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Q1:今年增速高的企业很多,您有没有统计过这些高增长企业的特征?
A1: 一方面是有规模诉求的中小房企,另一方面是布局在三四线的房企,他们的增速基本跑赢房企的平均水平
Q2:有篇文章中测算货币化棚改买房的比例平均不到20%,这样来看货币化棚改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较小?
A2: 这个数据偏低,我们测算去年有3.1亿的成交量来自棚改,占全行业成交量的比例在20%左右,在三四线城市会有30%。我觉得对市场的影响还是存在的。
Q3:目前房地产销售势头良好,从未来看需求还有空间么?
A3:未来出现像2016、2017年这样高速增长的概率的确不高,但我们判断未来在高位震荡的概率比较大,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需求还是比较稳定的,改善型需求、刚性需求、城镇化带来的需求稳定。
Q4:开发商对于后续去化态度如何?价格会否让步?
A4:从市场情况和企业心态来看,2017年一些企业对限价存在放松幻想,导致有些公司颗粒无收。从现在来看,很多企业已经接受限价是中期策略,基本都在加大力度出货跑量,当然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本地房企还没认识到这个问题。主流房企基本是以跑量、回笼现金为主的策略。
Q5:今年地产公司融资成本显著上行,请问您怎么看待百强房企的信用风险?
A5:百强房企的现金充裕度、现金短债比都处在可接受范围内。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和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数据都很漂亮。存在扩张诉求扩张的房企可能存在资金面紧张的问题,如果单单保持稳定发展,房企资金面是没问题的。总的来说,信用风险较低。
Q6:您如何从住建部“30城”看下半年政策环境?
A6:上半年底集中、密集出台政策,例如长沙调控版本基本上把能够想到的窟窿都堵住了,包括货币化棚改的变化。上半年销售很好,很多地方在抢房子。让中央有打压房价的可能,所以判断下半年政策可能会收紧。现在分城施策,中央层面下半年统一调控概率不大。更多还是地方政府谁的房价冒头了,谁出政策。这两天关于房产税的说法又出来了,我个人觉得不见得在政策创新上有什么做法。
Q7:政府限价是从利润率角度来考虑么?
A7:只有三四线政府会从利润率角度来考虑限价。一线、强二线城市政府是从均价稳定的角度来考虑,不会考虑拿地成本。而实际上现在一二线土地拿地价格是在往下走,比前期高点下来不少。从溢价率来讲,土地主战场在三四线,之前几百块钱,现在大型房企往三四线走,大型房企进来后把土地价格翻了一番,本土企业叫苦不迭。三四线城市土地溢价率上升抬高了全国平均水平。
Q8:您觉得地产开发商的护城河是什么?
A8:主要房企追求规模,有了规模,就有了资金,有了土地,有了人。一旦格局固定下来,小企业想做大基本不可能了,这大概率是不可逆的过程。
Q9:今年上半年百强房企拿地和现金流现状如何?
A9:拿地相对谨慎,开工相对积极。一二线的土地市场均价在回落。从趋势上来看,今年拿地力度比去年弱,前十强新增货值占比高过销售占比。
Q10:您对货币化棚改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