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来自我们的好朋友
蹦迪班长
。在他的公众号里,你可以看到很多80后90后难忘的人和事,而且在时间的沉淀下,班长对这些人与事进行了全新解读,让我们从旧时光中收获新惊喜。
在美国,有三件事被认为是只有靠上帝帮忙才能实现的:一是彩票中头奖,二是当选美国总统,三是战胜可口可乐。
但在20世纪末,有这么一群中国人偏偏不信邪,向不可战胜的可口可乐,连带着它的同胞百事可乐下了战书,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可乐卫国战争”。
这场战争持续十数年,可分为数个战役。但轮番登场的主角们结局都差不多,折腾几年后就消失在市场里,成为历史未解之谜。
为什么这些“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都没有取得成功?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究竟做了什么?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40年前,从头说起。
......
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以八大厂为主力的本土汽水品牌发起“自卫反击”,向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两个“入侵者”宣战。有很多本土可乐曾名噪一时:
崂山可乐
:由青岛崂山生产,创始于1953年,是新中国自主开发的第一种碳酸饮料。整个80年代,它在青岛市场占有率可以达到80%以上。
80年代上海街头的幸福可乐广告
幸福可乐
:由上海正广和生产。1979年内地第一个电视商业广告,就来自幸福可乐,广告语为“清爽可口,芬芳提神”。据说,幸福可乐是所有国产可乐中口味最接近可口可乐的。
天府可乐
:由重庆天府生产,1981年诞生于重庆,其原料全部由天然中药成分构成。发展最好的时候,曾在全国拥有108家装瓶小厂,并被选为国宴饮料,甚至销往美国,历史相当辉煌。
少林口乐
:1986年生产,借助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电影曾火过一阵。这个可乐是制造“片仔癀”的中药名厂漳州制药的产品,那年代算是高级饮料,比普通汽水贵不少。
80年代杭州,西湖可乐广告牌
不过,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面前,这些本土可乐都是稚嫩的小角色,不足以成为对手。很多本土可乐的生产线,完全依靠引进,至于什么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更是全面落后。
正广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
以上海正广和汽水厂为例,1985年市场占有率还能达到62.5%,到1988年已下降到23.1%。
1993年“入关”前夕,相关部门官员认为,一旦开放市场,国内饮料将溃不成军。因此想出利用外资改造老企业的办法,指定八大厂分别与两大可乐进行合资合作,以退为进,寻求生路。
于是,八大厂中的七家被卷入与“两乐”的合资浪潮。归入百事可乐门下的有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汽水、北京北冰洋,归入可口可乐门下的有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只有上海正广和因为股权未能及时厘清,逃过被“洋化”的结局。
但签下合资合作协议后,这些国有汽水品牌非但没有过上幸福新生活,反而被迅速边缘化。
天府可乐在2016年重出江湖,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以天府可乐为例,合资之前年产值可达3个亿。合资后,生产比例逐年降低,从1994年的100%,到2000年骤降至0.5%,成立12年内年年亏损,负债1.4亿元。昔日的国产饮料领军者,成了重庆特困企业,最终在2006年彻底停产。
总之,“七大水军”在合资后没多久就接连牺牲,黯然退场,这段往事被业界称为“水淹七军”。
从80年代开始的民族可乐“卫国战争”,也就此结束了第一阶段的交锋,中国队全军覆没,完完全全的惨败。
不过,虽然“七大水军”已经走下历史舞台,但民族可乐的大旗尚有后来人扛起,这场战争仍未结束。
1997年之后,民族可乐阵营又涌现出新的生力军,它们对洋可乐反击势头更加凶猛。一大鲜明特征就是不惜投入重金,猛砸电视广告,高调地向对手叫板。
彼时,在黄金时间段喜爱看电视的人,就算没喝过这些可乐,也会被它们的广告震住。
1998年,巨星成龙出任汾煌可乐代言人。次年,以成龙大哥为主角的广告《龙舟篇》,轰炸全国各大卫视。
龙舟有龙字,成龙也有龙字,显而易见,“龙”就是汾煌可乐这个广告的关键词,也是汾煌可乐的鲜明定位——民族可乐。
凭借广告杀出一条血路后,汾煌可乐的市场份额迅速蹿升到8%,但是它的广告投入就高达1.5亿,比可口可乐还高6%,归根结底还是入不敷出。
汾煌集团为了拍广告打造的“亚洲第一龙船”
到了2001年,风光一时的汾煌可乐在自己的大本营——广东潮州,都没什么生意了,处于半停产状态,更别提拿钱继续砸广告了。
最终,就像成龙老哥代言过的小霸王学习机、爱多VCD、霸王洗发水一样,汾煌可乐在市场上大闹一番后,黯然退场。
这个锅,就算不该成龙大哥来背,这位功夫巨星在广告界也难逃“灾星之王”的称号了。
汾煌可乐来得凶猛,走得憋屈。在世纪末的民族可乐“卫国战争”中,它的故事终究只是过眼云烟。
在这场战争中,还有更值得浓墨重彩的狠角色,它的名字就是
非常可乐
。
本文其它部分,请关注【蹦迪班长】,回复【
可乐
】浏览。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蹦迪班长
蹦迪班长的爱好是从流行文化里扒拉出带劲的故事,不定期与大家分享风骚学术成果。
经常推送80、90后文化相关的内容,并用新奇的角度深挖过去的人与事。
随着成长与时间的流逝,我们都有怀旧的时候,所以相信你和我们一样,也需要关注蹦迪班长这些难得的内容,找回我们的少年与青春时光。
▼你爸你妈听的电音,比吴亦凡的潮过了
早在1981年,电音之父
让·米歇尔·雅尔就已经来到中国,并在北京、上海举行颇具魔幻色彩的音乐会;而《西游记》片头曲更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电音作品,它的诞生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关注蹦迪班长,
回复“
电音
”查看
▼
披头士中国秘史
你知道吗?在1960年代、1970年代,中国就已经有披头士的铁杆粉丝了。而且,为了听披头士,他们冒着种种危险......
关注蹦迪班长,
回复“
披头士
”查看
▼狠人前传:崔永元时代的实话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