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经济质量和总量的关系,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原则。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总结提炼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鲜明提出“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这一规律性认识,为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 经济发展是质量和总量的有机统一。没有一定的总量和速度,经济稳健运行就难以得到保障,发展质量也无从谈起。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无论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还是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都需要持续不断做大经济总量,以量的积累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但只讲总量、不讲质量,盲目采取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必然会受能源、资源、环境等约束而不可持续,经济社会风险和矛盾将会日益凸显,导致发展缺乏后劲甚至陷入停滞。可以说,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以扩大规模、做大总量为基础,又要以提升质量、提高效率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创造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但随着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也日益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和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着力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续写了经济发展新奇迹。从总量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基本每一到两年就突破一个10万亿元的关口,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2021年、2022年连续突破110万亿元、120万亿元,到2024年超过130万亿元。10多年间,我国经济总量实现了从50多万亿元到130多万亿元的历史性跃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从质量上看,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13—202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7%、10.3%;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手机产量全年超过16亿部,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量子信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2023年末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跃居世界首位,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4年的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既有总量的问题也有质量的问题。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围绕“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提出一系列要求、作出一系列部署。在做大总量方面,强调“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等。在提升质量方面,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培育未来产业”、“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等。这些部署要求,是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关系的重要体现,必将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通过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不断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规模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