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计算 找华算】
理论计算助攻顶刊,
50000+
成功案例,全职海归技术团队、正版商业软件版权!
光催化产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转换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储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产氢速率,优化催化剂的电子结构,特别是通过精确调节氢吸附/解吸的动力学仍是一个关键挑战。尽管已有的研究通过金属元素的选择和表面修饰来调节催化性能,但对电子结构的精确调控,特别是
d-p
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仍然没有足够深入的研究。
基于此,
中国地质大学余家国教授、余火根教授等人
研究提出了一种精确调节
d-p
杂化的策略,通过改变Ni-B
x
助催化剂中Ni
3d
轨道与B
2p
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Ni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来优化氢吸附和解吸动力学,从而提高光催化性能。该研究以“Fine-tuning
d-p
hybridization in Ni-B
x
cocatalyst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
2
production”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余家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光催化分解水产氢、CO
2
还原、污染物降解、室内空气净化、染料敏化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催化、电化学能源存储、吸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600余篇,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多种国际刊物上,如:
Chem. Rev.、Chem. Soc. Rev.、Nature Commun.、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Joule、Chem
等。
余火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武汉市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主要从事光催化环境净化、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和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
1、创新的
d-p
杂化调控策略:
研究通过精确调节Ni-B
x
共催化剂中的
d-p
轨道杂化,优化了Ni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这一创新方法有效改变了Ni的
d
带宽度和
d
带中心位置,进而优化了氢吸附和解吸动力学,从而提高了光催化产氢效率。
2、高效的产氢性能:
通过调节Ni-B
x
助催化剂中的B含量,能够增强Ni与B之间的
d-p
轨道相互作用,从而实现
d
带的拓宽和
d
带中心的可控调节。光催化产氢效率达到了13.4 mmol g
-1
h
-1
,相比纯CdS和Ni/CdS催化剂分别提高了29.1倍和5.6倍。
3、新颖的催化剂设计理念:
通过调节Ni-B
x
共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为光催化产氢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特别是通过
d-p
杂化效应的精确调节,展现了调节催化剂电子结构的巨大潜力,为可持续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1 精细调节Ni–B
x
助催化剂中的
d–p
杂化以优化H
ads
/H
des
动力学
图1展示了Ni-B
x
助催化剂中Ni
3d
和B
2p
轨道之间的
d-p
轨道相互作用。硼原子具有缺电子的特性,能与过渡金属原子形成类金属键。为了优化Ni活性位点的氢吸附(H
ads
)和解吸(H
des
)动力学,本研究采用了连续的
d–p
杂化策略。通过改变Ni和B的比例,能够有效地扩展Ni的
d
带宽度,调整
d
带中心,弱化Ni–H
ad
键的强度,从而促进氢的解吸,进而提升产氢性能。
图2展示了Ni-B
x
/CdS的合成过程与其形态结构特征,表明通过光诱导自催化方法成功将Ni-B
x
纳米颗粒沉积到CdS表面,形成具有催化活性的Ni-B
x
/CdS光催化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Ni-B
x
纳米颗粒(尺寸约为5-10 nm)均匀地分布在CdS表面。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图进一步验证了Ni和B元素在CdS表面上的均匀分布,证明了Ni-B
x
纳米颗粒的成功形成。
图3展示了不同样品的光催化产氢活性。随着B元素引入Ni催化剂,氢气生成速率显著增加,尤其是Ni-B
x
/CdS-50,达到了13.4 mmol g⁻¹ h⁻¹,是CdS的29.1倍,Ni/CdS的5.6倍,表明B元素的引入有效提升了光催化性能。Ni-B
x
/CdS在多个循环中都能保持较高的产氢活性,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Ni-B
x
/CdS表面生成了明显的氢气泡,显示出其高效的产氢性能,进一步证明了该催化剂的优异性。
图4 精细调节Ni-B
x
中的
d–p
杂化以实现连续的Ni
d
带扩展
图4展示了通过精细调节Ni-B
x
催化剂中的
d-p
杂化效应,成功扩展了Ni的
d
带并调节了
d
带中心位置,优化了Ni的电子结构,从而提升其催化性能。随着B掺入量的增加,Ni的K边吸收峰逐渐正偏移,表明Ni与B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增强。当B/Ni比值增加时,Ni的
d
带中心逐渐下移,从-1.4 eV下降到-4.0 eV。这种下移对催化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图5 Ni-B
x
助催化剂中精确优化的氢吸附/解吸动力学
图5展示了Ni和Ni-B
x
在DFT计算下的优化表面结构。通过调节Ni的
d
带结构,优化了氢分子在Ni表面的吸附和解吸过程。随着B的掺入,Ni的
d
带逐渐扩展,导致Ni与氢之间的键合强度减弱,促进了氢的解吸。通过
d-p
杂化效应,B的引入精确调节了Ni的电子结构,优化了Ni的氢吸附/解吸动力学,从而显著提高了Ni-B
x
/CdS催化剂的光催化产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