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PT展如约而至、吸睛无数,要说今年的展会什么话题最火,那非“5G”莫属。三大运营商时隔一年,再次相聚PT展,都不约而同的带来了各自在5G方面的最新进展。直击2017年PT展首日,在没有比这里更热的5G了!
制定三阶段推进策略,
中国移动2019年将实现5G预商用
中国移动制定了“2017年启动外场试验、2018年开始规模试验、2019年预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的5G进度表,现在已经完成关键技术组件验证,进入到了重点城市现场试验阶段。
早在2012年4G牌照尚未发放之时,中国移动就启动了5G研发工作,目前在策略研究、技术创新与标准化、产业推进、联合创新、参与国家项目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面向未来,中国移动制定了“2017年启动外场试验、2018年开始规模试验、2019年预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的5G进度表,现在已经完成关键技术组件验证,进入到了重点城市现场试验阶段。
业界普遍认为,未来的5G将充分融合虚拟化技术,而中国移动也推出了下一代革新网络NovoNet,并发布NovoNet2020愿景,计划在2020年实现5G网络虚拟化。
根据中国移动的预期,2020年将实现5G规模商用,而R15版本的5G标准要到2018年6月冻结,5G所需要的高频段频谱如何划分到2019年才能确定,因此2020年商用可谓时间紧、任务重。为此,中国移动制定了三步走的计划。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介绍。第一步,从2017年第一季度到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开展5G技术实验,完成无线基本性能测试、标准方案验证、参数选择、面向规划的技术验证,以及面向组网的技术验证;第二步,从2018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将完成5G规模试验,包括无线基本型技术验证、端到端互通,面向建设、组网的新技术试验以及发展终端样机;第三步,从2019年第二季度到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将完成5G网络预商用和商用,形成面向运营的技术体系、面向友好的业务体验测试,开展规划、组网、建设工作。
据悉,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完成了5G关键技术组件验证,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宁波5个城市启动现场试验。2018年,中国移动将在20个城市启动预商用试验;2019年将进入大规模试验网阶段,5G城市数量将达到100个。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移动已形成一整套5G技术体系,与其他企业提出的新型多址、超密集组网、全双工等技术形成有效互补。在产业推进方面,中国移动已与产业合作方开展3.5GHz样机开发与验证、高频通信样机开发与测试、5G系统概念验证等。
黄宇红认为,5G不仅是空口的变革,更是端到端的网络走向虚拟化、云化的重构过程,目前进行现网的大规模改造已不大可能,但是可以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引入,逐步过渡到5G虚拟化。
在此方面,中国移动发布了NovoNet网络规划,希望2017年—2018年推动vMIS发展,2018年—2019年完成NB-IoT、vCPE、ONAP建设,2019年—2020年完成vEPC、vBRAS、vCDN建设,2020年实现5G网络虚拟化。
中国移动认为,5G网络将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将最大化地满足用户体验,最灵活地满足用户所需。为此,中国移动牵头提出了面向服务的SBA新一代核心网架构,该架构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被3GPP确定为惟一的5G核心网的架构。
此外,5G的规模商用不仅需要对无线网与核心网进行变革,还需要在传输侧进行提前部署。为了在5G商用前解决承载传输问题,中国移动今年着手制定有关5G传输的企业标准SPN,同时也在推进相关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
在今年6月的ITU-T SG15会议上,中国移动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信通院、中兴通讯、烽火等多家单位,提交了5G传送网需求文稿(C157)等诸多5G传输相关文稿,这是业界首次系统性地提出5G传送网基本框架,为5G传送全球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
(文\通信世界记者 舒文琼)
详解中国电信5G:
启动6地示范,3步骤发展
中国电信正在推动5G标准及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多地示范,与垂直行业结合开拓新应用,全面支撑中国5G的发展。
在今年7月举办的“天翼展”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明确了中国电信5G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信心。他当时表示,中国电信将以应用牵引,逐步推进网络与平台建设,2017—2018年开展5G外场试验,2019年试商用典型场景应用,2020年实现规模商用。同时,在推动5G发展中,中国电信将加强产业合作和大规模的资本运营。
在近日举行的“2017中国无线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部副总经理沈少艾详细介绍了中国电信5G的发展规划,即2016-2018年为原型无线组网能力验证阶段;2019年为商用产品、预商用网络阶段;2020年为规模商用阶段。
根据业务场景和网络技术,中国电信将未来5G业务分为三类,首先是高速率+大宽带业务,采用mMIMO以及DC/CA技术;其次是大连接+广覆盖业务,如eMTC;最后是低时延+高可靠业务,如V2X。而为了推动5G的落地,中国电信做出了详细的规划。
“目前中国电信5G创新示范网试验启动城市包括兰州、成都、深圳、雄安、苏州、上海6个城市,每个城市6~8站,主要是3.5GHz频段的无线组网能力和方案验证。”沈少艾表示。谈及雄安新区的试点,她特别表示,中国电信选择雄安新区启动了创新示范网,将充分利用5G的特性,通过网络技术与产业应用的紧密结合,建设智慧城市。
而提及另外的试点,例如苏州、上海等,据记者了解,中国电信选择苏州是考虑到苏州是国家重点的工业园区,正在积极实践“两化融合”以及工业互联网;选择上海是为了印证高密网;选择深圳,是希望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东风为5G应用发展提供新机会;选择成都则是看重5G应用会为当地提供新的机会;选择兰州是想尝试新的物流业创新。
据悉,中国电信5G研发创新合作示范网试验整体步骤将分3步:在2017-2018年开展小规模外场试验,重点进行无线组网方案与能力试验,结合终端原型机进行系统试验和业务演示;2018下半年到2019年开展规模及预商用试验,对多厂商设备进行组网,实施4G/5G互操作,并重点考察终端和网络兼容性,以及针对垂直行业进行的业务创新;而2020年是实现5G正式商用的时间,届时,中国电信将在重点城市、重点区域规模部署5G并开展商用。
作为中国IMT-2020(5G)推进组创始和核心成员,中国电信正在进行5G新型网络架构、关键技术研发、验证5G技术方案,同时推动5G技术标准化和技术方案试验落地,制定企业技术规范,为中国引入5G移动组网提供技术指导,全面支撑中国5G发展。
此前中国电信已提出了面向CTNet2025的5G网络架构,将通过统一的云化虚拟资源池、开放的通用协议和接口、网络能力和业务协同编排、多网融合以及深化IT与云计算能力,实现5G网络能力。
除了上述之外,中国电信还联合垂直行业合作伙伴,合作研发5G创新示范应用,提供面向垂直行业的5G创新解决方案。为此,中国电信已经建立了5G联合开放实验室,通过开放实验室联合合作伙伴,从业务、技术和网络部署等多个层面研究和推进,共同打造5G生态链。
在物联网方面,中国电信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NB-IoT网络,面向物联网应用持续发展。 比如,中国电信联合华为与深圳水务集团发布全球首个NB-IoT智慧水务商用。
在行业应用方面,中国电信联合国家电网启动基于5G切片技术的电力通信应用研究,灵活高效地为垂直行业应用定制虚拟化切片通用或专用网络,加大垂直行业应用研发力度,实现一网多用,构建全新5G产业生态圈。
在车联网方面,中国电信携手行业伙伴,共同推进车联网技术发展,推动从车载娱乐逐步向道路安全、辅助驾驶和智能交通的演进。例如中国电信携手百度、大唐电信基于车联网无人驾驶研究,助力中国智能交通。此外,中国电信还将持续推动MEC(移动边缘云计算),促进传统网络灵活性。这些研究包括MEC关键技术、MEC设备合作、系统组网测试验证以及现网应用部署,而中国电信将借助MEC助力工业互联网,打造智能化网络开放平台。
(文\通信世界记者 黄海峰)
中国联通:
千兆无线+5G试验,拉近与2020年距离
“5G不仅是一个技术变革,更是产业融合跨界的拓展,生态重构的机遇,充满了想象空间。”在不久前举行的LTE/5G研讨会上,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再次指出5G的定义。
经过了前期的技术研发和场景探索,2017年全球各大运营商在5G规划与部署上加快了速度,国内运营商与产业链进行的5G试验也逐步推进,中国联通也对5G研发投入了巨大的技术与产业合作资源。目前,中国联通正在积极试点5G,瞄准2020年商用的时间节点。对于不同的生态构建,针对eMBB等场景应用打造新生态,在上海已建成规模较大的移动物联网网络。针对边缘云建设,通过SDN/NFV技术进行DC化改造,中国联通也是开源项目CORD非常重要的承载者,正积极推动M-CORD的发展。
在技术上,中国联通已经针对5G切片等技术加大研发。在唐雄燕看来,面向5G时代,网络切片是基本的要求,需要引入SDN/NFV技术,MEC也满足了大流量的基本需要。不仅核心网,无线接入也将朝新的方向发展,新的网络体系不但意味着CU/DU的分离,还有DU/AAU的分离,同时白盒、开源、5G传送承载网都需要重新进行构建,所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技术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此外,网络运营的组织管理模式是云化、虚拟化、软件化,业务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联通也为此加大了与5G生态圈产业各方的合作力度。
中国联通在2017通信展上进行了基于三类典型应用场景的业务展示,分别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以及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用户可以在现场体验到利用5G低时延技术精确控制机器人,利用5G大连接技术智慧解决移动冷链的难题,利用5G网络大容量大流量等特性支持8K视频、AR/VR、车联网等全新技术及应用场景。
目前联通在全国50个城市试点的千兆无线网络已经在海南商用,通过应用三载波载波聚合、4x4MIMO、256QAM调制方式等3种新技术,“千兆无线”可以实现1Gbit/s的峰值速率,为无人驾驶、联网无人机、智慧交通等大规模技术革新奠定了基础。据联通无线专家表示,千兆网络使得4G小区峰值速率从150M提升到接近1G,极大地支撑了联通与OTT等合作伙伴在流量释放、高清视频等业务上的合作。为了强化用户体验,联通还专门针对对网络卡顿、时延等做了很多优化设计。
记者在海南时通过采访得知,联通利用3CC+256QAM+4T4R技术,在现有50MHz LTE频谱上,联通实现了单小区峰值吞吐率975Mbit/s的千兆网络标准,是一部分5G技术在现网上的提前应用,为更多高带宽应用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在联通看来,5G到来之前LTE面向千兆持续演进可满足未来2年发展窗口的用户体验和新业务升级诉求;5G到来后,5G用户将主要来自4G用户迁移,4G优质体验黏性更利于本网用户的忠诚迁移。
为了培养用户的5G消费习惯,联通也提前在千兆无线网络上做了规划,希望借助更高速的网络,一方面提升用户体验,对于单用户,千兆速率可支撑秒级电影下载、VR/AR等高体验要求业务,满足4G高端用户的准5G体验升级诉求,同时有利于在未来4G/5G协同共存构建一体化优质体验;另一方面还将提升网络覆盖,对于小区边缘用户,可改善弱覆盖和室内深度覆盖,提升小区边缘用户体验速率,实现随时随地观看高清视频。
(文\通信世界记者 鲁义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