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遭遇的战争,让我们最刻骨铭心的可能莫过于“甲午战争”。123年前的今天,那场战争因为日本的不宣而战打响了。战争的一方,日本蓄谋已久;战争的另一方,大清帝国以为靠由西方铁甲舰构成的海军能够轻松击败“东瀛小国”。结果,惨败令中国的命运跌到谷底。
123年过去了,但那场打击了整个中华民族士气,使晚清中国进一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战争,仍是我们抹不掉的印记。
笃信“器物”决定论的晚清政治人物,尤其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早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力求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等方面向欧美强国看齐。
洋务派的“奋进”“自强”以及一些表面成果,无法掩盖清庭腐败,人民困苦以及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的实质。彼时的大清帝国,已是垂危中的“回光返照”。
就在晚清政治家们推行洋务运动时,同在东亚的日本也开始了革新,1868年起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
国力日强的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却越来越受到岛国资源匮乏、内部市场狭小等问题的制约。对外扩张,被当成彼时日本的当然选项。
事实上,侵略中国是近代日本一直以来的既定国策。早在19世纪五十年代,日本政治家吉田松阴就提出相应主张。及至“明治维新”甚至随后的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时,日本的侵略计划已经非常具体。
要说李鸿章一点远见没有,也是不客观的。他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初就曾念叨倭国或是中国远患。借着洋务运动,李老爷子一手打造起了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的近代化海军,承载了李鸿章们洋务自强的殷切期望。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以“强大”的北洋水师为代表,中国似乎做好了痛快打一场的准备。
装备方面,日军总体优于中国,但差距并没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大。开打时,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37艘,总吨位59000余吨。北洋海军则有军舰22艘,鱼雷艇12艘,总吨位41200吨。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与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19世纪的东亚,打了一场几乎决定国运的甲午战争。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清廷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向日方割地赔款,大清国力更趋衰退。而日本则获得巨额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盛,去后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
123年后的今天,中国海军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硬实力上,我们拥有了更多现代化的舰艇,我们拥有了第一个海外保障基地;在软实力上,我们的官兵技术水平更高、专业素质更强,他们操作下的中国海军战舰正驶向世界更多更远的地方。
今年4月26日,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舰正式下水。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一些人甚至认为,它的意义和地位接近于中国当年掌握核武器。无论怎么说,国产航母下水是中国军事能力以及军事制造能力迎来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艘航母是亚洲国家中,排水量最大的水面战舰,最重要的是,中国海军未来将不只拥有一两艘航母,我们的航母建造计划还有更多。未来中国的航母将会采用更现代化的技术和更大的排水量,届时将能够更加激发中国人的自豪感。
仅仅时隔两个月,中国海军装备发展又迎来重要时刻。6月28日,第一艘国产万吨大型驱逐舰终于下水。由于该舰具备了强大的攻击能力,全面的作战功能,而且是第一艘排水量突破10000吨的水面战舰,因此多年来一直备受中国军迷的期待。
在完成这些“0”的突破后,中国海军在今年7月11日还迎来了第一个海外保障基地,这为中国海军走的更远打下了坚实基础。当然,解放军设在吉布提的这个基地被称为“保障基地”,而没有直呼为“军事基地”,表明它与人们通常认识的大国海外军事基地相比有不同之处。
它未来肩负的功能,更多是解决我国在亚丁湾护航舰队补给困难。中国海军迄今在非洲只开展过护航、打击海盗和撤侨等行动,未来很长时间里,中国海军在那里的使命很可能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此外,中国海军的发展开始令一些国家有了“不自在”的感觉。6月底至7月底,美澳“护身军刀”联合军演在澳大利亚展开,澳大利亚媒体称一艘中国侦察船出现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海岸“监视”美澳联合演习。他们说“这种情形以前从未有过,很令人担忧”。
而在此之前,美国媒体报道称在美印“马拉巴尔”联合海军演习和美国不久前在阿拉斯加进行“萨德”反导试验时,中国侦察船分别出现这两个地区附近,让美国人大感意外。不过他们也承认,中国侦察船没有干扰演习,只是在远处“看着”。
其实,这些都是美国人曾经干过的,而且正在干。中国只是学习了而已,美国人还是慢慢适应吧,因为这种情况可能以后会越来越多。
当然,决定一场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很多,军事装备的优劣只是其中之一。回望100多年前,中国在领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上均远超日本。但就是在这样一场大国vs小国的战争中,中国几乎完败。
究其原因,刀哥不想把中日装备、军力上的差距再说一遍以充填字数,而是要聚焦其他方面。不知各位是否记得中学历史课本有过这样的记载,“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中学历史考试经常会有这样一道题:
正如李鸿章所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晚清洋务运动是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清廷的大人们觉得只要武器装备上去了,国家还可以万年长。至于制度,当然还是自己的最妙。
可这是怎样的制度呢?为筹备慈禧老太后的60大寿、修建颐和园,朝廷连年挪用海军军费2000万两,致使北洋舰队自1888年成立之后,不但未添一舰,甚至未添一弹。您说这叫什么事儿?明显的家国不分。
反观当时的日本,举国同体,上下一心。明治天皇为了支援海军建设,自掏腰包拿出30万日元(当时的日元可值钱多了),并要求皇族大臣都得捐款。电视剧《走向共和》里还讲过,日本女性为了给国家凑钱购买中国不要的“吉野号”,居然献出自己的第一次(刀哥绝不赞同)。
不仅如此,日本在军事制度和组织化等方面都已近代化,而中国军队却还在沿用原来湘军的营制,那套东西用来打太平军还行,但打日本,指挥不灵、配合不好的弱点瞬间暴露出来,与日军的师团制形成鲜明对照。当装备不行、组织也不行的时候,战争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可喜的是,中国如今已在军事、科技、工业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当然,我们的注意力不应只放在国家的硬实力增长上,而更应看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成功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现在,我们告别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时代,选择放眼世界,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观察问题。因此,今天回顾123年前的历史不仅是为了铭记惨痛的历史,更在于跟大家一起挖掘中国成长的内在动因,进而为以后的前行之路指明方向。
中国已不再是那个悲情大国,而要成为负责任的地区乃至全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