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
2024年度医疗器械行业创新生态洞察评估结果
(以下简称“评估”)正式发布。经过3个多月的征集、遴选、初审、复审、终审等审评程序,最终产生了企业类、人物类、产品类及机构类等11项评估结果,全面立体地展示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2024年度发展成果。
本次评估由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发起,联动“产学研医资政管”十余家产业链生态单位共同参与,延续往届高规格审核阵容,组织行业生态权威机构多位资深专家学者共同评审。
评估旨在发现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新生力量,突出创新型医疗器械优秀成果,推动新锐医疗器械企业快速成长,表彰在医疗器械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机构、个人,助力构建医疗器械创新生态。
自2022年首次发布以来,评估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已逐渐成为医械产业创新风向标
。
当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进入“黄金期”,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品牌迅速崛起,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
“2024医疗器械行业新锐企业100强创新指数”
中,一批具有显著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的企业脱颖而出。这些新锐企业勇于开拓,让世界见证了医疗器械领域创新性、突破性、颠覆性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如专注医学影像细分赛道的明准医疗,在国际前沿的三维病理领域已取得阶段性突破,目前已经完成国内首台部件全国产化的第三代光片荧光显微镜的研制;皓影医疗已开发出新一代双频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实现超高频以及双频率两大创新工程性突破;专注于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器械的精锋医疗,是中国首家、国际第二家多孔和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均获批上市的公司。
-
在百强企业中,从
地域分布
看,37家企业分布在长三角经济区(以上海、苏州为代表),京津冀经济区(以北京为代表)、粤港澳大湾区(以深圳为代表)各有26家;
城市方面
,深圳(24家)、北京(20家)、杭州(14家)领跑;
-
从
成立年限
看,主要以发展期企业为主,2017年是明显的划分节点,成立于2017年之前的上榜企业占比仅为12%,2017年至今成立的企业数量占比88%,其中2017-2019年成立企业占比过半,为51%。值得关注的是,有26家成立时间未满或刚满3年的初创械企获评;
-
从
融资轮次
看,C轮前后是一个明显划分节点,处于C轮及以前的企业有87家,占比超90%,且集中于pre-A~B2轮;
-
从
细分领域
看,
体外诊断企业28家
、高值耗材企业23家、医学影像企业18家、手术机器人企业18家,这些领域是获评企业聚集的四大重镇,占比近90%,均为技术壁垒高且近年来备受资本和市场关注的赛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步伐下,百强企业中不乏新鸿电子、纳钛医疗等产业链上游企业身影。行业内创新活力持续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精密制造等优势,加快“强链、补链、延链”步伐,推动产业创新加速升级。
向上滑动查看
随着医疗器械持续发展,各细分领域创新势头强劲。在此背景下,今年评估在延续往届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更加聚焦行业重点领域,不断拓展类目体系,新增对
医学影像、体外诊断、高值耗材、手术机器人
四个细分赛道的综合评估,基于新锐企业百强创新指数的入选标准,结合企业价值产出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活跃度表现,同步发布各领域10家获评企业,纳通医用机器人、逸超医疗、真迈生物、予果生物、心擎医疗、康诺思腾等企业在各自赛道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迈瑞、微创、科曼等15家优秀企业,凭借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探索创新出海发展模式等方面的沉淀与优势,入选
“2024医疗器械行业海外拓展卓越企业”
。可以看到,获评企业海外业务布局北美市场与欧洲市场仍占大头,东南亚及新兴市场增长迅速,出海械企结合本地化战略,牢抓海外市场新机遇。
此外,浦光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曹丹,脉流科技创始人兼CEO向建平,鼎科医疗总经理翁玉麟等10位人物获评
“2024医疗器械行业新锐企业家”
。这些企业家们大多具有专业高度相关学科背景和技术应用市场创业经历。从他们身上可以窥见医疗器械行业创新生力军扎实的多学科技术储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过硬的成果转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