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干细胞与外泌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干细胞与外泌体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干细胞在妇产科疾病中的突破性进展

干细胞与外泌体  · 公众号  ·  · 2025-04-03 08:4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干细胞作为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文献截图

近期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团队在行业期刊《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干细胞在妇产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一文,详细综述了干细胞在治疗多种妇产科常见疾病中的最新进展,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干细胞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粘连(IUA)‌

宫腔粘连是育龄期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原因是人工流产、过度刮宫等导致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基底层存在干细胞,参与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损伤时的再生修复。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免疫调节功能,能够下调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为宫腔粘连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临床案例显示,通过自体干细胞移植,部分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子宫内膜得以再生,恢复了月经来潮。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复杂的妇科疾病,其干细胞起源学说认为,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干/祖细胞脱落并逆流至盆腔,最终发展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研究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途径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为干细胞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科学依据。尽管目前多为体外实验,但这一发现为未来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薄型子宫内膜‌

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因内膜容受性差,胚胎移植成功率极低。研究表明,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提高妊娠成功率。此外,富血小板血浆(PRP)与干细胞联用治疗也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作用或分化为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促进血管生成、改善胶原沉积,从而改善盆底功能障碍。临床试验显示,自体移植干细胞在治疗尿失禁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使患者在40岁前就出现卵巢功能减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疗法如激素替代疗法、免疫疗法等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干细胞治疗逐渐成为新的研究方向,通过移植外周血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改善卵巢功能,增加卵巢血流量和窦卵泡数量,为POI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干细胞在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严重危害母儿健康的常见妊娠合并症。研究表明,脐带血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途径降低内皮损伤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剖宫产瘢痕切口‌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修复不良可能导致后续妊娠时的子宫破裂或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干细胞移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纤维化、减轻瘢痕愈合、促进功能性修复。尽管目前研究多限于动物实验,但未来有望在临床应用中取得突破。

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干细胞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干细胞的来源选择、移植途径、潜在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解决。此外,干细胞治疗还面临着伦理难题和免疫反应等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干细胞将在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生物支架和外泌体等新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干细胞移植中的免疫排斥性和起效缓慢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生物支架为干细胞的生长和分泌细胞基质提供空间,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外泌体作为间充质干细胞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关键介质,因其双层膜结构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成为药物理想的转运载体。

通过这些研究,干细胞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日益明朗。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应用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干细胞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推动妇产科医学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干细胞与外泌体 】公众号 编辑: 李道 \ 栏目主编: 王正 \ 文字编辑: 杨乐东。 免责声明: 本平台上的所有声明均不表示为医疗声明或建议。 如果您有健康问题或疑虑,请咨询您的医生或医疗保健提供者。 原创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