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K电视大肆普及的客厅环境中,我们的有线电视信号还停留在480P清晰度,这就造成了我们电视硬件性能的浪费,因此,坐拥互联网资源的互联网电视业应运而生,在视频网站作为节目资源支持的互联网电视上,我们能接触更多更清晰,选择也更全面的影视资源,但是即便是网络上的资源也没有几家拥有4K节目的资源,这是为什么呢?究竟是什么限制了视频网站上的节目资源质量?
优酷视频资源最高为会员才可以享受的1080P清晰度
目前热播的鬼吹灯网剧为腾讯视频独播同样只有会员才能享受1080P清晰度
而对于电脑平台来说,以目前我国的网络环境,主流的视频网站资源清晰度一般为256P-720P左右,还远远无法满足主流显示器1080P分辨率的硬件效果,就更不用说现在客厅环境中肆虐的4K电视了,其实造成这种情况,也是视频网站不愿意看到却无能为力的,这涉及到了十分庞大的比特成本问题。
而要了解视频网站上视频传输的原理,就要涉及到一个名字“比特率”这是比特成本中比较要的一环,接着就给大家简单的解释一下。
码率也叫比特率,表示经过压缩编码后的视音频数据每秒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即把每秒显示的图像进行压缩后的数据量,一般采用的单位是"KB"即千位每秒。
视频文件清晰度及占用空间表
一般来说码率越大,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但文件体积与码率是成正比的。所以几乎所有的编码格式重视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码率达到最少的失真,围绕这个核心衍生出来的固定码率与动态码率,都是在这方面做的文章:
固定码率:指文件从头到尾都是一种码率,这是以固定文件大小为前提的压缩方式。
动态码率:指没有固定的码率,压缩时根据视音频数据即时确定使用什么码率,这是以质量为前提兼顾文件大小的压缩方式。可能很多人都发现,在视频网站上观看节目时,许多节目在进度条位置加载一段之后就停止不动,如果跳转至进度点进度位置,会重新加载,这种分段式的视频衔接模式,也是为了节省带宽。
平均码率:通常是指数字音乐或者视频的平均码率。例如如果说一个MP3文件的平均码率是128kbps,就是说,平均而言,每秒钟有128,000比特被传输/解码。码率并不是衡量音频/视频质量的唯一标准,例如一些其它的格式,比如wma和ogg格式都可以在和mp3文件同样的平均码率下提供更好的声音质量。
可以看到网上视频的质量相对本地视频要差很多,这也是为了节省带宽而做的虚标
WEB端视频服务器分为三类技术,务到利网络视频服务技术从传统的AVI、RM、WMV、MPEG等早期流媒体视频服用Adobe公司的Flash媒体服务传输经历了大概5个年头,从FMS视频服务器到Flash技术使网页间实现P2P传输成为可能,差不多也经过了5年时间。FMS的出现使大规模视频服务成为了现实,但是,其高额的服务器带宽负载成本仍然一直被行业内部所诟病。直到P2P技术出现之后这一状况才有所改观。
三种比特位服务器技术
比特位换算KB的方式大体计算相关数据,其表示的数据间关系是一致的。首先,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几点问题:
1、通常一个在线观众要流畅的观看标清视频需要大概30k~40k的带宽流量。
2、带宽的换算方法是128k的流量需要1M的网络带宽。通常我们家庭网络带宽所对应的下载速度一般为,2M带宽约为256KB/秒下载速度,4M约为512KB/秒,8M-10M约为1024KB/秒。
3、同样,服务器所要负载的带宽也是按可承载的最高并发流量计算出来的。并发流量是指同时访问资源的流量值,如果是利用FMS技术,要想满足并发流量的需求就需要将流量累加。例如,100人同时访问视频资源则可计算出:100人乘30k约为3000k;3000k除以128k/M约为23.4M如果网站的视频观众最高并发量时达到100人,就需要至少20M的带宽,如果网站的视频观众最高并发量时达到1000人,就需要至少200M的带宽,像腾讯、优酷等网站的数据量级与浏览量可不是几百万就能搞定的。
目前,国内正规服务器提供商常规配置的100M带宽费用约10万元/年。由此可计算如果网站最高并发量预计达到1000人,服务器带宽成本至少需要20万/年以上,如果达到5000人,则至少需要100万/年以上的费用。以上测算均为粗略理论值,并且是满负荷计算,在实际运营中服务器不会仅考虑满负荷和理论情况,大都在该基础上采用成倍数量级的服务器带宽资源来保障运行安全,这就将网站运行的成本推向了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
随着人数的增加改变,只有少量的用户信息交互增加。因此,FMS模式下用户量越多压力越大,而P2P模式下用户量越多越好,面对用户增加就呈现了两种不同的局面。目前移动市场的高速发展和国内带宽流量的逐渐放宽,视频节目用户需求已经呈现明显的高强度需求。高迸发量的多元化视频服务逐渐解冻,高资金门槛的瓦解正显现了这一趋势的冰山一角。
所谓编码就是将拍摄出来的视频源文件,编译成另外一种格式从而减轻视频文件的“重量”,让网页视频资源播放是产生的数据吞吐量减少,更加高效的和流畅的播放视频,视频流传输中最为重要的编解码标准有国际电联的H.261、H.263、H.264,到现在的H.265编码格式,简单来说,优秀的编码格式,优化了视频的处理步骤,下面我们来看一组H.264与H.265编译的对比图,这样表现就比较直观了。
H.265编码与H.264编码对比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简单的将两种编码格式理解为两个画家在画画的过程,我们看到H.264格式下是将视频画面分成小区域来进行编译的,需要渲染的过程较为复杂,所以文件体积较大,而H.265则是将相近颜色与背景虚化计算出来,需要重点显示的地方进行细致编码,这样有选择的编码能将视频文件体积降低50%左右,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提升,也给储存文件和网站播放的码率提供了从视频源头入手的优化。
H.265旨在在有限带宽下传输更高质量的网络视频,仅需原先的一半带宽即可播放相同质量的视频。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智能手机、平板机等移动设备将能够直接在线播放1080p的全高清视频。H.265标准也同时支持4K和8K超高清视频。可以说,H.265标准让网络视频跟上了显示屏“高分辨率化”的脚步。
H.265编码格式
虽然现在现在1080P清晰度以上的视频资源还较少,但是众多设备厂商,现在已经开始普及H.265编码技术,主流的电视及高清机顶盒都搭载最新的解码H.265视频的功能,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