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薛海宁介绍了我国深化药品领域改革的总体进展和成效、典型经验。
第一药店财智通过整理发现,此次发布会涉及了4+7带量采购、构建药学服务体系、药房托管等内容与零售药店的发展息息相关。
2018年,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医保局分别出台“4+7”带量采购配套政策,从切实保证中标药品质量、做好中标药品的配备使用、落实医保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目前11个试点城市已相继发布实施方案,全部启动了试点工作。总体来看,试点工作稳步实施,预期的改革成效正在初步显现:
一是药品价格有效降低。通过发挥以量换价的优势,试点地区中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52%。同时,一些非试点地区也实行价格联动,部分未中选品种企业也主动降价,争取试点以外的市场,药品价格整体呈明显降低趋势。
二是仿制药替代原研药进程加速。25个中选品种中有22个是仿制药,仿制药市场份额迅速提升,一致性评价工作也持续推进。
三是医药行业格局发生改变。带量采购有利于进一步消除医药行业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市场秩序日趋规范。
下一步,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医保局将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作为一个突破口,推动医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进展,比如推动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包括公立医院的人事薪酬制度等等。同时,还要加强对中标药品以及所涉及到的原料药生产企业的监测,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优先使用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的监测。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就继续推动“互联网+药品流通”也发出了新的信号。
薛海宁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鼓励提供“网订店取”“网订店送”服务,一些大型的药品流通企业依托第三方提供药品仓储、配送等优质高效的服务。
2018年11月1日,国家药监局出台《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强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现药品“一物一码,物码同追”,引导建立全过程的追溯体系。商务部组织建设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覆盖中药材产地、经营企业、专业市场以及中药饮片生产、流通、使用等多个环节,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提供追溯依据。
下一步国家药监局将加快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的建设,率先实现疫苗、特殊药品和国家集中采购药品“一物一码,物码同追”,保证药品质量。
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药学服务是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
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结合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上下贯通的药学服务体系,探索慢性病长期处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