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读书沙龙以旅游为出发点,由作者亲自为您读书,带您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内容主要涉及: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设计、旅游投融资、旅游运营、实操案例等。我们要做的是专业课的阅读,有声,有色,有味,有趣。 |
风景读书
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 关注微信号, 每天七点,陪你读书!
▼
如果你没有时间看完本文
点击下方音频,轻松听完今日共读
《多途径城市化》共读05天
今日共读目标 :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每次工业革命都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使人类逐步由生产力落后的农耕社会走向大生产发展的工业社会,人类发展的进程渐渐由农业文明推向工业文 明。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工业化生产既是大发展,也是大破坏。大规模工业化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现在世界上比较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其工业化大都是在十九世纪完成的。它们走的是殖民掠夺、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严重破坏环境的工业化路子,对自然界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长期难以医治,给后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那么,这些工业型城市有哪些特征? 今天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丛丽博士为大家来详细讲读。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本书或者想回顾之前的内容,可以点击下方蓝字,回顾本书之前的共读内容:
丛丽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旅游管理系 讲师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 博士
风景读书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丛丽,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多途径城市化》中的第四章《工业型城市化表征》。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每次工业革命都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使人类逐步由生产力落后的农耕社会走向大生产发展的工业社会,人类发展的进程渐渐由农业文明推向工业文明。从1940年代开始,人类社会仍在经历着迄今为止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工业革命或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其继续前进的浪潮将会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直接导致了休闲社会的产生和到来。
三次工业革命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存模式。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英国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20世纪以来,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进入了加速时期,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
然而,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工业化生产既是大发展,也是大破坏。大规模工业化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现在世界上比较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其工业化大都是在十九世纪完成的。它们走的是殖民掠夺、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严重破坏环境的工业化路子,对自然界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长期难以医治,给后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
1
工业型城市化表征
如果某一区域的城市经济以工业为主导产业,即城市发展以工业为主导动力,则这一区域的城市化模式属于工业主导型。某一区域的工业是否是城市发展的主导动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其工业在地区经济的贡献,即可以理解为工业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简称工业产值比重)。这一比重也常用于考察工业化进程的指标(李国平,2008)。从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里,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产值都有显著提升,其中第二产业总产值一直都处于领先的位置(图4.1)。从第二产业增长的速率来看,1990年代中期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特别是进入2000年后,增长趋势更为明显,标志着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以工业经济全面推进的城市化高潮的到来。
图4.1 1978-2009年中国三次产业总值图
(据中国统计年鉴,作者整理自绘)
综合以上经济数据可知,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间,工业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且目前除北京以外,其他中国主要城市仍然要依靠工业支撑城市发展。即30多年间的城市化过程,中国主要一线城市(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基本上是工业主导型城市化过程。同时,基本可以预见的是,由于国家发展政策的统筹性,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发展背景及发展思路具有趋同性,而按照目前中国整体经济概况及一线城市的发展趋势,可以判断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目前仍是工业型城市化的发展模式。
人口规模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变化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工业型城市化也不例外。一方面,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地由乡村流向城市,具体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加及乡村人口的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工业型城市化由于其主导动力的不同,其人口变动虽然具有总的、普遍性的趋势,但也存在一定的特有变化表征。由于中国的农耕历史基础,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值在改革开放初期占绝对优势,但此后至今的30多年中,农业人口逐步流向第二产业,这一比值在逐年快速下降;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比值则逐年稳步递增,但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放缓增速;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值也是逐年上升,起初的增速低于第二产业,但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超过第二产业的增速,这表明中国正在经历产业结构的调整(图4.2)。
图4.2 1978-2009年中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比值
(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作者整理自绘)
工业型城市化与其他城市化模式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其城市化过程中产业的变化特征:第二产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三次产业总产值增长趋势数据(图4.1)显示,中国工业型城市化过程中,在1990年代之前,三次产业的经济规模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异,而此后却不断地拉开差距,呈现出第二、三产业增速迅速,第一产业增速缓慢的趋势,且这种产业变化趋势一直持续至今。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对中国GDP的贡献率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其中,工业对GDP的贡献率占绝对主要地位。即在近几十年期间,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全国各项事业(包括城市化)建设、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支撑。
土地作为城市化过程的空间载体,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具有显著的变化特征。工业主导型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另一显著特征,就是在土地利用方面一直占有优先权地位。在用地面积相对比重方面,仅从近十余年来(2000-2010)工业用地在整个城市建设用地中所占比例来看,都在21%以上(图4.3),城市工业用地绝对面积也呈现逐年上升。实际上,工业用地是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中除居住用地外所占比重最大的用地种类。
图4.3 中国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
(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作者整理自绘)
图4.4 2001-2009年中国单位工业用地产值及其增长率
(据中国统计年鉴及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作者整理自绘)
综上,近十年来,对土地需求的净增长及保持相对较高的年用地增长率等多方面现象说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仍在不断地推进中。而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所占比重基本处于21%左右,则说明对工业土地需求量的增加是推动土地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即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工业用地的大量需求及其所带来的工业产值等经济效益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东部地区的城市土地发展过程,正是工业型城市化发展模式中土地城市化现象的典型代表。同时,近年来工业用地边际效益逐渐下降的现象表明,中国工业型城市化模式中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不可持续的发展趋势。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收听!
Tips: 今天的领读就到这啦!
从11月6日开始,我们将共读的是《多途径城市化》,请各位书友记得每天阅读我们的推送哦!如果您想获得我们的纸质版书籍,可以在我们的公众号菜单 【推荐读】 中找到 【有好书】 的风景读书的微店,就可以购买到由 【作者亲笔签名】 的书籍咯!
根据广大读者的反馈意见,风景读书对阅读打卡的规则进行了适当调整,以8月2日以后推送的文章中的读书规则为准:
不知道如何共读的书友们注意啦, 关于如何打卡 :
1、将每日风景读书推送的文章不设分组转发到朋友圈,截图发给风小景或风景读书会员群均可,可以每天一发,也可以月末集中来发。 打卡时间仅限每日早7点-晚24点
2、打卡签到本着自愿的原则,不憧憬赠书的盆友也可以选择不打卡签到。不过风小景还是拿出很多书,鼓励大家多读书,多学习的呦~
3、 针对当日忘记打卡的同学要记得“补打卡”哦 (补打卡:将遗漏打卡的所有天数的文章在朋友圈转发,并截图给风小景, 当月 补打卡次数最多3次 ),不然风小景也会督促大家打卡的哦!
关于完成阅读任务的奖励:
1、 坚持每日阅读并不设分组转发朋友圈,连续 打卡签到累计一个月 的同学将会 获得本期由作者亲笔签名的纸质版书 。活动详情请咨询风小景。
2、欢迎大家 在共读微信文章下方 留言,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我们会在该书共读完后优选部分精彩感悟,共同回顾本书的共读,并且 每期将选出3名优秀评论者 赠送由作者亲笔签名的纸质书籍。
“风景读书”将与您共读
《多途径城市化》
如果您想跟我们一起读旅游行业的经典书籍
立即报名
更多信息,请咨询风小景
识别下方二维码
|
军事出鞘 · 中俄反对无效,联合国对叙利亚追责,美英吵成一锅粥 8 年前 |
|
来自星星 · 你是不是那个爱在床上幻想事情的星座? 8 年前 |
|
中欧商业评论 · 美剧里威风凛凛的FBI管理精英是如何“上位”的? 8 年前 |
|
狗与爱的世界 · 狗狗:我想和你在一起 7 年前 |
|
行业研究报告 · 金融科技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7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