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独角兽智库
独角兽智库是一个新兴产业投研平台,搭建新兴领域高端技术与投资机构、传统行业的桥梁,让专业的资本找到优质的企业,实现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平台提供新兴产业干货报告、专家咨询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独角兽智库  ·  消费电子研究员华强北游记 ·  3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最有可能的穿越题材:AI玩具 ·  6 天前  
欧洲并购与投资  ·  破产的设备制造商Manz将被出售,正在寻找投资者 ·  6 天前  
欧洲并购与投资  ·  破产的设备制造商Manz将被出售,正在寻找投资者 ·  6 天前  
经纬创投  ·  AI ... ·  6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关于AIDC的歧义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独角兽智库

激光雷达行业交流纪要

独角兽智库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25-01-13 19:46

正文


独角兽智库 产业研究第一智库

独角兽投研情报群招募

独角兽智库发展至今,历时9年,积累了大量资源,也和顶尖投研资源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并经过今年近一年的产品测试,小范围会员服务近两年。

十一月精准把握住了固态电池、AI+等板块机会,个股桂发祥、华胜天成、供销大集

现开放体验名额,加微信:itouzi8888,文末有二维码


1、激光雷达市场规模

出货量快速增长:激光雷达出货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21年出货约1万套,2022年达到12万套,2023年超过50万套,2024年约157万套,预计2025年可达300万套。这一增长源于智能驾驶的需求,国内智能驾驶公司起步相对特斯拉较晚,在视觉领域积累较弱,搭载激光雷达可提升智能驾驶安全性。目前L2+可能用纯视觉,但L3及以上基本必须使用激光雷达。

价格下降与渗透率提升:激光雷达价格不断下降,目前最便宜的车型搭载激光雷达的价格已到15万左右,15万以上车搭载激光雷达的渗透率约30%。作为ADAS主要功能的辅助驾驶激光雷达价格已降至千元左右,主机厂未来希望能降到500以内。价格下降促使更多主机厂采购激光雷达,推动其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2、激光雷达技术路径

波段与扫描方式:从激光波长看,主要有905和1550两个波段,其中前两种成熟量产方案属于905波段,第三种属于1550波段;从扫描方式看,包括一维扫描和二维扫描,如Max属于二维扫描,一维转镜属于一维扫描,第三种方案也是二维扫描,且1550的企业也在推905的产品。905波段兼具性价比和高性能指标,随着探测器灵敏度提升,性能可达300米以上,相比1550波段价格更便宜,竞争优势明显。

光源器件特点:光源器件主要包括EEL和VCSEL两大类。EEL是边发射激光器,功率密度大,适合配套二维扫描;VCSEL是面阵发射方式,成本更低,适合配套微振镜扫描。未来产品定位不同,选择的光源器件也不同,高端、高限速产品,VCSEL光源配合SPAD阵列可能更具性价比;千元以内低成本激光雷达,一两个EEL激光器配套一两个单点APD探测器即可,系统更简单,性价比突出。

3、激光雷达成本构成与降本途径

成本构成:激光雷达整机成本构成中,光学件、结构件占小头,芯片占大头,因为激光雷达使用的芯片种类和数量众多。例如激光发射器和探测器,以前每一线可能几十元、上百元,现在国产量大后每一线只需一两块钱;驱动芯片和信号处理芯片通过多通道集成自研ASIC芯片或自研SOC等,比采购国外芯片能降好几倍。

降本途径:激光雷达成本下降有多个途径,一是规模效应,通过量大压低供应商采购价格,提升自动化生产良率,降低人工投入;二是芯片化,用自研或国产芯片替代国外芯片;三是产品两极分化,用于AEB的激光雷达价格往千元以内走,性能适当缩水,用于L4高阶自动驾驶的推出1000线以上产品,对成本不敏感。

4、激光雷达应用场景与弱势场景

应用场景:激光雷达在智能驾驶中应用广泛,在AEB紧急刹车功能中起关键作用,保障智能驾驶安全性下限。在高速场景中,能提前检测到前方障碍物,比人眼反应更快更安全。部分车型用视觉提升智能驾驶上限和体验,激光雷达作为安全冗余,在其他传感器和算法失效时,通过物理手段检测障碍物。

弱势场景:激光雷达存在一些弱势场景,如高反射场景,Flash激光雷达和面阵发射、接收且用单光子接收器的转镜式激光雷达容易出现信号串扰;对红绿灯、车牌号等视觉信息强的地方感知较弱。此外,雪天、大雾天等特殊天气对激光雷达也有影响,Flash雷达在雪天易出现高反射问题,雾天会使激光雷达探测距离衰减。不过,可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提升整体效果。    

5、激光雷达市场格局与未来趋势

市场格局:目前主机厂选择激光雷达供应商已有明确阵营划分,但新的突破性、颠覆性技术出现时,主机厂可能尝试新方案,打乱供应格局。例如FMCW技术,虽价格贵,但抗干扰能力强且能实现速度测量,适合高端车型彰显差异化。

未来趋势:未来3 - 5年,不同价位车型激光雷达配置有差异,15 - 20万车型可能装一个主雷达实现AEB功能,三四十万车型可能装一个主雷达和两个补盲雷达;豪车和L4车型可能用高线束激光雷达,如主雷达用2 - 4个500线到1000线的,再装四个侧向补盲Flash雷达。高端激光雷达价格预计四五千往上,补盲雷达批量价一两千。行业趋势是千元级激光雷达继续降本,高端激光雷达重点是与客户应用匹配并销售。

6、激光雷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机器人领域应用广泛:激光雷达在机器人领域应用广泛,扫地机器人多年前就已搭载,AGV、无人快递车等移动平台也有应用,人形机器人也开始搭载,如苹果可能搭载了40个激光雷达。上市激光雷达公司大多在拓展机器人领域,因为底层技术相通,主要是技术指标和产品定义变更。机器人用激光雷达特点是距离相对车载更近,能覆盖复杂场景需求。

供应商重叠情况:车载激光雷达做得不错的上市企业大多在向机器人领域拓展,所以人形机器人激光雷达供应商和车载供应商大概率会重叠。不过,专注于机器人领域的初创企业若有颠覆性技术或稳定销售渠道,也可能有机会在该领域立足。

Q&A

Q:车厂从2023年到2025年,以及到2026年对于激光雷达的采购态度是否有波动,背后实际情况和原因是怎样的?

A:从技术角度分析,智能驾驶需要较好的安全性。早期做L4智能驾驶,如Waymo、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等,需要激光雷达对环境进行感知,通过多种传感器融合实现环境感知和规划决策能力。近几年乘用车、商用车前装偏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发展迅速,如小鹏、华为将激光雷达搭载上车,出货量每年几倍速增长(21年约1万套,22年12万套,23年超50万套,24年约157万套,25年预计达300万套)。国内智能驾驶公司相对特斯拉起步晚,在视觉领域积累弱,搭载激光雷达可实现比纯视觉更好的智能驾驶安全性,基本格局是L2加可能用纯视觉,但L3及以上必须用激光雷达。

Q:能否举一个具体例子说明激光雷达在某些场景上搭载后,安全性一定会比纯视觉高很多?

A:视觉的软件算法可提升智能驾驶上限和体验,但激光雷达作为安全冗余,保证了智能驾驶安全性的下限。在其他传感器和软件算法失效时,激光雷达能通过物理手段检测出障碍物,保障最基本的AEB紧急刹车功能。

Q:高速场景上,激光雷达是否能让车在面对前方300米障碍物时更安全,算刚需场景吗?

A:对,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视觉在一些情况下,如完全没有光照、明暗交替(像隧道出入口)、摄像头被对方远光灯照射时,没有采集到原始信号,即便算法再好也无法发挥作用,容易出现对障碍物的漏检。

         

 

   

Q:价格战对于激光雷达的采购有没有影响?

A:现在激光雷达最便宜的车型已到15万左右,15万以上车搭载激光雷达渗透率约30%。L2加和L3大概率要搭载激光雷达以实现比人类驾驶更高的安全性。主机厂要求所有零部件降本,目前ADAS主要功能的辅助驾驶激光雷达价格已降到千元左右,未来主机厂希望降到500以内,所以激光雷达本身也需不断降本。

         

 

Q:AEB的雷达是前向的,还是flash或别的方案?

A:AEB雷达现在用的是前向的主雷达,即200米左右的主雷达实现这个功能。

         

 

Q:激光雷达性能升级和成本降低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芯片化在其中如何赋能,成本下降速度大概是怎样的?

A:激光雷达成本下降有多个途径。一是规模效应,量大可压低供应商采购价格,通过自动化生产提升良率,降低生产人工投入。二是芯片化,采用自研或国产芯片替代国外芯片可降低成本。三是激光雷达有两极分化趋势,用于AEB的激光雷达价格往千元以内走,性能有缩水;用于L4高阶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有公司推出1000线以上产品,L4对成本不敏感,ADAS的AEB激光雷达则需价格足够低。关于成本下降速度,文中未提及从3000到1000,再到500的具体速度。芯片化通过国产化和自研高集成度芯片(如自研SOC)取代传统分立芯片来赋能性能和成本。

         

 

Q:以市面上成熟量产的激光雷达产品为例,芯片在其中的成本占比如何,芯片国产化后对每颗激光雷达成本降低的贡献怎样,财务上如何处理?

A:激光雷达芯片一般有上千万投入,行业头部公司几十万套出货量的话,摊下来每台产品里的研发费用相对能接受。以常用器件为例,激光发射器以前每一线几十块到上百块,现在每一线降到一两块钱;激光探测器原来每一线较贵,国产量大后每一线只需一两块钱。驱动芯片和信号处理芯片通过多通道集成自研ASIC芯片或自研SOC等,比采购国外芯片能降好几倍。整机成本构成中,光学件、结构件占小头,芯片占大头,通过芯片迭代可明显降本。

         

 

Q:除了收发已国产化,还有哪些部分没有国产化?

A:现在像一些少数器件,如电源芯片、ADC、以太网芯片等还未完全国产化,不过都在逐步国产化,不同公司国产化顺序不同。

         

 

Q:主机厂允许供应商将大头的自研芯片全部切换吗?

A:车企要求做认证,芯片层面一般要做AEC - Q100认证,激光雷达整机要做ISO 26262相关认证,软件层面要做功能安全ISO 26262认证等,通过认证客户即可接受。

         

 

Q:是否存在某些车型的高配版用国外芯片,中低配版用自研芯片的情况?

A:有可能。一些高端芯片如索尼的高端芯片性能好,高端激光雷达可能会采购使用;性价比高的型号为控制成本,可能会先用自研和国产芯片。

         

 

Q:市场上三种成熟量产的激光雷达技术路径(NICE的,点光源加VCSEL加上转镜的,光纤激光器的)未来提升潜力和天花板如何,下一代产品技术路径会趋同吗,三家会互相切入别家技术路径吗?    

A:这三个方案从两个层面划分,从激光波长上主要是905和1550两个波段,前两家是905的,第三家是1550的;从扫描方式上包括一维扫描和二维扫描,其中提到的Max属于二维扫描,一维转镜属于一维扫描,第三家也是二维扫描方案,且1550的这家也在推905的产品。905波段兼具性价比和高性能指标,随着探测器灵敏度提升,性能可达300米以上,不比1550差且价格便宜,未来比1550可能有更大竞争优势。光源器件主要有EEL和VCSEL两大类,EEL边发射激光器功率密度大,适合配套二维扫描;VCSEL面阵发射激光器成本低,适合配套微振镜扫描。往后看产品定位,如果做高端、高限速产品,VCSEL光源配合SPAD阵列可能更具性价比;做千元以内低成本激光雷达,用一两个EEL激光器配套一两个单点APD探测器,数字信号处理和系统更简单,性价比更突出。

         

 

Q:目前主机厂选择激光雷达供应商已有阵营划分,后续是否还有打乱供应格局的机会?

A:如果有新的突破性、颠覆性技术出现,在产品性价比、最高性能指标或其他功能方面有突破,主机厂愿意尝试新的技术方案。而且现在主机厂之间竞争激烈,也有可能自己扶持一些激光雷达公司。

         

 

Q:FMCW技术方案是否有打乱供应格局的可能性?

A:FMCW主要定位于实现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同时进行速度测量,但价格比较贵,适合高端车型使用。

         

 

Q:激光雷达有哪些弱势场景,这些场景能否通过技术迭代提升其在智能驾驶中的博弈能力?

A:高反射比较严重的情况一般出现在Flash激光雷达(面阵发射、面阵接收,用单光子接收器,易出现信号串扰)和转镜式激光雷达(很多采用VCSEL发射、SPAD阵列式接收)上。此外,激光雷达对红绿灯、车牌号这种视觉信息比较强的地方感知较弱。现在很多车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效果比不用激光雷达更好。一些车不用激光雷达,比如特斯拉,是因为早期没有车规级激光雷达且价格贵(一个5到10万);还有一些车为控制成本,不用激光雷达也能实现一定辅助驾驶功能。

         

 

Q:爱玛研发的新型高清高精度毫米波雷达,是否会对激光雷达市场产生冲击?

A:4D毫米波雷达虽喊出取代激光雷达的口号,但在分辨率和细节感知能力层面不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是不同物理波段,最好做冗余而非相互替代。后续格局可能是激光雷达与传统毫米波雷达融合,如果4D毫米波雷达足够便宜,可能取代传统毫米波雷达。

         

 

Q:未来3到5年车规的车用ADAS激光雷达的格局如何,新技术有哪些新的应用机会?

A:一些15万 - 20万刚配备激光雷达的车,可能装一个主雷达实现AEB功能,这种情况也可能拓展到三四十万的车;更好一些的车可能装一个主雷达和两个侧方补盲雷达,前向主雷达可能采用MEMS或转镜扫描方案,芯片方案可能是GPU和FPGA配套,或者SPAD芯片跟VCSEL配套。豪车或L4车型为实现更好的智能驾驶,主雷达可能用2到4个放在车顶,采用500线到1000线的,还可能装四个侧向补盲的Flash雷达在车身四周。

         

 

Q:豪车方案中激光雷达的装载量及价格情况如何?    

A:高端主雷达高线束的预计价格在四五千一台,补盲雷达批量价估计一两千块钱一台。

         

 

Q:512线、等效400线、1000线的激光雷达相比,成本会增加多少?

A:成本基本上接近线性增长,因为里面用到的器件数量要翻倍。

         

 

Q:通过芯片国产化能否降低500线、1000线激光雷达的成本?

A:芯片国产化对降成本作用不大,比如进口芯片1美元,换成国产1元,但使用芯片数量多的话,成本依然较高,如用128个就是128元,用1024个就是1024元。

         

 

Q:500线、1000线激光雷达想降成本有什么办法?

A:只能靠一些其他的集成化设计。目前行业趋势是千元级激光雷达要继续降本,高端激光雷达因量少,主要重点是与客户应用相匹配并卖出去,而非降成本。

         

 

Q:激光雷达中间市场是否不存在了?

A:像之前有公司推出的192线激光雷达,应用相对较少。

         

 

Q:未来特斯拉在美国,如果法律法规支持L3法规通过,其FSD会将激光雷达作为安全下线使用吗?

A:这是完全可能的。现在据说特斯拉挖了Velodyne负责激光雷达的人在进行自研。

         

 

Q:特斯拉车辆的HW5.0硬件条件上会上激光雷达吗?2025年中下旬在robotaxi上会搭载激光雷达吗?

A:有上激光雷达的趋势。不过目前特斯拉没有正式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对外公开上路跑。

         

 

Q:不同技术的激光雷达在雪天和大雾天的表现如何?

A:Flash雷达在雪天更容易出现高反射,因为它是面阵芯片接收,传统激光雷达若用APD阵列芯片做接收也会有类似问题,不过通过算法抑制,高反射情况会比之前好很多,但仍有一定反射。高反射除了雪,高反路牌等交通标识也较常见。雾天激光雷达也有衰减,存在能见度概念,会影响其探测距离。

         

 

Q:激光器的迭代能直接对激光雷达的光束质量有很大提升吗?激光器都国产化了吗?

A:激光器迭代肯定对激光雷达光束质量有提升。从技术路径讲,以前用EEL,现在有性价比更好的VCSEL方案。国内有很多公司做EEL和VCSEL,现在很多激光雷达企业也用了国内激光器,且国内激光器做得不错。激光器的功率密度、温漂、电光转换效率等指标都会直接影响激光雷达性能。

         

 

Q:硅PM和SPAD在激光雷达接收方面有什么作用?

A:一方面像元数增多,分辨能力提升;另一方面感光灵敏度提升,能实现更远的探测距离。

         

 

Q:机械式和半固态LiDAR的毛利率情况如何?

A:机械式相对是小批客户,议价能力不高且量不大,一般几百台购买,其毛利基本上超过50%,高的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半固态一般给车企配套,车企话语权强,价格被压得较低,为抢车企订单有的不惜亏本卖,所以车载激光雷达毛利率较低。    

         

 

Q:国内几家激光雷达企业的芯片国产化率达到多少了?

A:国产化率统计有一定难度,因为每家有很多产品系列,不同产品系列用国产芯片比例不完全一样。但现在主控芯片,如主控SOC,还有一些关键的激光器驱动、探测信号放大处理芯片多数可国产化,超过50%应该是有了。

         

 

Q:激光雷达芯片自研有天花板吗?是百分百吗?

A:这看各家追求,不同公司有不同定位,理论上做到百分百也是有可能的。

         

 

Q:现在芯片国产化率超50%,未来在降本空间上还有吗?

A:有降本空间。因为芯片本身可随着规模效应、半导体产业发展不断降本,相同芯片价格会越来越便宜。

         

 

Q:芯片国产化率是企业降本核心方向,那芯片研发能力是激光雷达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吗?

A:研发能力肯定是激光雷达公司最核心的能力。目前几家上市的激光雷达公司芯片研发不太可能完全自研,多是跟外部公司合作,各自承担一部分,多方合作共同完成芯片研发。

         

 

Q:新企业看好激光雷达赛道布局未来市场,进入难度如何?

A:这要看有没有颠覆性技术。如果采用类似技术没有创新,基本没机会。除非是车企自己研发,或车企重点扶持的战略合作伙伴,或者有销售渠道,有颠覆性技术,这样才可能有机会。

         

 

Q:现在激光雷达在机器人上有应用的可能吗?

A:现在很多移动平台都划到机器人范畴,如移动小车、AGV、送餐送外卖的无人快递车、扫地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扫地机器人多年前就已搭载激光雷达,AGV也有应用。较新的如人形机器人,苹果可能搭载了40个激光雷达,一些上市的激光雷达公司也发布了给机器人用的激光雷达。其主要特点是大视场角,距离相对车载的近一些,能覆盖各种复杂场景的需求。

         

 

Q:人形机器人激光雷达的供应商和车载的供应商会大概率重叠吗?

A:现在上市的激光雷达公司,若车载业务做得不错,都在向机器人领域拓展。因为底层技术相通,主要是做一些技术指标和产品定义的变更。但初创企业可能无法同时兼顾所有赛道。

         

 

Q:只做人形机器人激光雷达的初创公司有机会吗?

A:有颠覆性的技术,或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能有机会。

现开放投研情报群体验名额,更多投研情报服务,请往下看


独角兽投研情报会员服务

服务概述

现在的A骨市场,风格切换极快,不论是做赛道成长、风口波段、价值投资、龙头打板、技术短线都处于短暂有效,大多数时间亏损的情况,只有一点持续有价值,那就是快人一步的信息,这种信息不会是财联社的新闻,不是知识星球的调研纪要、更不会是公社的吹票逻辑。

服务主旨

提供各种快人一步的投研信息,让你明明白白知道盘中异动。

情报来源

独角兽智库投研情报团队已经根植在大A各个生态阶层:

1:公募核心圈,提前获取公募看好的大方向和主攻领域。

2:券商分析师圈,深入各大券商核心客户群,提前获取券商主推逻辑。

3:游资核心圈,在游资大佬的小圈子有一席之地,提前获取大资金动向。

4:产业链圈,各个新兴产业技术核心圈子,提前挖掘技术变革推动的A股炒作逻辑。

服务内容

1、大资金抱团动向

2、集合竞价龙头早知道

3、先手小作文

4、券商主推方向及逻辑

5、市场的机会和风向提示

6、个骨和行业避雷

服务方式:

微信群--只有微信群的消息才可以做到第一时间的信息传递。


现开放体验名额(非免费,白嫖勿扰)


加入体验方式(如果您关注短线交易)

请加微信:itouzi8888,备注:体验+姓名+公司+职位

如果您关注基本面,做波段或者价投

请加微信:itouzi5,备注:体验+姓名+公司+职位

群内其他历史记录如下,可自行验证其情报的价值,有投研情报群历史聊天记录的截图,在盘后都会截图并且发在当天文章内,请查看历史文章验证(11月份精选情报)































防止失联,关注备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