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看了很多书,可是一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还是不知如何下手。你能给
我一个万能框架吗?这样我遇到问题就可以马上找到思路、直接套用,再也不用让大脑去神游和不知所措了。
我想了想,总结出了这个框架:
3个圈、1棵树、1横1竖和1个塔。
-
3个圈:
What-Why-How
,遇到问题时首先使用的、最
底层、基础的思考方法。
-
-
1横1竖:四象限矩阵
,用来分类和判断优先级,进行经营决策。
-
它们都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模型,可以拿来即用。更为关键的是,它们可以
灵活地组合使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我们的思考更加严谨、有逻辑、有结构、有条理
。
3个圈,从内到外,分别是
What、Why和How,代表思考问题的三个圈层。
What-Why-How是一种思维工具和思考框架,当我们遇到问题时,通常最先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它是一种底层的、基础的思考方法,能帮助我们深入
理解问题本质、定位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法
。
通过这3个圈,我们基本就搞清楚某个问题的前因后果、前世今生,并且对解决有了基础的思路和大致的脉络。
通过
What-Why-How思考清楚了问题的底层原因和脉络之后,就需要拆解问题了。拆解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亨利·福特说过:"
不要害怕问题。如果问题足够大,它将需要你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来解决
。"
同样的,杰克·韦尔奇也说过:"
最好的方式是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然后逐个击破
。"
拆解问题的最好工具就是逻辑树
。什么是逻辑树呢?
我们都知道,一棵树都具备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它们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我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
将复杂问题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层层拆解后,父问题、子问题、孙问题就会形成像树一样的结构,这样我们就能把事物的逻辑梳理清楚,这就是逻辑树。
所以,逻辑树是一种结构,通过它,即使一个问题再复杂,我们也可以把它一步一步解剖出来,
纵览问题全貌,看清问题的各个元素,辨别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跟踪记录问题的不同层次,知道哪些问题属于哪个范围。
在上文中,我们介绍了思考问题的基础“What-Why-How”,与此对应,逻辑树也分为三种类型:
“What”树、“Why”树和“How”树
。
-
希望将复杂问题点具体化拆解的时候可以使用“What”树,它有助于我们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缩小化、步骤化和模块化,能够找到问题的发力点,让我们
有动力和抓力入手解决问题
。
-
寻找原因的时候可以使用“Why”树,
每个问题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和逻辑,通过拆解,我们可以
逐步剥离问题的表象,触及问题的核心
。
-
寻找解决方法时可以使用“How”树,它
有助于我们
制定更加具体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
拆解之后,就可以通过小问题的逐步分析,最终做出决策,把问题解决掉。
做决策的最好工具是一横一竖。
什么是一横一竖?
一横一竖进行交叉,当交叉点落在中心时, 就形成了四象限式矩阵。
这种矩阵能将影响问题的所有要素
简化为两个指标或要素
。
一个指标或要素用横轴表示,另一个指标或要素用纵轴表示,再
将每条坐标轴根据一定的标准一分为二,
就可以将所有的事物或信息装进这个四象限里,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矩阵的关键作用就是
可以将复杂的信息进行简化,非常简洁、清楚地对象限中的对象进行分类,并且可以确定不同分类的优先级,区分不同事物、业务、产品、工作等的重要度和紧急度。
由于矩阵最大的特点是融合了
分类和优先级
,因此它是
用来进行经营决策的好工具
。
比如,
-
对工作进行紧急度和重要度的分类,确定工作安排的优先级。
-
对产品进行贡献度和成长性的分类,确定产品开发的优先级。
-
对业务进行规模和增速的分类,确定资源投入的优先级。
做出决策,问题解决之后,我们通常还需要写作、汇报和表达。
写作、汇报和表达的最好工具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由麦肯锡公司的芭芭拉·明托提出,
它强调将信息以金字塔结构组织,从最重要的核心观点开始,
将中心结论、论据和资料进行结构化组织,使我们的表达更加清晰,更加有逻辑,更加一目了然。
它将信息分解为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信息经过严密的逻辑组织在一起,逐层递进,上下左右秩序井然,结构清晰。
通过金字塔原理分析的东西,往往结论坚定、论据充分,牢固性好,可靠性高,很难被别人攻击。
使用金字塔原理,需要遵循“
论证类比
”的原理。
1. 论:结论先行。
也就是在写作和表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