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导读:17年我们要做的是,既然跨屏繁殖出内容了,为什么不让整个晚会都用跨屏繁殖内容,能不能做一个全部都是跨屏的晚会?这就是我们讲的,跨屏重构内容。——廖珂
2017年7月11日,全球网商大会在杭州举行,马云提出“新网商”、“Made in Internet”、“五新”战略等概念,像是一封从未来发出的邮件,关于新零售重构的一切商业要素和路径,都在阿里的全球语境下清晰指明。
新零售时代中,各行业都面临“重启”。而对于内容行业,在12日“新内容”的分论坛上,可以传媒首席内容官,天猫双11狂欢夜中方制作人廖珂,用三年双11晚会的跨屏演进,直观描绘出新一代客厅娱乐的未来新场景。以下是廖珂演讲的内容整理分享——
各位嘉宾,早上好。我是可以传媒首席内容官,我在湖南台呆了十多年,到最近出来这段时间,其实跟这个论坛有很大的关系。大家都在讨论:电视是怎么了?以前按照小朋友的话说,电视是流量神兽。电视在整个传统内容行业的确是流量神兽,当然目前也是一个神兽啊。
不过在今天整个移动互联网的舞台上,好像电视的戏份在减少,对吧?编剧也不给它台词了,大家对它更多的也是吐槽。另外很多新的物种,比如短视频、移动直播在崛起。
在我来看,还是对电视非常乐观的,其实这是基于我们在跟阿里鱼团队合作双11晚会三年的过程,我们感受到一种基因,一种很特别的工具。它可以让整个商业模式发生一些改变,不管这个改变有多大,但目前来看,对我们很有启发。
这个工具我们把它叫做——跨屏。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新内容”这个大议题下面,对于我们怎么去做新电视,怎么去利用跨屏的工具。我会结合我们做双11的很多案例来讲一讲。
我出来(创立可以传媒)这段时间,跟很多人在聊,朋友的聊天中都会很质疑电视,其实会有很多这样的问题“电视怎么把观众变成用户?电视怎么千人千面,怎么去中心化?”
对于这些东西,我经常会跟他们说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问题总是会有的,但万一解决了呢?第二个观点,就是很多事情,它说不明白的,只能干出来。我们是真真切切在做每一个事情,每一个节目的时候,我们去把它做出来。那么这就是我们在制作双11晚会中找到的一些感觉。
其实可以回到更早一点,就是我们很多媒介发展的这么一个过程。比如说电台、电视的出现。电台我印象中好像是1906年,110年前的事情。
一个新的媒介,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或者说一种新的内容,它的出现一定是满足了两个特别的关键要素。第一个关键要素,它满足了观众一种新的体验的需求。从出版到电台,它其实是满足了人们在听觉方面的体验需求。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是,我们出现了很多可以承载这种需求,观众又可以非常便捷的掌握这些需求的硬件。比如说电台就是收音机,电视就是电视机。
我们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是什么呢?就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各种智能硬件。如果电视要发展,是一点点改变或者是推动它更加互联网化,更加数据化,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交互的体验。它既不是听觉,不是完全物理的一种体验,而是满足一种交互的体验。有这种交互体验加上电视,会带来什么呢?老外发明了一个词,我觉得挺适合,它叫TransMedia。
在做双11的过程中,我们理解了这个词,它叫“跨屏”。这个会不会带来一种新的媒介,或带来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双11的跨屏互动对我们所有电视人,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也许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来改变用户的一些关系,改变一些商业跟内容的关系,也许是这样的一种演进。
如果把“跨屏”理解成一个产品,一个媒介产品,一个互动产品。那么,这个产品的架构经历了从单向互动到双向互动到今年即将去创造的多维互动。
双11晚会第一年是单向跨屏。单向跨屏很好理解,就是我们电视发出一个互动的信息,观众根据信息,在手机上进行互动,完成交互的行为,结束。
到16年,我们可以传媒派了一些软妹子跟阿里的技术宅、直男们来一起讨论,想碰撞出一些火花。他们就说互动总不能单相思吧,只是一方对一方。这个没意思,要交互起来,要双向的,不要老是单相思,这样很痛苦的。我们第二年,就有了双向互动。
双向互动,其实有了个奇妙的变化。电视发出信息,手机用户接受交互的信息,完成交互。信息回到电视,电视又根据观众所有的大数据,来改变节目的一些进程。这样就形成双向互动的一个回路。就让整个数据,从观众到电视,电视到观众,一直来回有趣的互动,信息就互通了起来。
那到了17年,我们又让公司里的软妹子去跟阿里的直男、宅男聊,觉得互动这样是不行的啊,不能老网恋,不能就手机互动一下。我们需要的各种维度,比方说,我们要有场景,,需要互相进入对方的场景。我要到你家里看看,我要到咖啡厅看看。(2017年是多维跨屏)我们第一个维度,就是场景的维度。那联系到晚会就是,有没有可能让你的家成为舞台呢?对,这是一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就是时空。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时间,每个人都有对时空的领悟。我们可以在互动中实现从外太空到侏罗纪,从二次元到外太空,这是第二个维度。
第三个维度,叫千人千面。两个人的交互,或者说是两种事物的交互,同一个内容得到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怎么再做到千人N面呢?怎么样做到同一个内容产生的跨屏互动是不一样的?多了三个维度,这就是从整个跨屏的产品架构的演进。
接下来的是关系的演进,跨屏和这个内容本身的关系。15年我们刚刚开始做,出发点是消费跟内容打通。对于跨屏这个很小的点来讲,最开始是服务于内容。但是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步,我们在后台的数据看到,给了我们巨大信心。既然大家这么喜欢这个事,我们第二年,有了信心,就要把跨屏放大。跨屏产生内容。
很多人就会知道,一台大型的电视晚会,很多元素,比方说音乐、舞蹈,更综合类的有杂技、有魔术,这些内容都是传统的电视逻辑里面产生的。有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就是2016双11晚会上,志玲姐姐丢衣服。如果我们把它放在传统的电视逻辑里,这就不是一个节目。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们抛开所有跨屏的逻辑,会发现这个节目会被下了,会被砍掉。
但是丢衣服引发的互动,引爆的话题,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也许至少在一个晚会里面,我们通过跨屏产生的一种新的内容的一种方式。跨屏自己就产生了一个数据屏,当时我们把它叫做L屏,这其实就是跨屏产生的新的画面,也就是跨屏产生的内容。
17年我们要做的是,既然跨屏繁殖出内容了,为什么不让整个晚会都用跨屏繁殖内容,能不能做一个全部都是跨屏的晚会?这就是我们讲的,跨屏重构内容。
怎么重构?有三个维度,第一个是创意的维度,第二个是载体的维度,第三个是执行的维度。
创意其实比较好理解,我们过去十多年主要是做跨年(晚会),创意的原点,比方说这个音乐是什么、歌手是谁、灯光是怎样的、舞美是怎样的、情感是怎样的、storylines是怎样的,这些今年一定还会有,一定也是最牛的。
但是今年从第一秒开始,就会发了一个最重要的变革。第一秒想的是,我们的跨屏是什么,然后在想,为了跨屏,我要想什么样的艺人,灯光、舞美。把这个作为第一驱动力。这就是跨屏重构内容的第一个点。
第二个点是载体。因为以前做电视,脑子里想的就是一块屏,就算现场有二三十台,像跑男那样有100台(摄像机),最后输出的画面就是一块屏,一个画面。
去年前年我们讲,这个载体对于跨屏而言其实已经变了,内容载体已经变了,比方说你的客厅成了内容的场景,其他的智能硬件成为了这样的载体,有没有可能?
再就是执行的重构。我先讲一个案例,从执行层面,阿里鱼已成立全球唯一一个新的岗位,这个岗位叫做“互联网导播”团队,我不知道他们以后会不会做互联网导播转播车、互联网灯光、互联网音响?
可以传媒所有小伙伴心里都有一个感觉,今年写台本,它是要写一个跨屏的台本,写的流程是跨屏的流程,写的故事线他是跨屏的故事线。这是我们从整个执行层面发生的变化,也是17年跨屏重构内容的一个方式。
刚刚分享的是跨屏和内容的关系,再下面是跨屏和技术的演进。15年是跨屏结合电视技术,16年是跨屏引导电视技术,17年,我们想做的是,跨屏突破电视技术。我们知道电视其实就是一个线性的,“此时此刻浙江卫视在播跑男,你看还是不看?”就这么简单。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跨屏如果能够突破这种技术呢?突破了你播什么我看什么,你丢过来什么,我们交互什么,这些一点点的,某一个小点突破了会是什么感觉。今年我想尝试一下,每个的交互都不一样,在一个点上就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此时此刻可能还是没变,但是你播什么,我交互我自己的,这个是可以改变的。
再就是AR的一些呈现。之前发布会也重点介绍了,同时还有一个叫数据同步技术。今年大家知道,双11晚会是三个台播一个节目。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真的要找到观众,找到互动,会有三个问题。首先,比方说我廖珂,假如我没做节目,我是在看哪个台的双11晚会呢?我是湖南人,假如我出差到了四川,那你怎么知道我是不是在四川通过浙江卫视看到了双11晚会?不知道。
我们还知道电视有很多传输方式,OTT、IPTV、Cable、卫星,还有很多,怎么知道我是用哪一种传播方式来接收收看?如果这些问题全部都解决,你能找到用户,让用户变成数据银行里面的一个重要资产,二次运营等等,今年是不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技术来解决?以上就是我们讲的,跨屏架构的三年的演进,它跟内容的关系的演进以及技术的演进。
昨天我们可以传媒一些小伙伴也参加了马老师的论坛,他们还是蛮高兴的。其他很多可能没听懂,但是有一个我觉得他们听懂了,说所有的行业都可以用新零售引领的“五新”来进行改造。
那小伙伴们理解,电视行业也被囊括进去,他们就说——可不可以把新零售提到的“实体店”,理解为我们传统的电视,这个思路,挺有意思,我说可以;那可不可以把我们说的跨屏理解为云计算、大数据甚至智能推送等,我们从传统零售到新零售这样类似的思维中去寻找新工具呢,我说,可以!会感觉到其实很多这种演进,会为我们提供全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