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螺旋
解螺旋——医生科研最好的帮手。无论你是科研零基础,抑或初窥门径,你都可以在解螺旋获得极大的提升,从而面对基金、论文、实验游刃有余。解螺旋课堂是所有热爱科研技能学习的医生聚集地,解螺旋会员是医生科研全方位的贴心助手,加入我们,体验改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菠萝因子  ·  牙医大V:刷好28颗牙,能防住28种病! ·  15 小时前  
丁香园  ·  深夜急诊,我收了一个突发 330mmHg ... ·  昨天  
医学影像沙龙  ·  女性盆腔MRI及CT诊断 ·  昨天  
菠萝因子  ·  做到这几点,一半癌症都可预防! ·  3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乳腺疾病MRI筛查和诊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螺旋

独立催化DNA断裂?研究发现:SPO11二聚化是体外双链断裂的基础机制!

解螺旋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2-23 17:30

正文


在《Nature》期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比利时的科研团队探讨了SPO11蛋白在体外催化DNA双链断裂(DSBs)的机制。SPO11是启动减数分裂重组的关键蛋白,通过诱导程序性DNA双链断裂来实现。然而,SPO11的这种催化活性此前从未在体外重建过。研究者们利用小鼠SPO11建立了一个生化系统,成功再现了减数分裂DSB形成的所有特征。他们发现,SPO11在没有任何伴侣蛋白的情况下即可催化DNA断裂,并且在断裂后仍然与5′断裂链共价结合。SPO11的目标位点选择受DNA底物的序列、可弯曲性和拓扑结构的影响。此外,SPO11在溶液中以单体形式存在,但其切割活性需要二聚化以重建两个混合活性位点。SPO11与其伴侣TOP6BL形成1:1复合物,催化DNA切割的活性与单独的SPO11相似,但该复合物对DNA末端的亲和力更高,暗示其在切割后的潜在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模型,认为SPO11在体内需要其他伴侣蛋白的参与,这些伴侣蛋白通过组装生物分子凝聚体来招募SPO11-TOP6BL,从而实现二聚化和切割。此研究确立了SPO11二聚化是控制减数分裂DSB诱导的基本机制。



01



研究背景



SPO11是一种关键的酶,负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引发DNA双链断裂(DSBs),从而启动重组。然而,尽管SPO11在体内的活性已被广泛研究,其在体外的催化活性一直难以重现,这限制了对其机制和调控的深入理解。SPO11起源于一种异四聚体(A2B2)型IIB拓扑异构酶VI的DNA切割亚基,与拓扑异构酶VI类似,SPO11通过活性位点酪氨酸对DNA骨架进行亲核攻击,产生带有两个核苷酸5′突出端的断裂。然而,与拓扑异构酶VI不同,SPO11在体内的切割活性依赖于一个类似于拓扑异构酶VIB的亚基(TOP6BL)及一系列附加因子。在小鼠中,这些因子包括减数分裂特异性伙伴REC114、MEI4、MEI1和IHO1(RMMI)。尽管如此,由于缺乏重建的系统,SPO11活性的控制机制及其伙伴的功能仍然未知。

本研究首次在体外重建了小鼠SPO11的DNA双链断裂形成,展示了SPO11在没有任何伙伴的情况下能够催化断裂的形成,并且仍然与5′断裂链共价结合。研究还发现,SPO11的目标位点选择受到DNA底物序列、可弯曲性和拓扑结构的影响,并提供了SPO11能够重新封闭单链DNA断裂的证据。此外,研究表明SPO11在溶液中是单体,切割需要二聚化以重建两个混合活性位点。SPO11与其伙伴TOP6BL形成1:1复合物,催化DNA切割的活性与单独的SPO11相似,但该复合物对DNA末端的结合亲和力更高,暗示其在切割后可能的角色。研究提出了一种模型,SPO11在体内需要额外的伙伴来组装生物分子凝聚体,这些凝聚体招募SPO11–TOP6BL,促进二聚化和切割。研究确立了SPO11二聚化作为控制减数分裂DSBs诱导的基本机制。

02



研究发现



研究团队成功在体外重建了小鼠SPO11蛋白的DNA双链断裂(DSB)催化活性,展示了SPO11在没有其他蛋白质伙伴的情况下能够催化DNA断裂,并且在断裂后仍然共价结合在5' DNA断裂端上。研究发现SPO11的目标位点选择受到DNA底物的序列、可弯曲性和拓扑结构的影响。此外,SPO11在溶液中是单体形式,但需要二聚化以形成两个混合活性位点来进行DNA切割。SPO11与其伙伴TOP6BL形成1:1复合物,该复合物与SPO11单独存在时具有相似的DNA切割活性,但对DNA末端的结合亲和力更高,暗示其可能在切割后的作用。

研究还提出了一个模型,认为SPO11在体内需要其他伙伴蛋白的参与来形成生物分子凝聚体,从而招募SPO11-TOP6BL复合物,促进其二聚化和切割。研究表明,SPO11的二聚化是控制减数分裂DSB诱导的基本机制。

03



临床意义



1. 理解减数分裂重组机制:研究揭示了SPO11在体外能够单独催化DNA双链断裂,这对理解减数分裂重组的基本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了解SPO11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遗传多样性形成的分子基础。
2. 改善不孕不育治疗策略:由于SPO11在减数分裂中的关键作用,这项研究可能对改善与减数分裂相关的不孕不育问题提供新的思路。通过了解SPO11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可以开发出新的治疗策略,提高生育能力。
3. 遗传病研究:SPO11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从而引发遗传疾病。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有助于识别和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并可能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靶点。
4. 促进生物技术应用:了解SPO11的催化机制可以促进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需要引入特定DNA断裂的应用中,如精准基因组编辑中诱导特定位点的断裂。

04



实验策略



1. SPO11的纯化与活性检测:   从感染了杆状病毒的昆虫细胞中纯化带有麦芽糖结合蛋白(MBP)标签的小鼠SPO11。   通过离子交换柱分离并在存在质粒DNA和二价金属离子(如Mn²⁺和Mg²⁺)的条件下进行DNA切割反应。   使用EDTA和SDS终止反应,并用蛋白酶K去蛋白化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2. DNA切割的验证:   使用各种方法(如酚-氯仿分配、酶切耐受性测试等)验证SPO11在DNA断裂后仍然与5'末端共价结合。   通过突变实验(如Y137F/Y138F)确认活性位点的关键氨基酸。
3. 切割位点和底物特异性:   研究SPO11对不同DNA底物(如质粒、含Widom 601序列的DNA)的切割偏好。   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弯曲性预测工具(DNAcycP)分析DNA的结构特征对SPO11切割的影响。
4. SPO11的二聚化与活性位点重构:使用混合突变体实验(如Y137F/Y138F与E224A)验证活性位点的重建需要SPO11的二聚化。通过SEC-MALS分析SPO11的单体和二聚体状态,结合DNA结合实验,探讨DNA结合对SPO11二聚化和切割活性的影响。
5. SPO11-TOP6BL复合物的研究:使用AlphaFold 3模型研究SPO11-TOP6BL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并进行DNA结合与切割实验。

05



数据解读



图1:小鼠SPO11蛋白的纯化方案


Figure 1 展示了小鼠SPO11蛋白的纯化过程及其在体外DNA切割实验中的活性分析。A. 通过SDS-PAGE分析纯化的MBP-SPO11的离子交换组分,作者展示了不同组分中SPO11蛋白的纯化效果。B. 体外DNA切割实验的方案图,展示了样品在蛋白酶K处理后的产物。C. 使用从B中获得的SPO11组分在二价金属离子(Mg2+和Mn2+)存在下进行质粒DNA切割分析,结果显示了质粒二聚体的形成,标记为星号的条带对应于质粒二聚体。D. 通过分析活性位点导向的双突变Y137F/Y138F(YFYF/)对SPO11 DNA切割活性的影响,发现该突变显著降低了SPO11的DNA切割活性。E. 研究了SPO11 DNA切割活性对二价金属离子的需求,结果表明SPO11的DNA切割活性需要二价金属离子的存在。结论:该图展示了小鼠SPO11蛋白的纯化过程及其在体外DNA切割实验中的活性,强调了SPO11的DNA切割活性需要二价金属离子的参与,并且活性位点的突变会显著影响其功能。

figure 1

图2:预测在b-e中的验证


Figure 2 旨在验证SPO11蛋白在DNA切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其与DNA的共价结合及其对不同处理的反应。B. 为了分析DNA切割产物在有无蛋白酶K处理下的变化,作者进行了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所有反应均用SDS处理以消除非共价结合。结果显示,蛋白酶K处理前后,DNA切割产物的电泳图谱存在差异,表明蛋白酶K处理影响了DNA与蛋白的结合状态。C. 作者对野生型和突变型SPO11的DNA切割产物进行了苯酚-氯仿分配实验,观察蛋白酶K处理前后DNA切割产物的变化。结果显示,蛋白酶K处理影响了DNA切割产物在苯酚提取前的状态,提示SPO11与DNA的结合可能是共价的。D. 通过分析EcoRI和SPO11依赖的切割产物对5′–3′外切酶T5 Exo的抗性,作者发现SPO11依赖的切割产物对T5 Exo具有抗性,表明SPO11可能通过共价结合保护DNA末端。E. 使用SDS-PAGE分析了野生型或突变型SPO11(YFYF)在3′或5′荧光标记的80 bp底物存在下的共价SPO11–DNA复合物。结果表明,SPO11与DNA形成了共价复合物,并且这种结合在不同的底物标记位置下表现出不同的电泳迁移率。结论:图2的实验结果支持了SPO11与DNA形成共价结合的假设,并揭示了这种结合在DNA切割过程中的重要性。

figure 2


图3:使用5′放射性标记的80bp底物进行DNA切割反应的测序凝胶分析

Figure 3 旨在分析SPO11对DNA底物的切割位点及其影响因素,包括DNA拓扑结构对SPO11依赖性切割速率的影响。A. 为了分析DNA底物的切割位点,作者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对底物进行消化(图中第2和第6泳道),并通过测序凝胶分析展示了切割结果。结果显示,限制性内切酶能够在特定位点切割DNA底物。B. 为了展示DNase I对DNA底物的部分消化效果,作者进行了部分消化实验(图中第3和第7泳道)。结果表明,DNase I能够在多个位点进行非特异性切割。C. 为了确定SPO11的切割位点,作者在图中第4和第8泳道中标记了SPO11的切割位点,并用橙色箭头标出。结果显示,SPO11在特定位点进行切割,且这些位点在二面体轴±3的位置上。D. 为了分析标准质粒底物(pCCB959)上SPO11的切割位点,作者通过限制性消化分析了SPO11反应产物。结果表明,SPO11在质粒底物上存在优先切割位点,并用箭头标出。E. 为了研究含有24个Widom 601序列的质粒底物(pOC157)上SPO11的切割位点,作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Widom 601序列影响了SPO11的切割位点分布。F. 为了探讨DNA拓扑结构对SPO11依赖性切割速率的影响,作者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DNA拓扑结构显著影响了SPO11的切割速率。G. 为了预测质粒底物的环化能力(C-score),作者使用DNAcycP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质粒底物的特定位置具有较高的环化能力。H. 为了展示SPO11二聚体与40bp双链DNA底物结合的结构,作者使用AlphaFold 3模型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Mg2+离子(以洋红色显示)参与了结合,且标记了形成5′悬垂末端的核苷酸(+1和+2)。结论:SPO11在特定位点进行DNA切割,其切割位点和速率受DNA序列和拓扑结构的影响。模型预测显示SPO11与DNA的结合涉及特定离子和核苷酸位置。

figure 3

图4:SPO11的结构域结构及其二聚体排列

Figure 4 展示了SPO11的结构域、二聚体排列以及其活性位点的细节。A. 图中展示了SPO11的结构域结构及其二聚体的排列。通过AlphaFold 3模型,作者对结合DNA的SPO11二聚体的复合活性位点进行了放大观察。图中标记了Mg2+离子(A和B)以及活性位点残基和可切割的磷酸基团(P)。B. 为了分析SPO11的切割活性,作者对两种催化失活突变体的混合物进行了时间过程分析。通过SEC–MALS(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光散射)分析了MBP–SPO11在淀粉亲和纯化后的状态。蓝色曲线表示从尺寸排阻色谱中获得的280 nm吸光度测量值;红色曲线表示在峰值范围内的分子质量测量。最左侧的峰可能对应于二聚体,尽管无法确定其分子质量;最右侧的峰对应于一个截短的片段。C. 在恒定浓度的SPO11下进行DNA滴定实验,反应在15分钟后停止。定量结果显示了两次独立实验的均值和范围。D. 对野生型和催化失活的SPO11在不同浓度下的切割活性进行了时间过程分析。结论:通过对SPO11的结构域、二聚体排列及其活性位点的详细分析,结合对其催化活性的实验研究,揭示了SPO11在DNA双链断裂过程中的功能特性。

figure 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