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康石石
做艺术留学,更做艺术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香港又加码抢艺术设计人才啦! ·  4 天前  
康石石  ·  红点、iF、A’design、MUSE设计奖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康石石

玩NFT亏了钱,我决定读研“学赚钱”

康石石  · 公众号  · 艺术  · 2024-12-08 09:00

正文


接受采访时,我数了又数,才相信的的确确只过去了两年。

这两年我先赶上了考研人数最高的一届,23考研,又称“诸神黄昏”后赶上了留学人数最卷的一届,拒信满天飞的24fall,期间还经历了玩NFT亏钱、考研落榜以及留学准备作品集被错误的机构坑了一把,一直到我来了汉艺,才感觉脱轨多日的人生,回到了正常的轨道。

来到汉艺,年已过半,时至七月,短短不到半年的准备期,既要完成作品集也要准备语言成绩,时间紧迫到做最后一个项目时,我只剩8天的时间。

虽说投完第一批院校的我,仍然再接再厉地修改作品集与持续申请中,但如果没有一两封offer打底,那个焦虑与着急的劲,申请季的同学都懂,所以在此也感谢悉尼大学给我发offer,而且还是一连两封,让我“稳稳的,很安心”。


|本期分享学员|


F同学


汉艺国际教育 23届学员
本科 浙江师范大学 产品设计
获 悉尼大学 Design Innovation MA
悉尼大学 Interaction Design And Dlectronic MA offer


上下滑动查看offer



#1

我度过了极其混乱的两年

虽然因为疫情就业形势变得严峻,但因为杭州近几年发展势头很猛,不少互联网公司、家具公司和各种制造业公司都在往这边聚集,班里有不少同学都非常头铁地投身到了就业市场中,并凭借自身努力,找到了一份工作。

按理来说,我也会走上和他们一样的路径,毕竟随大流不管成功与否,至少是张安全牌。

但因为一个比赛,我对未来的想法被改变了。


记得是21年的夏天,我刚接触到web3.0,顺带了解到上海有个黑客松比赛与之有关,当时想拿不拿奖无所谓,主要是去长见识、交朋友,于是我报名了。

这个决定现在看来,仍然很明智。

在那次的比赛中,我接触到了NFT、数字藏品相关的知识,甚至还入局玩了一把,前期小赚的一笔钱还没捂热呢,NFT的热度就凉了,于是我在产业的迅速衰败下狠狠吃了个大亏,这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故事。


那段时间我翻来覆去地想,到底是NFT这个东西如大家所说,是“资本的工具”还是说它本身其实是有价值的,但它所需要的条件还不够成熟,能不能有下一代的互联网产品,能将它们的价值落地化。

当时我并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但因为跑到上海有接触到这边的一些厉害朋友,感觉还是读研好,能开阔视野、能力会也更强,有了升学的考虑,于是麻溜去准备起了考研,结果碰上了考研人数最多的一年,与474w人同台竞争 ,拼不过的我输了。

第一年囫囵吞枣似的结束了,时间马不停蹄来到了第二年,我又要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计划了。

直接工作?——但我已经学了不少考研知识,我对设计有了更深的见解,想进一步去研究与学习一下,我已经不满足于自己当前的技能了。

继续考研?——二战一年的准备期再加上三年读研期,学成出来,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了,万一24考研形势更难,岂不是还要三战。


左思右想,综合多方面考虑,我进入了留学赛道。

当时我找了家大机构,刚好他们在杭州也有分部,想着远水解不了近渴,与其舍近求远不如就在这家学了,还是大机构,有保障。然后,我又踩了一个坑。



#2

学到一半我就跑路了
给大家浅对比一下那家和汉艺教学上的区别

前文提到我找了家机构开始学习,姑且称之为A机构吧,上来他们就让我开始做第一个项目,题也给我选好了,A机构的老师说“F同学,你第一个项目就去做思辨设计吧”,然后我就开始了几个月的痛苦学习生涯。

要知道当时我连思辨设计是个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甚至听都没听过,两眼一黑,这又不是选择题,抓阄我都抓不出个答案。


我问A机构的老师能不能教教我,结果老师就直接给我上步骤,和我说你这里做个什么,那里加个东西,就行了,稀里糊涂到让我感觉自己像头被牵着鼻子走的牛,埋头苦耕但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地耕完了也没啥收获。

为了让自己学的明白点,从五月份我就开始研究什么是思辨设计,在自己研究了一个半月后,终于弄懂了这样东西,然后开始着手做项目,期间老师要我做的步骤我也怕自己一知半解,完全搞懂才敢继续往下做,就在这种几乎自学的状态下,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终于完成了第一个项目。


做完第一个项目时,我就想,这样下去还得了?交了钱找机构却和自学似的,而且我也不是光做作品集就够了,我还想通过这一路去培养自己的设计思维。

于是我开始谋划着跑路,期间联系到高考时认识的朋友,她本科是澳科大的,后来申上了港理工,通过她妈妈的推荐,我来到了汉艺。

然后我就发现:果然!不是我学习能力有问题,那家机构的教学就是不对劲!



在汉艺的教学怎么不一样?简单举个例子大家就能get到两者的区别了。

来到汉艺,我做的第二个项目与机器人有关,本来我是想把它做成一个完整的产品,想着带上编程的部分,应该会成为作品集加分项。

但我主带猫老师和我仔细讨论了这个方案,了解到我大学并没有学习编程方面的知识后,她和我说如果我自己随便学一学,时间太紧成品会不够完善,而如果选外包,面试时被问及相关问题也无法回答。

不如把项目做成系统设计,或者是偏服务加产品的作品,既能展示我的系统设计思维,体现设计概论、体验设计和交互设计的细节点,彰显我的个人特色,又能绕开编程的难题。


这种感觉就像是,上一家机构只会告诉我要怎么做产出、然后根据给分点按部就班地写答案汉艺却让我从设计灵感来源、到调研、再到设计流程、设计产出用完整逻辑线串联了起来,并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我个人需求提供了一些“取巧的路径”。

前者让我很憋屈,仿佛回到了过去填鸭式教育中,而后者让我get到作品集的意义,并且让我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收获颇多,获得了众多成长。

就这样,来了汉艺后,我八月就完成了第二个项目,然后花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完成第三个并完善了上家机构做的项目,期间还花了两个月弄雅思,最后第四个项目8天急速赶工,谢天谢地,总算赶上了申请。



#3

最后,关于下一步的打算

回头再看这踩坑无数的两年,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无论是NFT也好,还是考研失败、作品集被坑,都是在交学费。

我横冲直撞地进入这两个陌生的领域,不敢祈求运气好到一步登天或者直接做出正确选项,通过多次的吃苦、反思与信息搜集,我摸索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私以为,这个时代背景下,能在交学费后真学到东西,已经算是一种幸运了。


而这一路,我收获颇多。

比如前文不是提到NFT亏钱后我想了很多嘛,我思考有没有更好的下一代工具去营造适合它交易的环境,引起了我对VR、AR领域的兴趣,于是我开始学习交互设计的内容,然后等来了Apple Vision Pro即将开启的新时代。

又比如,猫老师在让我扬长避短去做项目外,还和我聊到,当今许多设计都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进行跨专业合作。在未来做VR、AR设计时,产品设计师将需要和其它理工背景的人合作,才能真正地把东西做出来。

如果我硬要去卷编程算法这些方面,再怎么学和计算机背景的同学也没法比。


所以我要做的更多是在基本了解他们的操作流程后,发扬设计师本身在交互与体验设计上的优势,包括说未来无论是Apple Vision Pro还是人工智能类ChatGPT,他们除了要考虑人与产品的关系外,还将进一步地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结,甚至是人与AI的联结。

所以院校申请,我也是更倾向于综合类院校,在新的旅程中,我不想再单纯去做人与产品之间的设计了,如同我当年考研学到的那句“设计师身上有这样一条时间线,那是艺术设计与技术的关系,也是艺术设计与技术融合的关系”。


从一场黑客松到现在,我拥有了对技术热点的关注,意识到技术对设计的重要性,并开始在设计项目中跳出产品外观去学习如何将设计与技术融合在一起。

虽说中间走了不少弯路,但人这一生,不就是用来认识世界的嘛,多做当然会多错的,能坦然面对,继续前行就很好了。


你的雄心壮志,可以来这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