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唤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SC开源社区  ·  李彦宏:DeepSeek让我们明白要将最优秀 ... ·  2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大模型训练中的开源数据和算法:机遇及挑战 ·  2 天前  
码农翻身  ·  Bill Gates 和 Linus ... ·  2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如何公正评价百度开源的贡献?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唤之

机器学习框架之sklearn简介

唤之  · 掘金  · 程序员  · 2018-01-31 10:16

正文

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sKlearn, 分节如下:

  1. 简介
  2. 基本概括
  3. 例子实战之导入数据及数据预处理
  4. 例子实战之训练模型
  5. 模型选择
  6. 超参的搜索
  7. 特征选择
  8. 数据切分
  9. Pineline
  10. 小结

简介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 scikit-learn sklearn 是一个 Python 第三方提供的非常强力的机器学习库,它包含了从数据预处理到训练模型的各个方面。在实战使用 scikit-learn 中可以极大的节省我们编写代码的时间以及减少我们的代码量,使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分析数据分布,调整模型和修改超参。( sklearn为包名

基本概括

sklearn 拥有可以用于监督和无监督学习的方法,一般来说监督学习使用的更多。 sklearn 中的大部分函数可以归为 估计器(Estimator) 转化器(Transformer) 两类。

估计器(Estimator) 其实就是模型,它用于对数据的预测或回归。基本上估计器都会有以下几个方法:

  • fit(x,y) :传入数据以及标签即可训练模型,训练的时间和参数设置,数据集大小以及数据本身的特点有关
  • score(x,y) 用于对模型的正确率进行评分(范围0-1)。但由于对在不同的问题下,评判模型优劣的的标准不限于简单的正确率,可能还包括召回率或者是查准率等其他的指标,特别是对于类别失衡的样本,准确率并不能很好的评估模型的优劣,因此在对模型进行评估时,不要轻易的被score的得分蒙蔽。
  • predict(x) 用于对数据的预测,它接受输入,并输出预测标签,输出的格式为numpy数组。我们通常使用这个方法返回测试的结果,再将这个结果用于评估模型。

转化器(Transformer) 用于对数据的处理,例如标准化、降维以及特征选择等等。同与估计器的使用方法类似:

  • fit(x,y) :该方法接受输入和标签,计算出数据变换的方式。
  • transform(x) :根据已经计算出的变换方式,返回对输入数据 x 变换后的结果(不改变x)
  • fit_transform(x,y) : 该方法在计算出数据变换方式之后对输入 x 就地转换。

以上仅仅是简单的概括 sklearn 的函数的一些特点。 sklearn 绝大部分的函数的基本用法大概如此。但是不同的估计器会有自己不同的属性,例如随机森林会有 Feature_importance 来对衡量特征的重要性,而逻辑回归有 coef_ 存放回归系数 intercept_ 则存放截距等等。并且对于机器学习来说模型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你选择的是哪种模型,很大程度上与你超参的设置有关。因此使用 sklearn 的时候一定要去看看官方文档,以便对超参进行调整。

例子实战之导入数据及数据预处理

sklearn datasets 中提供一些训练数据,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进行分类或者回归等等,以此熟悉 sklearn 的使用。

如下面代码所示我们读取了鸢尾属植物的分类数据集。 load_iris() 返回的是一个类似字典的对象通过关键字则可以获取对应的数据。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dataSet = load_iris()
data = dataSet['data'] # 数据
label = dataSet['target'] # 数据对应的标签
feature = dataSet['feature_names'] # 特征的名称
target = dataSet['target_names'] # 标签的名称
print(target)

现在我们已经读取了数据,首先第一件事应当是查看数据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标签总共有三个,所以该数据要解决的是一个三分类问题。接着我们要去查看数据特征,用 pandas DataFrame 展示是一个很好选择。

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numpy as np
df = pd.DataFrame(np.column_stack((data,label)),columns = np.append(feature,'label'))
df.head()# 查看前五行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数据对应了4个连续特征,接着应当查看一些数据集的缺失值的比例,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数据集中出现缺失值,在训练模型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df.isnull().sum(axis=0).sort_values(ascending=False)/float(len(df))# 检查缺失值比例 

sklearn preprocessing 中有提供 Imputer() 处理缺失值的函数,它提供了中位数、均值、众数等策略填充缺失值。但是不同情况下处理不一定使用填充来处理缺失值。因此在遇到缺失值的时候要慎重处理。幸运的是我们这个数据集中没有缺失值,这样节省了我们处理缺失值的时间。接下来要判断数据集的样本类别是否均衡。

df['label'].value_counts() # 检查数据类别的比例 

非常幸运,我们的样本类别的比例恰好是 1:1:1 ,如果我们样本比例失衡严重,那么我们可能需要对失衡的比例做一些调整,例如 重采样 欠采样 等等。现在数据集看上去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但是在训练之前,我们还是应当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模型训练之前,我们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sklearn 中的 preprocessing 模块提供非常多的数据归一化的类。

标准化之后的数据不仅可以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并且不同的标准会带来不一样的好处。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StandardScaler().fit_transform(data)

例如, z-score 标准化将 样本的特征值转换到同一量纲下,使得不同特征之间有可比性。以上我们就是使用了 z-score 标准化, sklearn preprocessing 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准化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官方文档。

例子实战之训练模型

在处理好数据之后我们就可以训练模型了,以多元逻辑回归为例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Shuffle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lassification_repor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roc_auc_score
ss = ShuffleSplit(n_splits = 1,test_size= 0.2) # 按比例拆分数据,80%用作训练
for tr,te in ss.split(data,label):
    xr = data[tr]
    xe = data[te]
    yr = label[tr]
    ye = label[te]
    clf = LogisticRegression(solver = 'lbfgs',multi_class = 'multinomial') 
    clf.fit(xr,yr)
    predict = clf.predict(xe)
    print(classification_report(ye, predict)) 

这里我们的逻辑回归使用OVR多分类方法,

OvR把多元逻辑回归,看做二元逻辑回归。具体做法是,每次选择一类为正例,其余类别为负例,然后做二元逻辑回归,得到第该类的分类模型。最后得出多个二元回归模型。按照各个类别的得分得出分类结果。

模型选择

对于一个分类任务,我们可以按照以上的图来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法或者模型,但模型的选择并不是绝对的,事实上很多情况下你会去试验很多的模型,才能比较出适合该问题的模型。

数据划分

我们可以使用交叉验证或其他划分数据集的方法对数据集多次划分,以得出模型平均的性能而不是偶然结果。 sklearn 有很多划分数据集的方法,它们都在 model_selection 里面,常用的有

  • K折交叉验证:
    • KFold 普通K折交叉验证
    • StratifiedKFold(保证每一类的比例相等)
  • 留一法:
    • LeaveOneOut (留一)
    • LeavePOut (留P验证,当P = 1 时变成留一法)
  • 随机划分法:
    • ShuffleSplit (随机打乱后划分数据集)
    • StratifiedShuffleSplit (随机打乱后,返回分层划分,每个划分类的比例与样本原始比例一致)

以上方法除了留一法都有几个同样的参数:

  • n_splits:设置划分次数
  • random_state:设置随机种子

以上的划分方法各有各的优点,留一法、K折交叉验证充分利用了数据,但开销比随机划分要高,随机划分方法可以较好的控制训练集与测试集的比例。(通过设置 train_size 参数)。关于划分数据集的使用可以参照上面例子中的 ShuffleSplit 的用法,其他的函数使用方法大同小异,详细可查看官方文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