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Tik Tok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关于张一鸣的讨论也开始多了起来。
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张一鸣居然是如此的低调,网上居然找不到太多关于他的信息。
作为一个能从原有BAT格局当中,不站队,不接受投资的字节跳动,仅用短短7年的时间,就已经重新定义了我国互联网格局,组成新的BAT格局。
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已经全面占领短视频国内市场份额,海外版Tik Tok则是目前海外最火的短视频app,因此才招致打击。
能做到这些,张一鸣无疑已经是80后创业者的翘楚。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能在短短7年内,就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些就隐藏在他的人生经历当中。
1
大学时代
张一鸣出生于一个小康家庭,从小衣食无忧,而且父母平日里讨论的也都是外国朋友最近又搞了什么新科技。耳濡墨染,张一鸣也喜欢钻研这些。
与大部分人的迷茫不同,张一鸣从小就树立了极客的目标,他对整个世界都有自己的理解。
幸运的是张一鸣的父母很开明,不仅没有阻止,反而很鼓励一鸣自己钻研问题。
张一鸣第一次展现出自己人生算法的威力,就是高考报志愿。
刚开始时,跟所有报志愿的人一样,张一鸣面对全国上千所高校,也很迷茫。
那时候不像现在,咨询很发达,很容易查出一个高校的各种基本信息。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只能靠亲戚朋友之间的一点资讯。
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学,张一鸣列出了5个维度:
下雪、靠海、离家远、综合性大学、大城市。
列出这样奇怪的维度,背后是有张一鸣的打算:
下雪,是因为作为福建人,张一鸣从来没见过下雪。
靠海,是因为看海的感觉比较好,而且空气湿润。
离家远,这个因素大家都懂,就不解释了。
综合性大学,是因为男女比例均衡,方便找对象。
大城市,是因为能开阔眼界,机会多。
根据这五个维度筛选出来的大学只有一所,就是南开大学,所以张一鸣都没跟父母商量,就直接报了。
从这件事情就很能看出张一鸣的性情:
依靠算法得出结论,然后强力执行。
只不过后来张一鸣说过,这次算法模型搭建的并不好,因为有两个目标并没有达到。
但他也并不怎么后悔,毕竟最关键的目标实现了——找对象。
张一鸣的老婆就是他的大学初恋,而且这个老婆也是依靠算法模型得到的。
作为典型的技术男,还长了一张娃娃脸,张一鸣在找对象这件事情上,很有自知之明——
知道到自己根本不占任何优势。
他唯一能拿出来的绝活就是修电脑。
张一鸣非常能钻研技术,而且经常在BBS上回答各种问题,一般大家都搞不定的问题,他都能解决,所以大家都会找他修电脑。
张一鸣就依靠这招,给女生修电脑,然后要QQ,然后约会表白,然后被拒,然后搜寻下一个目标,重复N次。
同宿舍的人都觉得这招太傻,顶多被人发好人卡,但两个月之后,张一鸣就已经牵到未来老婆的手。
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搭建算法模型,依据现状迅速调整,然后强力执行。
这套人生算法,在张一鸣的日后的人生当中,不断优化,变得越来越强力。
2
今日头条的诞生
张一鸣大学毕业后,一共有过四次创业,看上去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但实际上做的事情都是同一件:
信息的分发。
2011年的时候,中国手机市场开始爆发,2012年的时候,张一鸣敏锐的感觉得,移动互联网时代就要来临。
张一鸣是个面对机会就敢疯狂下注的人
。于是果断辞去自己创业多年,已经成为行业第一的久久房CEO,开始全面准备创办字节跳动公司。
相比其他人探索式的发展,张一鸣的野心从开始就暴露无遗,国内今日头条和香港版今日头条几乎同时创建,预示着公司一开始就打算国际化。
今日头条是一家典型的算法驱动公司,虽然做的是内容媒体类,但公司里连一个内容编辑都找不到,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策划部编辑部。
今日头条半数以上都是工程师,他们的只做一件事情:
不断优化算法,把信息推荐给需要的人。
这种方式初期看上去非常慢,可一旦过了积累期,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而且是不断加速的。
今日头条从创办到估值4亿美金,用了4年,已经属于火箭速度了。
但抖音从创办到火爆全球,只用了2年。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上算法推荐做的最好的公司就是字节跳动。
拥有这样的推荐系统,字节跳动直接能造就一大批非常火的项目,未来估计会以更快速的速度扩张。
与今日头条快速崛起的相伴随的,就是各种争议。
首当其冲的就是,
信息茧房。
张一鸣从一开始就明确表态,算法中立,即系统只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这样做,直接导致了用户收到的信息,都是自己想看的。
现在社会已经进入到群岛模式,即每个小众群体,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
张一鸣的推荐算法,无疑会极大的加速这个趋势,导致人群的分化越来越严重,价值观越来越对立。
但张一鸣本人则是非常排斥等级分化的人。
字节跳动公司可以说是,全球管理最扁平化的公司之一。
张一鸣硬性规定,公司里从CEO到实习生,全部只能直呼其名,不能叫张总李总。
办公区也是开放性,大家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差别对待。
平时在公司吃饭,所有高管跟大家一起排队。
整个字节跳动公司都是尽可能打破屏蔽,充分沟通,甚至没有一般意义上的上下级观念。
其次,则是即时满足。
抖音一方面火遍全球,另一方面骂声无数,都是因为即时满足。
抖音的算法就能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让人陷入高度沉迷。
刷抖音一时爽,一直刷,一直爽。现在的用户顺手拿起手机刷抖音,本来只打算玩几分钟,但一刷三四个小时很正常。
所以用户形成的实际行为模式就是,
刷抖音两小时,骂抖音好几天,但每天还是不断的刷。
与用户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张一鸣自己是个非常提倡延时满足的人。
张一鸣经常会给自己设定很多目标,以及相应的奖励。
很多时候张一鸣会刻意推迟自己达成目标的奖励,用来训练自己的意志力。
从上面种种矛盾行为,或许你会觉得张一鸣是个挺鸡贼的人,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但还是不断的利用人性弱点赚钱。
但在张一鸣眼里,这都只是人生的基础算法不同。
算法是中立的,你的人生结果,只是算法推演的过程。
3
张一鸣成功的核心
在张一鸣眼里,整个世界就像是用数学描述的矩阵,人生就是一场不断纠偏的算法系统。
自己最终能成为什么样,完全依靠自己的算法是如何搭建的。
首先,自己的目标。
算法系统当中,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就是目标。
目标是所有行为的指导方向,也是唯一判断行为正误的标准。
张一鸣的目标就很清楚,从一开始就是要创建国际化的大公司。
2016年的时候,马化腾想收购今日头条,张一鸣直接回复:自己创业,可不是为了给腾讯打工的。怼的马化腾下不来台。
因为有这样的雄伟目标,所以张一鸣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训练自己的延迟满足。
但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目标,也就没有什么计划,所以就会长时间沉迷于即时满足当中。
所以想要人生有所成就 ,首先设立目标。
而且要时刻牢记目标,它就是你日后行为的前进的方法。
其次,搭建自己的优势基础。
张一鸣大学刚毕业,三年就换了四份工作,跳槽非常频繁。张一鸣敢这么做,就是因为他有非常好的计算机技术。
凭借这门手艺,张一鸣根本不担心后路问题,工作随时都能找得到,所以张一鸣才敢随心所欲的换工作。
很多人做决定的时候犹豫不决,本质上不是害怕自己算错,而是承担不了算错的后果。
人生一旦走错一步,可能好几年翻不了身,做决定时自然畏首畏尾。
优势基础并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是需要自己不断付出的。
张一鸣上大学的时候,就给自己立下三个目标,第一条就是不断训练自己的计算机技术。
四年的一万小时训练,张一鸣才积累了这样的优势基础,日后才能拥有更多选择权。
第三,搭建自己核心的算法逻辑。
拥有了优势,剩下的就是想清楚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优势。
张一鸣从一开始就想的很清楚,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传递的更快更精准,而自己优秀的计算机功底,可以加速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