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我们看清花费时间的本质, 我必须选个案来说明。我只能讲一个案例,这个案例不算是普通例子,因为没有什么普遍的案例,就像没有什么普通的人一样,每个人、每个案例都有其特殊性。
但是如果以一个住在伦敦的办公人员为例,他的上班时间是早上十点到下午六点,每天花50分钟在路上,这个例子应该和我们的生活相差不远。当然出于生计,有的人不得不工作时间长一些,而有的则短一些。
幸运的是,我们这里不用考虑经济层面的问题;我们眼前的这个周薪一英镑的职员和卡特酒店大楼的百万富翁一样富有。
这个典型的办公职员犯得最大错误就是他对时间的一贯态度,这样的态度消减了他三分之二的精力和兴趣。大部分时候,他不是特别喜欢他的工作;至多也就是不讨厌。他每天勉为其难地开始一天的工作,能磨蹭就磨蹭,然后欢喜雀跃地结束工作,能早结束就早结束。他的工作动力很少是充足的(我知道那些认为我丑化城市工人的读者此刻会怒不可遏,但是我对这个城市还是非常了解的,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
但是尽管如此,他仍然把那十点到六点的时间看作他的“一天”,之前的十小时和之后的六小时不过是序言和后记。虽然是无意识的想法,但是这样的态度,让他对那十六个小时失去了兴趣,结果,虽然他没有浪费他们,他也没有好好利用它们;他把他们看作是多余的。
这种一贯的态度极不符合逻辑也对生活无益,因为他只重视某个时间段和某些生活内容。一天仅仅是“度过”这些时间和“完成”某些事情。如果一个人让自己三分之二的生活时间让位于三分之一他根本没有什么兴趣的工作时间,他怎么能过上充实的生活呢?不可能。
如果我说的这个普通人想要过上充实完整的生活,他必须把每天当作完整的一天来安排。这一天中的一部分,就像一个大中国盒子套一个小中国盒子一样,应该始于下午6点到早上10点。这是一天的十六个小时;在这十六个小时,他除了照顾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和精神生活,没有什么其他要做的事情。这十六个小时内他是自由的;他不是挣工资的职员;他也不会为金钱而过分操心;他和那些私人业主一样富有。他必须有这样的态度。这样的态度至关重要。他人生成功与否(比他身后留下的地产要缴纳多少遗产税重要多了)全取决于此。
什么?你说要是这十六个小时过得太专心会影响工作的八个小时?不,恰恰相反,这只会提高那八个小时的工作效率。这个普通人需要了解的基本事实是:人的大脑可以不停歇地长时间运转;大脑不像四肢一样容易疲劳。大脑需要的只是改变—而不是休息,除了睡眠。
现在我要检验一下这个人目前度过这十六个小时的方式,从他起床开始。我只指出那些我认为他不该做的事情他却做了,然后我再说怎么“计划”时间—就像一个住户入住后要先清理杂物一样,我们要一样一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