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院闲聊  ·  韩国姓金和李的人为何特别多?朴姓哪来的? ·  15 小时前  
小院闲聊  ·  韩国姓金和李的人为何特别多?朴姓哪来的? ·  15 小时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总台央视】激情亚冬 逐梦冰雪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年后才明白:为什么现在人不结婚了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5-02-07 17:38

正文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 胖妞不爱动



新年的热闹渐渐散去,走亲访友间,催婚的话题总是如影随形。


可不知从何时起,面对长辈们的殷切期盼,年轻人们的回应不再是羞涩的微笑,而是多了几分无奈与抗拒。


在这个充满团圆氛围的节日里,“为什么现在人不结婚了” 这个问题也在不经意间愈发凸显。


《中国家庭婚姻报告2023版》 报告显示,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2013年的1347万对,下降到2022年的683万对,结婚率已连续九年下降。


与之相对的是,单身男女人数逐年增长,已经超过2.4亿。


这意味着, 处于适婚年龄的90后,恋爱意愿越来越低了。


(数据来源:《中国家庭婚姻报告2023版》)


有人说自己想谈一场甜甜的恋爱,却总是相亲失败;


有的则是遭遇了分手的痛苦后,便对异性避之不及;


还有的人是早已习惯嗑糖吃狗粮,不再考虑找另一半了。


为什么我们明明内心深处渴望爱情,依恋陪伴,却始终无法与他人保持亲密良好的关系呢?


英国婚恋专家安德鲁·G·马歇尔说:“想要好好谈恋爱,你得知道是什么阻碍了你,是哪些经历决定了你现在的情感模式。”


原来,一切问题皆有答案。


深刻了解自己的情感模式,反思过往的亲密关系,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恋爱秘方。


点击下方图片,听樊老师为你解读 👇




前段时间,有段催婚视频在网上爆火。


起因是一妈妈催婚自家闺女。


女儿便问母亲: “您倒是说说结婚有什么好的?”


妈妈想立马回答,却又一时找不到理由,那副着急又语塞的样子逗笑一众网友。


其实,这女儿的反问,正代表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心声。


那就是在他们所经历或感受中,婚姻是不幸的。


而这种认知的最大来源,便是原生家庭。


朋友小羽年龄30+了,还从未谈过一次恋爱。父母年复一年的催婚,她却从不做任何回应。


直到有一天,妈妈又数落起她,小羽才忍不住发了脾气:“结婚,为了过跟你一样的婚姻吗?!”


原来,小羽在童年的时候,亲眼目睹了父母无数次的吵架。也在成长过程中,承受着父亲对家庭的不付出,不负责所带来的伤害。



于是,成年后的她,为了避免自己重蹈母亲的覆辙,便一直杜绝恋爱了。


心理治疗师苏珊说过:“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


那些从小到大目睹了父母不和的孩子,长大后自然更容易视婚姻为猛兽。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就会主动选择单身,远离恋爱结婚。


那么,这些单身的人,就真的不需要爱情了吗?


并非如此。


向往亲密,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没有谈恋爱的年轻人,只是换了另外一种形式去寄托情感。


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嗑CP——虽然自己不谈恋爱,却在别人的爱情里疯狂嗑糖。


这类人常常会看着言情小说,追着甜宠剧,甚至是借助科技创造一个虚拟恋人来。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这种现象称为 “替代性满足”


也就是说, 当人的某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找另一样东西来替代。



有位网友就坦言道:“CP是理想化的,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且不受现实的约束。”


这恰恰说明,绝大多数人还是渴望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


可却对真实的感情没信心、有抵触,这才用共鸣他人理想爱情的这种安全方式来逃避恋爱,保持单身。


点击下方图片,听樊老师为你解读 👇




柏拉图曾请教过老师苏格拉底, 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没有正面回答,而让他到麦田走一趟,只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出来,还不能走回头路。


柏拉图信心满满地出门,最后却垂头丧气,两手空空地回来。


原来,他无法确定自己当下遇到的是否是最好的麦穗,所以抱着再找找的心态继续前行,直到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苏格拉底这才告诉他: “那便是爱情!”


想要在一大片麦田找到最好的麦穗,就跟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最好的恋人一样难。


因为当我们选择越多时,越容易引发犹豫,消耗心力,最终难以做下决定,这便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选择悖论”。


当下,很多人无法顺利展开一段感情,正是因为选择太多,让他们产生了“下一个会不会更好”的心理,最后把时间都花在了等待上。



力哥是我们同事中公认的相亲资源最好的男生,隔三差五就有人给他介绍对象。


可好几年过去了,每次问起他的感情进展,却都是在相亲的路上。


原来是他觉得自己有充分的选择权,一定能找到最佳人选,所以总是抉择未果。


而如今,常年重复的快节奏相亲模式,让他的心态逐渐变得麻木,生活反而不快乐,不得不暂停下来。


社会学教授巴里施瓦茨曾说:“太多的选择和没有选择一样糟糕。”


选择泛滥,不仅无法让我们产生幸福感,反而会带来情绪上的内耗,时间上的浪费。


而往往选择越多的人,就会带着越高的期望,这才是现代人难以找到另一半的根源。


复旦大学沈奕斐教授就发现:我们所处的后现代恋爱,更强调自身的独特性,有着要求对方满足我的需求,认同我的一切的特点。


比起过去,更追求灵魂契合的我们,对伴侣的要求越高了:带来快乐、提供情绪价值、接受包容我的缺点和不足……



加之互联网的出现,无限扩大了我们的选择区。


那么花时间去了解接受一个人,便在人们的认知中,成为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方式了。


可实际上,这世界没有为你量身打造的恋人。


如果不能看清这个事实,很可能会一直错失良缘,尝不到爱情的美妙。


点击下方图片,听樊老师为你解读 👇




很赞同一句话:“理想的爱情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在彼此成长之后才会出现的。”


想要好好恋爱,我们不仅需要认清自我的情感模式,更要通过练习,掌握科学的恋爱技巧。


因此,那些渴望建立亲密关系的人们,不妨参考《好好恋爱》一书上的这五点建议。


第一,相信吸引力法则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所以想要一个爱自己的伴侣,我们首先得学会自爱。


单身时期,选择与自己独处的健康方式,多读书,多运动,多赚钱。


让自己始终保持在内心充盈,体力充沛的最佳状态,以自信从容的面貌去召唤爱情。



第二,保持乐观心态


心态会指导一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多保持乐观的心态。


比如,发现对方半天都没回复你的消息,如果第一反应是觉得对方故意冷落你,就很容易火冒三丈。


但要是往乐观的方面想:他是不是忙得没空看手机?


那么你的情绪就会平静很多,后续也能跟对方好好说话,良性沟通。


第三,进行有效社交


很多社恐内向的人,会偏向于网络这种不露脸的相亲方式。


但是网络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这种相亲方法不仅效率低下,甚至还容易遇到骗子。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在自己的工作圈和生活圈里找对象。


专注工作,就会发散个人魅力,吸引他人。


主动参加社交活动,就能认识新朋友,发展新缘分。



第四,正确处理投射


所谓的投射,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热恋的时候,看对方哪里都好,回归平淡时,又觉得对方毛病不少。


会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因为对方变了,而是我们自己的投射变了。


当我们内心感到快乐时,投射到对方身上就是美好的,出现烦恼时,投射过去的就是缺点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