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早教微观
微者,精妙也;观者,谛视也。以早教微观,可以知上策,明幼规,察园涵,破迷题,了师心,安父母,健童生,谐成长,共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早教微观

金星儿子超市被打!儿子霸气回应让她倍感骄傲!

早教微观  · 公众号  ·  · 2019-06-12 20:30

正文


前不久,金星在某论坛活动上讲述了自己变性20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其中还提到了儿子同学嘲笑自己曾是男人的事情:


儿子的同学曾在学校挖苦讽刺他: “天呐!你妈妈以前竟然是个男人”。

他的回应得非常霸气: “那又怎样,关你什么事”。


金星因为儿子的这句话瞬间让她倍感骄傲。在金星独特的教育方式下,3个收养的孩子内心都成长得很强大,面对外界的批评不仅不恼怒甚至是总能给出让母亲暖心的回答。


金星还有一段被网友热议的育儿经,也是与孩子被欺负有关。

有一次她的儿子在超市,因为一辆儿童购物车被一个很蛮横的小孩子给打了个耳光,这把不远处的金星给急坏了,可儿子捂着脸给回来了,金星脱口而出 “儿子,那个孩子打了你了,你不给我打回去? ”但儿子说 “我不,她打我是她妈妈没教育好她。”

金星的做法是很多父母面对孩子被欺负时会有的态度: 我不教孩子主动打人,我们不惹事,但也不允许孩子被别人欺负。


一位甘肃陇西的14岁少年,仅仅因为一副耳机,遭同校5名同学围殴,被活活打死。



这群孩子,下手极其狠毒,这个死去的少年全身遍布重伤: 后脑勺头盖骨被打破, 左侧眼角处骨头骨折,背上一根肋骨骨折,下体肿成两个拳头大。


最后,警方出具的尸检鉴定意见书上写着,这个男孩死于颅脑严重损伤。



看着这些描述,我的心不禁揪了起来,这个孩子该多疼啊! 可这个傻孩子,既没有跑,也没有还手。


被打完之后还走回了教室,没过多久,他开始呕吐,送往医院后陷入了昏迷,最后不幸去世。

他的父亲在外打工,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坐飞机竟然是因为儿子被打死了。 作为一个母亲,为这个孩子痛心之余,也看到了最现实的一点,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教导孩子应对暴力?


也许,仅仅是跑,已经不足以保护我们的孩子。


近日,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做客《开讲啦》节目时,也被问到这个问题。节目中,她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这一说法,一下激起千层浪:有人认为,应该教孩子忍耐一下;也有人支持打回去。对此,教育专家和法律界人士各有话说。

专家在节目中被问,是否支持“打回去”

《开讲啦》节目中,当被问到 “是否支持孩子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的回答是:“肯定会啊!”

她还举了自己孙女在幼儿园被小男孩抱起又摔下的例子。李玫瑾教孙女,可以揪住对方耳朵,直到对方放手。

为什么被欺负了要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说: 被欺负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负别人的熊孩子就会一而再而三的欺负别人,因为好玩。

不仅是大人,小孩更是如此:一旦失去了敬畏之心,就会变得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甚至是丧失了底线。

打回去还是不打回去?这是个问题

教育界曾经有一个课题: 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做?是让孩子避免进一步伤害而忍耐,还是奋力反抗甚至打回去?

这个问题困扰过很多父母,但又几乎是每个孩子成长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父母的态度,或许能决定孩子一生的选择,或许能成就孩子未来的性格。

“当然要打回去!不然以后还会被欺负,欺负别人的孩子也会继续施暴。”80 后李女士建议。她的女儿在幼儿园上大班,班上有个小男生很喜欢欺负同学。而这位小男生施暴的对象并没有针对性,而是离谁近就欺负谁。

李女士说,面对同样的情况,不少家长都选择了让孩子避让,或者选择忍耐。有家长认为:“不打回去为好,能承受委屈的才能成大器,教育孩子怎么避免被打、见机行事为宜。”

也有家长认为,父母应该参与化解矛盾。“孩子是处在受教育阶段的,跟同学之间发生点矛盾是难免的。关健看孩子的认错态度,以及家长如何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只要家长不是一味地袒护自己的孩子,而是替孩子道歉,并教育孩子以后不能再打人,说不定两个孩子还能成为最好的朋友呢。”

专家:教孩子分清情况,有区分地对待! 说到这,小编想分享一个小故事↓

一位爸爸兴致勃勃地去观摩女儿排练芭蕾舞,却意外的发现有个小女孩坏笑着故意踩了一下自己女儿,然后用力地把女儿推倒在地。

而这时候,老师回过头来,却只是提醒他女儿要站稳,女儿委屈,那个推人的小女孩则回以得逞挑衅的眼神。

回家路上,爸爸和女儿聊天,得知女儿经常被打后,惊讶地问女儿为何不还手?却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女儿说: “因为你不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