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京大学
这里是南京大学官方公众号。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我们为您带来最鲜活的南大资讯,邀您一同见证这所百年名校的厚重足印与前行目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嘉新闻  ·  突发!世间将再无松下电视 ·  16 小时前  
江西市场监管  ·  事关特种设备,节后复工复产安全先行! ·  19 小时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这一轮科技爆发缘何并非由院士、杰青、长江学者 ... ·  20 小时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这一轮科技爆发缘何并非由院士、杰青、长江学者 ... ·  20 小时前  
重庆之声  ·  关注丨时间定了!都将上涨 ️ ·  昨天  
重庆之声  ·  关注丨时间定了!都将上涨 ️ ·  昨天  
Tech星球  ·  用AI搞钱,春节狂赚10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京大学

南大科普进社会 | 我南这部纪录片获“典赞·科普江苏”年度十大!

南京大学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12-19 17:29

正文

近日,“典赞·科普江苏”2024年度科普成果评选结果正式公布,评选出年度十大科普图书、十大科普视频。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完成的青藏科考纪录片《穿越两亿年》入选年度十大科普视频



青藏科考纪录片《穿越两亿年》


“典赞·科普江苏”2024年度科普成果评选结果


科普视频类



序号:10


成果名称:《穿越两亿年》


作者沈树忠、丁林、张以春、史宇坤、陈孝政、张华、徐海鹏、王向东、封丽、薛亚林、张家东、苏铜、吕文君、黄文佳、蒋鹏峰、王金淼、贾伟、孙文川、张淑、段华民


完成单位或所在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019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沈树忠教授领衔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专题项目《深时特提斯生物与环境演变》立项实施。在项目支持下,五年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多次组织野外联合科考,百余人次踏上青藏高原,开展青藏高原石炭—二叠纪地层古生物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科考队在藏北羌塘的大雪中坚持工作


与此同时,专题团队还策划、制作了《穿越两亿年》青藏科考纪录片,近距离跟踪拍摄科学考察全过程,展现最真实的科考风貌和地学科技工作者追求科学勇攀高峰的精神。

从2017年开始,第二次青藏科考地层古生物团队多次奔赴海拔5000米以上的无人区进行科学考察。2020年9月,制作团队和科考团队先后深入藏北羌塘无人区热觉茶卡等地,通过航拍、纪实、采访、360直播等手段全景记录科学家们的日常野外工作和生活,积累素材达2000G。2023年,制作团队再次随科学家团队深入喀喇昆仑和羌塘木实热不卡及班公湖等海拔5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地区,深度记录科学家科考全过程,两组摄制团队历经36天纪实拍摄,真实还原了科学家一线科考的状态,展现了科学家们不畏艰难、拼搏奋斗的科考精神。

科研团队奔赴青藏

《穿越两亿年》全景记录了10大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中的任务七专题六的科考过程。该专题负责人为沈树忠,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以春研究员多次组织实施无人区考察,参与此次纪录片拍摄专家包括地层古生物专项任务的研究员、副研究员、博士生、硕士生等近20人。纪录片用最逼真的镜头,零距离追随科学家的脚步,记录下科考前沿的珍贵瞬间,带领观众从科学家的视角重新认识青藏高原。

科研途中

这部纪录片不仅是科学传播的重要案例,更是科学家与纪录片团队协作创作的典范。它首创性地将专业科学知识与纪实手法融合表达,近距离跟踪拍摄科学考察全过程,展现最真实的科考风貌,使科考过程既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又具有广泛的公共性。这也是科学传播领域中科学家团队与纪录片制作团队的首次深度协作,是对科学传播新模式的可贵探索,科学家们通过镜头,向公众展示科考工作和科研发现,让公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科考中的发现

高原采样

青藏科考纪录片《穿越两亿年》入选年度十大科普视频,是对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普工作的重要肯定,也将推动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普事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今年5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未来,南京大学将继续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科普资源投入,拓展科普渠道,创新科普形式,以更加多元化和互动性的方式,让科学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精彩荐读

点击图片阅读:

南京大学⇋牛津大学:共建出土文献研究中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