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晚,刚下班的朱建军第一时间查询明日天气,当看到手机上显示“12月1日,晴”后,他开心极了,这个休息日不下雨,他有大半天时间可以蹲守江豚,希望这次也能拍到“微笑天使”。
朱建军是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的一名政治老师,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自从2018年8月有了人生第一台单反相机后,他就痴迷上了摄影,一有空就往长江边跑,一开始是拍风景和鸟儿,5年前,他爱上了“追豚”。
“有一次,我在媒体上看到,有人拍到了江豚。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之后就常常到江堤上蹲守。”朱建军一到休息日,就背着相机、拿着望远镜,沿着江堤在花海到牧城公园之间的江面上寻找江豚,很长一段时间,江豚没看着,跃出水面的鱼倒是看到不少。他心里想,长江禁渔的成效的确是很明显的,长江的水变清了,鱼变多了,江豚的生存环境自然变好了,他坚信拍到江豚是迟早的事。
朱建军开始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了解江豚的生活习性,并向老人们请教。老人们告诉他,江豚往往在下雨前风浪大、气压低的时候比较活跃,所以有“江豚拜风”的说法。长江里江豚很多的时候,江豚还会把小船拱翻。
江豚结伴畅游。朱建军摄
朱建军开始“看天”追豚。
2021年梅雨季节的一个下午,天气闷热,大雨将至,江面上灰蒙蒙的。
朱建军刚到江边不久,令他终生难忘的一幕出现了,江面上三四个黑点上下翻腾,快速地向江阴大桥方向游动。
江豚来了!
他赶紧架起相机,想拍下精彩的一幕,只可惜离得太远,天气不好,照片和视频效果都不理想,但这是他首次拍到江豚,他兴奋了好几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建军和江豚遇见的次数越来越多,也结识了一群同样热爱“追豚”的摄影爱好者们。
2024年年初,朱建军和长江靖江段江豚调查队联系上了,得以登上他们的考察船,到江面上寻找江豚。或许遇见江豚真的需要运气和缘分,朱建军第一次跟船“追豚”还是空手而归。考察队每个月只来一个星期左右,好不容易凑巧能利用周末时间跟他们上船,最后事与愿违,那种懊恼的心情别提多难受了。
暑假终于来了,再也不用等周末,只要考察队来,朱建军就可以全程跟拍了。2024 年暑假,朱建军遇见江豚的次数比过去几年的都多,真是应了那句摄影圈的经典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但是在船上拍摄和在岸上完全不同,长焦镜头反而是用不上的,因为很多时候江豚就在眼前,它们时而成群结队在水面翻腾,时而分散开围绕某个区域转圈,很难判断下一秒它们会在哪个位置出现,所以要抓拍到精彩的镜头很难,这时候反而用广角镜头录视频更能拍到令人震撼的群体画面。朱建军拍摄的一段六头江豚同框的视频被媒体采用,让他激动了好一阵子。
作为一名教师,朱建军把宣传、保护江豚的行动拓展到了学校,延伸到了课堂。他把拍摄的江豚视频资料作为教学情境,组织语文、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开展联合教研,挖掘长江江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实现江豚教育资源的新开发,也为育人方式多样化提供助力。他还带领学生社团到江边开展宣传、观测、拍摄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意义,激励他们积极投身到保护生态环境、关爱长江江豚的行动中去。
繁忙的航道,欢腾的江豚,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美画面。因为拍摄江豚,朱建军的社交媒体账号获得了不少点赞。他希望通过追豚者的努力,让江豚成为家乡的一张生态名片,让全社会参与长江大保护,共护美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