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女间生理性喜欢,这些反应真的很明显 ·  18 小时前  
鱼羊史记  ·  女人想你了,会给你发这4句话,别不懂!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故国不复,谁家河山:南宋使臣范成大记录的中原风物志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3-03 10:54

正文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在虎头蛇尾的隆兴北伐之后,宋国由于新的军事失败,导致宋金两国的外交条款出现了新的修订需求。 此外,宋金两国的外交关系中还有一些模糊地带尚不明朗,比如宋朝君主要以何种礼节接受金国的国书,就是当时悬而未决的事项之一。


这样的任务,必须有新的背锅侠去替宋孝宗执行。



于是在1169-1170年前后,宋孝宗有了以要求归还皇陵的名义,顺便遣使向金国君主当面提出修改受书礼仪的想法。 在筛选了所有的备选使者人选之后,范成大成为了光荣的使者( 背锅侠 ),以书呆子的倔强,或者说是文人的豪情,为皇帝执行这项对于金国人而言是先斩后奏的外交任务。其实实力不足,心怀侥幸,妄图让对方承认既定事实是宋人外交的一贯风格,范成大也深知这次出行,有像苏武那样“啮雪餐氈”的被囚禁待遇,但是范成大依旧无畏地上路了。



故都见闻:物是人非的中原大地


出发之后,一行人经过泗州,灵璧,宿州之后,基本上就进入了河南地界。 路过了当年张巡和许远保卫的睢阳城,还有商代大圣人伊尹的墓地和祠堂,以及北宋的南京商丘之后,怀着紧张,激动而屈辱的心情,范成大等人终于来到了本朝久违的故都东京。由于范成大默认这可能是他生平的最后旅途,所以一路上格外庄重严谨,尽可能多地为本次出使留下各种文字记载。


即将踏入的东京城,也会唤起他们对靖康之变的耻辱的巨大反应。



还没有进东京城,范成大就发现道路缺乏维护,只剩下残垣断壁和荒草凄凄的景色。 经历了南宋初年的数次争夺之后,此地的市容面貌大不如前;据说是建立在信陵君魏无忌故宅上的大相国寺,此时鸱吻破损,飞檐褪色,在金碧辉煌的程度上完全无法和北宋时代相提并论。


按照《东京梦华录》的说法: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百姓交易,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三门皆动用什物,庭中设彩幕露屋义铺,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

虽然山河易主,一月数次的集市被保留了下来。 只是范成大看到,这里出售的货物变成了幔笠胡帽,胡琴,羔羊裘和狼皮帽等异族色彩的商品。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东京宫城居然得到了良好的维护。 “东角楼廊亦如画”,看起来比曾经更加贵气。听金人介绍之后才得知,这是海陵王完颜亮为了表示一统天下的野心,也为了方便指挥灭宋作战,于是将御用物品南迁,希望在灭宋之后也能在此居住,范成大听了觉得五味杂陈、一时语塞。



封丘门外的金水河中,散落着各种巨大的假山石。 宋朝随行人员中有人指出,这就是当年耗费巨大民力运送来的花石纲建造的假山。在宋钦宗即位之后为了表示清算前朝弊政,所以艮岳被拆,各种巨石被宋军当作砲石使用,即便如此,该发生的耻辱依旧不可避免,范成大看到这里,只能吟诗一句:


“谁怜磊磊河中石,曾上君王万岁山。”


和相对繁荣的大相国寺和巍峨宫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曾经繁华的城区被兵乱洗劫一空,满目疮痍,“惆怅软红佳丽地,黄沙如雨扑征鞍”。 城中一些空旷地带,甚至有人开始种菜来养活自己。


一些蓬头平民,看到宋朝使者的轺车经过横跨汴河的天汉桥时,围上去哭着问范成大: “官军何时来收复失地?父老年年在等着天子的车驾返回此地,天子还记得没番百姓吗?”后来在经过相州时,还有步履蹒跚的老妪指着宋朝使者对其他人说:“此我家好官”,或者“此中华佛国人也”。



护送金兵看到这种情况,立马呵斥着将两拨人分开。 因为之前就有汉民给宋使透露金国情报,和宋使主动盗窃军情的案例发生。宋使在接待住所柔远馆中的一举一动,也受到金人的严密监视。其实在接待辽金使者时,宋朝人也会采取同样的保密措施,比如遮蔽车架的车窗,或者避免引导使者走经济繁华的地区或者军事重镇,以防止对方使者的窥探。所以范成大一行不便多说,只能忍着悲痛继续前行,将这一幕写在《使金绝句七十二首-州桥》中。


中原汉人的胡化倾向和各地民俗


即使宋朝官方想掩饰,即使范成大拼命留心少数遗老遗少的态度,使团也看到了非常不愿意见到的一幕: 和女真人汉化同时发生的,是大多数北方地区普通百姓的衣冠胡化,并且适应了新统治者,对宋国的态度也在悄然变化:


民亦久习胡俗,态度嗜好与之俱化。男子髡顶,月辄三四髡,不然亦间养余发,作椎髻于顶上,包以罗巾,号曰蹋鸱,可支数月或几年......最甚者,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自过淮以北皆然,而京师尤甚。惟妇女之服不甚改,而戴冠者绝少,多绾髻,贵人家即用珠珑璁冒之,谓之方髻。”

这还是有产之家的衣冠都已然胡化,男子要每月剃头三到四次。而那些赤贫之人则是蓬头垢面、蓬辫如鬼,不用任何冠帽或者发巾,而且还觉得很方便。


在金人占领初期,强制的剃发令引发了诸多不快: “河东、河西不随顺番贼,虽强为剃头辫发,而自保山寨者,不知几千万人”;但随着金朝统治的逐渐稳固,特别是对南宋收复失地不抱期待,一些汉人接受了金人的国俗,“今河东、河北之民,知朝廷不复顾念,已甘心左衽”,特别是金朝仿照宋朝开科取士之后,要求中官者髡发、左衽方可赴任,这就加速了民间习俗的变化,因此南宋会将一些归明或者归正的金国汉将也称为“胡人”。



除了市容和民俗,范成大很留心故地的经济发展,他敏锐的观察到了一个细节。 那就是金人在模仿宋人发行的纸币“交子”,制造自己的“交钞”。金人用发行的纸币兑换流散在民间的宋代铜币,然后将铜币送往北方储蓄,所以在黄河以南的地区,金人正在大力推行新发行的纸币。纸币分量轻,易于携带,但也容易伪造,金人开出了严格的禁令打击伪造纸币者。


印纸币除掠夺民间财富外,充实以南京为中心的燕山地区之外。 也许是金人认为黄河以南属于潜在交战区,日后即使宋军收复此地,他们获得的一般等价物只是对宋朝毫无意义的,只能在黄河南岸流通的大把废纸。范成大也冷静地将这一情报写入了行程录中。



当然到了数十年后的端平入洛之时,入洛宋军看到大相国寺依旧伫立。 但是经过蒙古围攻的开封已经是瓦砾一片,幸存的居民如幽灵般在废弃的城市里游荡。


冒险的献书之举


离开了令人伤心的故都之后,一行人的车马继续北上,路经了大量之前朝代的名胜古迹。 比如神医扁鹊的墓葬,至今仍有巫医从墓葬四周取土入药,声称药丸可以治病;在周文王被囚禁的羑里,文王庙的四壁已经倾塌,庙宇中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林木;在相州,使团碰到了当地郡守在迎娶一个出自完颜宗室的美丽女子,此女身穿金缕鹅红大袖袍,金履勒紫帛,正在和夫家举办融合了女真和汉地婚俗的隆重婚礼。


度过漳河之后,就是曹操的讲武城和所谓的七十二疑冢。度过了河北磁县之后,就是战国时代的赵国故城。每年春天,邯郸居民还会到城外的灵池陂台上祭祀赵武灵王。古城遗迹旁边,还有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合祀墓,至今也是香火不断。当年在金海陵王南侵宋朝失败之后,勇武的邯郸居民甚至准备起义迎接宋军北上,但不久之后旋即遭到镇压。范成大还在这里看到,有女真人在进行胡风的祭天禳灾仪式:

用一支杆子从白狗的后门穿过身体,然后将白狗撑在杆子上;在另一个杆子上绑着泡了酒的白茅,当地人告诉他,这是女真人用来祭天消病的办法,说明这里的风俗胡汉交融。


抵达当时的燕山城后,出现在范成大眼前的是一座气象巍峨的大都会。 维护良好的高级建筑物都有青瓦覆顶,街道两边郁郁葱葱,种满了柳树;城市中点缀着精致的汉白玉石桥和小小的亭台楼阁。当然,范成大也很注意观察金国内廷的宫廷礼仪和仪仗陈设:



大殿中庭中有200多个女真卫士。他们头戴贴金双凤幞头,穿着团花红锦衫,散手而立。 在仁政殿的东西两条回廊中,还有戎装整齐的金国武士:东廊中的身披红茸甲,手持金缠杆枪,黄色的旗帜上绘有青龙;西边回廊中的武士身穿绿绒甲,手持金缠杆枪,白旗上画着青龙;而站在殿下的则身披皂袍,手持弓箭。此外,金主还有幞头,红袍玉带,七宝榻,龙水大屏风、四壁帟幕,礼佛毯等汉式仪仗,此时的金国在宫廷礼节上已经基本汉化。只是范成大还是会出于挑剔或者嫉妒等因素,还是认为金主因为穷凶极欲,所以滥用民力,拼命搜刮宋人财富,但是对宋朝礼仪还是学的似像非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