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女孩子只身前往国外求学,这种精神和勇气无论如何都是应该受到赞扬的。
但是,在去到一个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之前,是不是应该对这个国家的的人文风俗等等有所了解,而不仅限于书本上那些教科资料。
一个民族人与一个民族的差异,不是一本书就到写尽,所以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暴力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发生。
虽然人渣不分国界,但你必须理解,包括司法在内的很多资源,是必须倾斜给国家贡献资本更多的人。显然,你不是那个阶层。
如果在国外遭遇暴力,你必须知道去哪求助?你得毫不犹豫地走进大使馆。
不要幻想着,暴力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法律健全程度,会有多少必然的关系。
但丁说过:意志若是屈从,不论是程度如何,它都是帮助了暴力。
在刚刚看到这则广州女留学生被害案中,有一网友的留言虽然不好听,但说出了许多真相。
既然是去留学深造,就不要过多沉迷于异国恋。
恋人关系本身十分亲切也十分复杂。
关键是,不论哪一个国度的恋人都避免不了争吵。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外国的男人就比中国的男人浪漫得如诗一般,永远缠绵悱恻。在一场本就不平等的亲密关系中,作为少数派的人,很容易成为暴力的受害者。
所以,切记自己留学的目的,不是来寻找霸道总裁的。
一对恋人的关系变坏并非一朝一夕,它或许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如果,对自己几年的海外生活还没有足够的准备。那么我认为,一个年轻优秀的中国女孩,对于留学一事,不仅仅应该考虑经济和语言,更要考虑心理的成熟,是否能在国外独立的生存。
再说上文提到的朋友侄女,朋友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起过他侄女的优秀,也多次和我说过,侄女在人际社交问题上的苦恼。
当侄女发现当地青少年存在滥用药物时,简直惊呆了。有同学邀请她吸笑气,她拒绝了。
可能是国人对鸦片本能的厌恶吧,她义正言辞地劝说同学放弃,最终不仅被对方嘲笑,还被对方排挤。
因为害怕黑人,几乎不敢离开华人社区。有一群每夜嗨爆的外国室友,隔三差五约她泡吧开party,而她实在不会应对陌生男生的调戏。
她活得很孤独,即便她努力给外人好印象,但始终能感觉出来,别人不走心。
在校成绩斐然,社会经验基本是一张白纸。她无数次打电话给父母,觉得自己成不了,别人口中“很会做人”那种人,被社交“抛弃”了。
当某一天,她们独自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一个和自己从小生活的环境截然不同的国家,表面看上去她们留学海外,光鲜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