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谷雨计划-腾讯新闻
支持非虚构作品创作与传播,致力于耕耘中国故事,分享对现实的理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99%以上为甲流!紧急提醒→ ·  昨天  
江南晚报  ·  【江南早报】价格再跳水! ·  2 天前  
央视新闻  ·  主播说联播 | ... ·  2 天前  
新华社  ·  多条新线,相继通车!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谷雨计划-腾讯新闻

深度剖析普利策:《纽约时报》之外,这些媒体让人眼前一亮 | 谷雨访谈

谷雨计划-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12 18:50

正文

美国东部时间4月10日下午3:00(北京时间4月11日凌晨3:00),第101届普利策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揭晓。


第101届普利策新闻奖评选结果已经公布。在获奖的十几家媒体中,既有声名显赫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也有创办9年就迅速拿下4次普利策奖的新媒体ProPublicia,还有一些专注于当地新闻、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地方媒体。


在传播优质的报道作品之外,普利策的评选结果似乎也能让我们意识到:优质的新闻报道也仰赖一种多元包容的媒体格局。


传统媒体标杆

《纽约时报》独揽三项大奖,实至名归


《纽约时报》及其大楼。


自创办以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就是普利策奖评选中的热门,今年也不例外。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纽约时报》今年一举斩获国际报道奖、突发新闻摄影奖和专题写作奖,在获奖名单中格外引人注目。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看来,《纽约时报》的丰收是意料之中的。一方面,作为国际主流媒体,它很好地坚持了新闻专业性,甚至在经济困难、不得不抵押公司大楼时也没有降低自己的专业标准;另一方面,作为“传统”媒体,《纽约时报》不仅依靠原有的影响力,也积极通过新媒体创造价值,获得商业利益,“仅去年就获得了5.8亿美元,足够的经济支持有助于保证信息的质量”。


普利策奖曾被诟病过于保守,无法反映传媒环境的变迁。然而像《纽约时报》一样的“传统”媒体,如今也对新媒体和融合报道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纽约时报》获得突发新闻摄影奖的作品,就同时有相应的媒体融合作品:读者和观众不仅可以通过静态照片体验毒品交易的残酷,也能够以视频、图文的综合形式,更加立体地理解事件的脉络,感受现场的冲击。


《纽约时报》融媒报道《雪崩》。


陈昌凤指出,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特点不利于深度报道,但传统媒体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与新媒体形成互补——早在2013年,《纽约时报》就曾经以融合媒体报道《雪崩》获普利策特稿写作奖,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陈昌凤看来,对于中国媒体而言,新媒体的技术与手段并不难掌握,重要的不是学习“炫”的形态,而是学到“精髓”:真正优质的信息和报道。


独立媒体新秀

ProPublica创立9年,获4次普利策奖


在普利策的新闻奖项中,“公共服务奖”尤为重磅。今年,这一荣誉颁给了独立媒体ProPublica网站和传统媒体《纽约每日新闻》。


他们合作采写的这一深度报道揭示了警方滥用驱逐权、任意驱逐上百名公民的现象,而后者大多数是贫穷的少数族裔。报道促使纽约市议会召开听证会,对1977年通过的排除妨害法进行大幅修改,规范警局的执法流程。 “这说明现在的新媒体开始真正发挥影响力了。” 陈昌凤评价。


与传统媒体合作问鼎普利策,对于ProPublica来说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10 年,ProPublica就凭借和《纽约时报杂志》合作的《生死抉择》,获得当年普利策调查报道奖,成为历史上首家获得这一奖项的独立网络媒体,那时ProPublica才刚成立两年。此后的2011年、2016年与2017年,ProPublica一次次刷新人们对它的期望。它的作品揭示了华尔街对国家经济带来的危害,披露了执法人员的失职行为,它们都是极具深度的优质报道。


ProPublica的数据新闻。


ProPublica的出色表现似乎预示着一种新报道方式的产生。一方面,它与《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今日美国报》《纽约太阳报》和CNN等主流媒体往往从调查阶段就开始合作,有着传统媒体对深度、对调查报道质量的追求;另一方面,它又有着鲜明的新媒体特点:建立数据销售平台、打造一流的数据新闻应用团队。


桑德勒夫妇。


ProPublica曾总结过自己的成功模式:小团队通过合作扩大影响力、提高报道的数据驱动性、重视与观众的社交互动、为深度报道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时间……不过,这一模式中最核心的部分,或许还是对内容本身的重视:ProPublica的创立源于桑德勒夫妇1000万美元的捐赠——这对夫妇在目睹媒体纷纷裁员的情况下期待重振深度报道。于是,ProPublica的创始人、《华尔街日报》前执行总编Steiger将其目标定为:成为独立、非盈利的新闻媒体,做符合公众利益的深度报道。


在连续两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之后,ProPublica会不会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呢?


地方媒体,不可忽视的力量


普利策奖中另一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地方媒体。由于了解当地信息,反应速度快,地方媒体在突发报道和深度报道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2017普利策摄影专题奖《芝加哥枪击案后的男孩》。


这其中,自然包括著名的《华盛顿邮报》和《芝加哥论坛报》。前者的记者质疑特朗普慈善捐助,后者的摄影师拍摄了一名10岁男童的肖像——这名男童在芝加哥遭受枪击,他的母亲拼尽全力,挽回了他的生命。


此次普利策奖的获奖名单中,也出现了并不知名的地方媒体和其记者的名字,如社论写作奖被授予《暴风湖时报》的Art Cullen。他的报道顽强有力,其中的专业性令人印象深刻,成功地挑战了爱荷华州大公司农业的既得利益。又比如,《盐湖城论坛报》持续一年报道犹他州杨百翰大学残酷对待性侵受害者,这一报道推进了当地学校的改革。该报阔别普利策奖五十多年,却在“地方新闻奖”的角逐中击败了获奖热门《波士顿邮报》和《纽约时报》。


尼曼报告系列讲座:探索特朗普时代的新闻出版。


普利策奖对地方媒体的重视,从“地方新闻报道奖”的设置就可见一斑。在近日的尼曼报告中,普利策奖评委会副主席、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实验室研究员乔伊斯·德里,就呼吁要重建地方报纸和国家媒体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特朗普大选获胜之后,许多观察家会批评:国家媒体精英忽视了特朗普支持者的声音。但在乔伊斯·德里看来,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地方媒体无法将乡村和小城市的声音传达上去——这些小报纸由于大量裁员,已危如累卵。


如何支持地方的专业媒体,让它们与社区保持紧密的联系?乔伊斯·德里认为,这不仅是美国的记者与媒体要面对的问题,更是整个国家要面对的问题。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专访

文/梅嘉禾


谷雨:在今年的获奖作品中,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作品或趋势吗?


陈昌凤比较特别的是公共服务奖,此前获奖的一般是比较大的媒体,今年公共服务奖授予了《纽约每日新闻》与独立新闻编辑部ProPublica。这说明现在的社交媒体、新媒体不仅使得大家参与其中、报道新的东西,而且开始真正发挥影响力了。


另外,国内媒体炒作“特朗普被黑”。这篇报道其实不是针对特朗普本人的,而是针对他的基金会的。一方面,它能获奖,说明媒体很注重专业性,代表专业追求;但另一方面,这么有影响力的报道都没有对特朗普的选情产生实际的影响,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舆论虽然有作用,但也是局限在舆论圈子里的。


谷雨:普利策评奖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您觉得这场媒体评选对于美国的媒体和公众而言有什么意义?


陈昌凤:在社交和自媒体众多的情况下,这场评选仍然成为了一场媒体事件、现象级事件,这说明仍然要弘扬专业性的追求,对于新闻传播的专业性有非常好的引领作用。对于公众而言,Facebook和Twitter上传播的信息是不够的,深度报道和有影响力的报道还是在专业媒体——当然,专业媒体不限于传统媒体。


谷雨:今年《纽约时报》获得了三个奖项,您对《纽约时报》的经营模式和融合媒体都做过研究,他们的转型对于国内媒体而言有没有借鉴意义? 


陈昌凤:获奖是意料之中的。因为《纽约时报》确实在追求质量和专业性上做了很多投入,不仅仅是发挥了原先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也通过新媒体产生、获得商业利益,比如去年就获得了5.8亿美元。足够的经济基础有助于保证信息的质量。另外,即使在当年它经济上有困难,把大楼都抵押出去的时候,仍然投资创新,追求专业,这是令人敬佩的。


融合媒体这部分,2012年《纽约时报》的报道《雪崩》得奖之后,对国内有很大的影响。技术、手段对于国内媒体而言很容易学习,但最重要的不仅是学到“炫”的形态,而是学到精髓:优质的信息、优质的报道。技术和手段都是为这些优质内容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