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到哪里都是“我”,“我”永远是中心。当这种自我中心的人成了经营者,当了领导人,他的部下很快就会坠入不幸的境地。——稻盛和夫
"甬立潮头 专精特新 解码宁波企业新质生
产力"论坛
暨宁波盛和塾成立大会
1月16日8点直播 敬请关注
常有这样的情况,公司成功了,股票上市了,经营者就认为这一切都是靠自己的才能。
“
我成为富人是理所当然的
”
,从而心安理得地获取巨大的资本收
益,这样的人常有耳闻。
但这就大错特错了。
得天独厚、具备稀世才能的经营者必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
究竟为什么你会被授予这种才能?
”
所谓才能,应该这样考虑,是为了指引集团走向幸福,上天赋予领导人的资质。
这种资质,没有非给你不可的必然性,其实给别的人也行。
那么,被授予这种才能的人,就应该为社会、为世人而运用这种才能,而不可以把才能只为自己所用。
要成为集团领袖的人物不可以把自己看得太重。只有把自己搁在一边、优先考虑集团利益的人,才能充当经营者。
*
摘自《特别认真地生活》曹岫云 译 中信出版社出版
常有人问我:“公司到底是谁的?”每当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公司的意义就在于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面的幸福。”
接着我还会说:“公司的存在是为了客户、交易对象、地区社会以及企业周围所有相关的人。”
当然从商法上来讲,公司是股东的。最近常有人主张“股东主权论”。他们认为:“公司是股东的,谋取股东利益才是公司的唯一目的。”
其中有的股东大量买入股票,要求“更多的分红”,要求“精简员工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但是,京瓷从创业到现在,从来没讲过“公司的存在是为了股东”这样的话。但这绝不意味着轻视股东。
如果有股东认为这是“岂有此理”进而来抱怨的话,我会对他们这样解释:
“我想把公司做成让员工们安心、让员工们开心工作的企业,做成得到社会广泛信赖和尊敬的优秀企业。
这样做的结果就能获得优异的业绩,从而提升公司的价值,这应该也是股东所期待的。
”
从这个意义上讲,
经营者首先有责任让自己所率领的团队获得幸福。
*
摘自《特别认真地生活》曹岫云 译 中信出版社出版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所谓商才、才智,在开展商业活动时,所需要的战略战术,这些都有很高的要求。
另外,在技术型的企业里,技术人员首先必须拥有优秀的才能。
但是,在讲到商才、才智、才能之前,经营者作为企业经营的领导者,是否具备相应的高尚人格,这是最重要的。
领导人既可以把集团带向成功和幸福,也可能把集团带进失败和苦难。
既然是领导人,就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必须率领自己的团队走上真正幸福的道路。
考虑到这一点,我认为领导人应该具备的人格素质中首先是谦虚。
越有才能,越应谦虚和正直。
进一步说,就是不要把自己个人看得过重。
也就是说,
领导人应该大公无私,把个人利益暂且搁在一边,必须思考集团的幸福是什么,并为此而采取行动。
人难免会从对自己是否有利出发,对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也是人,往往也会根据自己的利害得失下判断。这样就对集团不利。
作为企业经营者,就应该把爱己之心、利己之心稍稍搁置,首先考虑对于集团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利己主义的领导人,当企业成功时,他就会产生错觉:“成功是靠了我的能力”,“是因为我具备的技术才干”。
然后就会想,“我当富人,我发财是理所当然”,“我当然要过奢侈豪华的生活”。不论到哪里都是“我”,“我”永远是中心。
当这种自我中心的人成了经营者,当了领导人,他的部下很快就会坠入不幸的境地。
因此,凡事把自己放在首位的人都不适合当领导人。如果只是自己个人,可以随心所欲,优先考虑自己或许情有可原。
但是在政治领域,在企业经营领域,不管是什么集团,想要当“领袖”的人,就不能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
需要拿出勇气,即使牺牲自己个人的利益,也要优先考虑自己率领的团队如何发展。
*
摘自《特别认真地生活》曹岫云 译 中信出版社出版
在做出某项决定的时候,哪怕夹杂些许私心,都会影响判断的正确性,结果就会导致错误和失策。
人心往往偏向于利己。
如果大家都把对对方的关心和体谅抛在脑后,而把
“
私
”
字放在首位,那么就得不到周围人的帮助,工作也不可能顺利推进。
而且,这样的想法,会使团队的道德衰退,活力减弱。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抑制
“
只要自己好就行
”
的利己心,在判断事情时,经常自问自答:
自己做人是否正确,是否夹杂着私心。
说得直接点,就是
“
在进行思考时,把自己
‘
归于无
’”
;
再说得极端点,就是
“
在进行思考时,要
‘
牺牲自我
’”
。
这便是我所强调的
“
戒除私心才能正确判断
”
的含义。
我在创立第二电电时,每天睡觉前,都会反复地严厉质问自己是否做到了“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而其原点便是该条目。
不要把“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判断基准,而应该考虑“是否客观公正”。若想成就事业,这点至关重要。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才能戒除私心做出正确判断呢?我在这里教大家一个技巧。在问题出现的一瞬间,脑子自然会立即思考“怎么办”,在得出结论之前,在心中喝止自己“且慢!”
然后试着深呼吸,接着想:“对了,稻盛先生说过‘试着在思考时把自己归于无’。
”
于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重新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势必能够获得最佳答案。
企业高层如果充满私心,就会做出错误判断,进而会给公司的将来埋下巨大的祸根。仅凭这一点,就能看出“戒除私心”的重要性。
*
摘自《京瓷哲学》周征文 译 曹岫云 译校 东方出版社出版
【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