比较困难,所以,直到1988年,英国政府将国内其他国有企业私有化得差不多的时候,才将魔掌伸向了核电企业。
1988年,英国政府发表了“电力私有化”白皮书,开始为核电私有化造势。不过这波造势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效,因为英国国内几乎没有私人资本对核电感兴趣。英国政府一脸懵逼,这是这么多年来私有化中,从来没遇到过的事。
英国当时的私有核电的想法十分简单,他们计划将整个英国的核电行业打包成一超级大企业出售。但是精明的私人资本小算盘打得啪啪响,才不会傻乎乎成为接盘侠。
事情是这样的,英国核电行业,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核电站,这是核电行业的主要利润板块,第二块是核电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涉及到反应堆设计,燃料建造,核电厂退役,乏燃料后处理等技术,这一块是核电行业的灵魂,然而却是不赚钱的部分。
同时,核电站也有好坏之分。英国最初建造那一批镁诺克斯型反应堆,属于第一代反应堆,不仅维护困难,而且并不赚钱。英镑虽然是英国的,但是英镑并不爱英国,所以这部分核电站,是没有私人资本愿意接盘的。而英国后来建造的一批先进气冷堆和最后建造的那座压水堆,才是成熟的核电堆型,这部分才是英国核电中真正的印钞机。每一个私人资本都对此垂涎欲滴。
在第一次核电私有化失败后,英国政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终于按上述的方式,参透了资本家的内心。既然核电打包私有化不行,那就把能私有化的都私有化!
1994年,虽然撒切尔夫人已经下台,但是撒切尔主义依然统治着英国政府。这一年,英国政府发表了“英国核电未来”的核电评估报告。报道中说了一堆关于核电的套话,什么清洁能源啊,什么利国利民啊,然后话锋一转,点出了这个报告的结论:随着核电的发展,英国核电私有化是可行的。
虽然这个结论前后两句明显缺乏逻辑,但是人家要的是官方文件上“私有化”三个大字。既然评估报告说可行,那就私有化吧!
于是,英国将国内运行最好,最赚钱的核电站,最优质的核电资产,也就是那些先进气冷堆核电站以及sizewell核电站,一起打包组建成英国能源集团(BE)后私有化了。英国政府这种赤裸裸的贱卖国家资产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指责,反而受到了英国上下的一致称赞,毕竟,那时的英国,私有化,市场化已经是政治正确了。
那剩下的那堆东西呢?镁诺克斯核电站,还有核电上下游的相关企业怎么办?这堆不赚钱的东西没人要。既然没人要,英国政府也就不勉强了,将剩下的这些劣质资产打包,组建了国有企业英国核燃料公司(BNFL)。
实际上,英国的核电的私有化不仅牵强,而且失败。除了最优质的核电资产被强行私有化后,其他核电资产依然是国有的(因为没人要)。此时,BE成了英国最大而且最赚钱的核电企业,BNFL成了英国最大的核电服务企业,此外,英国还有国有的铀富集公司,负责核电监管的国有单位英国原子能管理局。
就这样,英国将国内运行业绩最好,最赚钱的核电站(那些先进气冷堆核电站以及sizewell核电站)一起打包组建成英国能源集团(BE),然后将BE私有化了。英国政府这种赤裸裸的贱卖国家资产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指责,反而受到了英国上下的一致称赞,毕竟,那时的英国,私有化,市场化已经是一种政治正确了。
那剩下的那堆东西呢?镁诺克斯核电站,还有核电上下游的相关企业怎么办?这堆不赚钱的东西没人要。既然没人要,英国政府也就不勉强了,将剩下的这些劣质资产打包,组建了国有企业英国核燃料公司(BNFL)。
英国政府将私有化的作用吹到了天上去了,同时,仗着北海油田提供的巨量的能源,又将核电贬低到一无是处。英国自1987年开始,一直执行不新建核电站的政策。
但是私有化的效果如何呢?不看广告,看疗效!
首先说说英国唯一,最大的私有核电企业,英国能源集团(BE)。
2008年,BE宣布,由于早期建设的核电站退役造成公司资金困难,破产。于是,隔壁的法国电力公司立马宣布收购BE。这样,法国电力公司轻而易举地成为了英国最大的电力公司。英国的能源命脉,一夜之间掐在了老对手法国人的手中。
而在BE运作的这些年间,它对英国核电的发展毫无建树。捧着最优质的核电资产,在英国核电界最先宣布倒闭,这让吃瓜群众都忘了啃手中的西瓜。
再看国有企业英国核燃料公司(BNFL)。
BNFL代表着英国核电的未来,BE算是他身上切下来的肉。虽然BNFL要维护老更老一代的镁诺克斯型核电站,同时又要兼顾那一堆不赚钱的核电上下游产业,但是BNFL的核产业链的运行经验在那里,一路高歌猛进。
其次是国有企业英国铀富集公司。
英国铀富集公司专心只做铀浓缩,该公司突破了离心分离铀浓缩技术,一举淘汰了由美国和苏联早期开发的技术。凭着这项独门绝技,只要世界上还有核电站,那铀富集公司的日子就会一直滋润下去。
最后的英国原子能管理局。
原子能管理局虽然不属于盈利企业,但是从英国开始搞核电起,就一直是英国核电发展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核电建设,反应堆退役等方面,掌握着最核心的技术,称得上英国核电界的护法长老。这些年,靠着这些核心技术,原子能管理局小日子也过得十分不错。
事实证明,二十年来英国执行的核电私有化政策是完全失败的,倒闭的BE,风生水起的BNFL,将英国政府的脸打得啪啪作响。此时,正常的英国政府应该反省自己那种一根筋的私有化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但是英国政府根本没有这么想,他们突然发现,以前那些没人要的核电资产,渐渐变成了优质资产。于是脑中一道灵光闪过:当年私有化不彻底的核电资产,正好可以趁此机会进行私有化了。
于是,新一轮核电私有化的魔掌,又伸向了这几个好不容易活过来的国有企业。
2002年,眼看BNFL就要做大了,英国政府马上开始了新一轮的核电私有化。这次私有化,英国政府是铁了心要搞死BNFL。首先,英国成立了核退役局(NDF),将BNFL不得不保留的职务留存了下来,接下来,英国政府直接宣布国有资本从BNFL撤资。
BNFL不得不拉起横幅,打开大音响,喊道:“老板跑了,公司垮了,亏本大甩卖,明天就搬走,不搬不是人!”
很快BNFL优质资产,比如西屋公司的股权,贱卖给了日本东芝。BNFL在2009年完成撤资,2010年正式销号。这时,英国政府应该很解气了,毕竟在私有化上,就这个BNFL打他们脸打得最响。
但是,英国政府根本停不下来。这次,他们开始对英国原子能管理局下手了。一个政府机构,这要卖还是有点难度的。但是再大的困难也难不住英国政府,为了卖掉原子能管理局,英国将原子能管理局划拨到唐纳场址复用有限公司等两家公司,然后以这两家公司的名义将原子能管理局卖了。
原子能管理局是英国核电的灵魂,从此以后,英国的核电行业名存实亡。
还有漏网之鱼!谁!就是英国铀富集公司。
这家公司靠着自己的独门绝技过着小日子,从来不招谁惹谁。但是依然逃不过英国政府的魔掌。不过,2009年,英国政府到处摆摊准备将铀富集公司亏本大甩卖,竟然没有找到买家。但英国政府并未罢手,一直与荷兰和德国谈判,要将铀富集公司卖掉。
至此,自撒切尔夫人开始,英国政府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基本上将英国的核电行业败得渣都不剩了。想当初女王下令启动英国第一台反应堆,往昔那种荣耀的时光,再看看现在的英国核电,想起来不禁唏嘘不已。
然而,正当英国政府洋洋得意于自己的私有化成果时,他们突然发现,以前的核电站现在开始批量退役,照此下去,英国很可能陷入能源危机,而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建新的核电站。但此时放眼全国,核电企业基本上已经被外国资本占据,想建核电站,英国只能求洋大人了。
时间流逝,英国政府吹嘘自己私有化政策的功绩没有几年,现实就让他们傻眼了。他们第一次发现,核电竟然对英国如此的重要。
核电是英国用电的最重要来源之一,核电占其总发电量的25%以上。由于英国从80年代后期一直执行不新建核电站的政策,目前的核电机组老化严重,而且老式的核电机组性能太差,不宜延寿。因此,随着时间流逝,核电机组纷纷退役,留下的能源缺口巨大,照此下去,英国很快就会陷入电荒。
这个时候,有人会问,英国石油资源丰富,可以利用燃油建火电厂补充核电缺口啊。但事实是残酷的,由于英国的能源规划一直停滞,许多老式的燃煤电厂和燃油电厂也即将到期关闭,火电建设的速度还赶不上火电的缺口,更别说补核电那一块的缺口了。
而且,英国还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减排压力。英国《2008年气候变化法》规定:“到2050年,英国温室气体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80%,到2020年至少先减排34%”。这部法律基本上宣判了火电死刑。
英国虽然知道自己核电的家底已经败光了,但是面对以上重重压力,英国除了走重启核电的道路,实在找不出第二条路可走。
于是英国不得不尴尬地宣布,为了实现减排目标,优化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我国决定重启核电建设。
在2009年,英国政府公布了新的核电发展计划,规划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新建10座核电站,以取代即将退役的现有的10座核电站。
此刻,英国发展核电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开弓没有回头箭。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西方民众反核示威一浪高过一浪,许多政府表示要禁制核电的背景下,英国政府仅仅经过简单的评估后就宣布:我国的核电计划不存在像福岛核电站那样的问题,福岛事故不影响我们的核电发展大计!
英国对核电突然如此有信心,实在是因为到了不建核电不行的地步了。要是稍微有一点办法,英国也不会如此急切地推动核电重启。
此时的英国,深知自己没有发展核电的能力,要发展核电,除了求助外国公司,没有第二选项。英国天真的认为,外国资本会因为争夺英国的核电市场而大打出手,激烈的竞争让核电建设成本大大降低,这种情况下,英国只需要把好质量和监管关,英国人民很快就会享受到物美价廉的核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