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运营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编微信号:owen800522入社群
欢迎各行业互联网运营达人加入我们91运营大家庭,会运营的人都来这里了!
导读:
整体化思考产品即是从整个商业链条理解产品研发工作。这样有助于我们(产品经理)更好地把控产品(软件),设计方向不会偏离总体目标。
做到整体化思考,需要我们偶尔抽离具体实务,了解上下游的合作细节。
商业(公司)的初衷是为了盈利。公司做产品,核心是希望通过售卖,能赚钱。
如何研发一款畅销的产品。针对于这个问题,就需要有一个人能全局性的思考:
这个人,可能是公司管理层。因为CEO肯定是最关心“如何实现公司最多盈利”的人。
另一方面,这个角色也可能是产品经理。因为产品经理岗位是产出源头,最终产出结果,与产品经理是最相关的。
相比于管理层,其实更觉得后者产品经理要思考的更多。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公司管理层需要关注的事情太多,市场、战略、财务、人员架构、对外关系等。并没有太多的精力,能真正落实在某一条具体产品线的盈利。即使真的能落实,管理者对于产品细节的了解、执行难度和成稿水平,也远不如一线执行产品来的深刻。故在成本和效率方面,产品经理会更适合思考这个问题的。
另一方,从产品讲。产品方向出现失误,没有达到上级预期,重复返工,落地执行的是产品;上下游合作,因为没有统一认知,导致成稿出现分歧,合作过程不顺畅,需要逐个解释的是产品;外部预期不一致,销售时,客户不买账。重复培训,具体产品改进,执行工作也依然需要产品。
所以,如果产品经理是这个问题,最被影响的人。如想多快好省的做好本职工作,就需要去思考:产品是干什么的?能给大家(合作同事)带来什么?怎么更好的推进全合作流程,实现盈利。
个人针对于这个问题,整理思考的结论如下:
▐ 总体看待产品模块设计
产品是一个整体,逐个模块拼合成了整个产品。
特别是To B产品中,产品模块之间容易有关联,也需要有独立。那么产品设计时,从全局考虑产品,权衡产品模块设计
▐ 拨离具体研发任务,思考与上下游之间的配合
整个公司的运作链条是:
调研—选定目标群体—确认定位—研发实现—售卖—售后。
产品在全链条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俯视全局后,产品应该配合调研团队,给到调研对象和内容;配合市场团队,寻找产品的亮点和宣传点;配合销售团队,高效售卖&占领市场;给到客服/运营团队,新产品的指引/帮助等。
核心是协同公司其他部门,共同推进产品售卖,公司盈利。
站在全局思考,产品应该配合支持哪些内容,最终目的是推进公司实现盈利,而非完成某项具体功能。
▐ 能保证产品不会偏离主要轨道
公司的运转链条是复杂的,决策的结论在层层传达中也容易失真。如果产品经理局限于听到的信息,或日常琐碎的产品规划等事务,就最终容易闭门造车。
偶尔脱离琐碎事务,全局的看待产品,有利回到决策的源头,理解最初的产品目的。保证在冗长的研发过程中,也能保证最终的产品结果符合最初的预期。
▐ 与其他部门合作更顺畅,进一步推进合作
产品是一个需要和多个部门打交道的工作,算产品对外的一个发言人。
为了让其他部门理解产品,就需要产品多去和上下游,甚至上层部门多打交道。
而在于其他部门合作时,就需要产品抽离具体工作,以对面同事的视角去审视产品工作,给到不同团队不同的信息。例如给市场团队就是:产品有哪些噱头;给客服同事更多说明功能和疑问等。
▐ 提升岗位认知,更好的推进产品工作
习得了整体化思考产品后:
具体去看,就是负责具体模块的研发,保证交互/开发的顺利实施。
抽象去看,就是与其他部门多合作,向上部门多汇报。更有效的推进产品盈利,实现最初的产品目标。
作为一个执行层产品经理,更像一个艺术家。
细心、负责的去完成每一个功能的设计。
作为一个商业化产品经理,更像一个中介。
多去与各方沟通产品内容,更好的推进产品盈利。
作为全局型的产品经理,则更是一个商人。
市场机会是什么、如何才能赚到钱、工作流程怎么做。
为达成以上效果,个人建议,可以从如下工作入手:
1、多了解产品上下游工作
了解其他部门,一方面更方便后期达成合作,顺畅沟通(混脸熟);
另一方面沟通时,一来二往之间,既了解了别人对产品工作的预期,自己也多次阐述了产品的意义和职责。本身也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
2、多想想别人说的话
大家都是普通人,说话时容易掺杂个人理解、喜恶甚至立场。多想想别人说的话,一方面,培养自身的洞察力,剥离无关的点,把握住核心目的;另一方面,能形成自身的独立性。这点很重要,因为前文强调了需要和不同的圈子阐述产品,也应该注意避免不要迷失在各种说辞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