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摇滚客
80万都市青年的精神食粮。每晚10点,用摇滚的态度,成全你所有的不甘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鸡西新闻网  ·  冰雪消融期,这些要注意! ·  昨天  
中国安全生产网  ·  项目部一致好评!这本安全管理服务手册,值得收藏! ·  3 天前  
佰赞咨询  ·  佰赞师资-冯南石 ·  3 天前  
防骗大数据  ·  紧急拦截!24万元现金保住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摇滚客

这种大咖云集的华语烂片,很多年没见过了

摇滚客  · 公众号  ·  · 2020-11-16 21:41

正文


今日BGM,《狮子山下》,罗文


大家好,我是小爱。

上周末刘德华的新片《热血合唱团》上了,之前我和大家一样都挺期待。

这部电影由华仔主演,投资并担任这部电影的监制,而且还是讲述关于追逐音乐寻找自我的故事。

就凭这一点,对不少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包括我在内。

因为听起来是个票房黑马的料子,业内还指望这片子能拯救下最近低迷的电影市场,能够让票房大赚一笔。



但没想到,电影在上映后的风评却不怎么样,网上一片怨声载道,甚至将其归之为“烂片”行列。

上线几天,票房才刚刚过千万,上座率全面崩盘。

豆瓣刚刚开分时只有区区的4.6分,参与评价的人也不多,后来才勉强上升到4.8分。



我不信这个邪。

有华仔坐镇, 还有香港老牌艺人卢冠廷和雷颂德助力,就算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吧。


然而,我错了。

去电影院看《热血合唱团》的过程,味同嚼蜡,味如鸡肋,如此乏味,每一分每一秒都极其煎熬。


我实在好奇,华仔在监制这部片子的时候,是如何允许从故事情节到人物设置再到最后的结局,由里到外都这么扯淡。

国产片里关于音乐题材的电影本来就很小众,稀缺,可以说几乎是空白的状态,没有拿得出手的好作品。

不像欧美电影界随手一砸就是一大把,印度电影就更不说了,属于不唱歌不跳舞就难受的那种。

《热血合唱团》这么一整,让我对这种音乐题材的国产电影很难再抱有期待。


别的先不说,就这个合唱团的故事简直是松散无力的典范。


仿佛是看了一场强行灌输情节的幻灯片,尬出天际。

国际知名合唱团指挥家严梓朗 (刘德华 饰) 为帮助恩师,决定从美国回到香港,去教一群学校里的差生合唱。

他们都是被迫加入合唱团,需要用九个月的时间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最终在音乐中完成了自我救赎,迈入人生正轨的第一步。

是不是似曾相识?

乍一看,和《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大差不差吧。

但这种热血励志的故事类型如果拍不好,就太俗套了。

故事从开头到结尾发生的所有情节,没有前因,没有为什么,就是一种编剧的自我意淫,硬是赶鸭子上架硬拼凑上去。

为什么要组建合唱团?为什么要有非赢不可的比赛?为什么要从三所垫底的学校选出这些孩子?

种种疑问,没有一个必要的解释。

这些事莫名其妙就发生了,就用几句没有说服力的话一笔带过,算给了交待。



并且莫名其妙的情节数不胜数。

这些问题学生大部分最初是抗拒唱歌,或者对音乐根本无感,整个队伍人心涣散,没有丝毫凝聚力。

结果因为几句话,一两件互帮互助的小事,就瞬间变成齐心协力的大家庭了?

每个人都在自我感动式给彼此打鸡血,却没有一个理由说明他们到底图什么,出于一个什么样的动机或者共同目标?

反正就是一下子亲如兄弟姐妹,和谐团结,情比金坚。



人物的塑造更是一塌糊涂。

这帮学生是需要重点刻画塑造的角色,因为他们每个人身上存在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合唱团迫切要克服解决的事情。

他们是几乎被学校和社会抛弃的年轻人,有着不同的原生家庭,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缺点和优点。

要是用心着重去塑造的话,故事性会丰富延展许多。

可是导演和编剧选择用标签化来快速解决。

压力山大喜欢音乐的富二代学霸,大舌头喜欢偷东西的单亲家庭小孩,母亲经常被家暴所以喜欢打架的不良少年。


生活穷苦却喜欢玩cosplay的二次元少女,因为缺爱所以视谈恋爱如命的姑娘,还有一个不知道什么原因就自闭了的怪女孩……



这就是导演和编剧眼里当下年轻人的问题。

一个脑门上贴个标签,几个闪回的片段,完事了,人物就算介绍过了。

连纸片人都算不上,全是背景板。


我最受不了的是这部电影无时无刻不在强行煽情,强行感动,强行升华。

怎么看怎么都像是在消费“音乐梦”。

前面说到这些问题学生,无论他们原生家庭有多么糟糕,他们的心理有多么叛逆。

严梓朗一来,所有的问题都不费吹灰之力,迎刃而解。


有的是间接醒悟,有的是直接听了严梓朗说的几句鸡汤,就如同醍醐灌顶,自我解脱,整个人都阳光了。

离开合唱团出国留学的富二代学霸能专门坐飞机赶回香港,痛哭流涕哭到不能自持得看比赛。

喜欢的偷东西大舌头小孩突然悔过,对严梓朗崇拜无比。

不良少年因为有富二代学霸的帮助,一下发愤图强从个位数考到七十分,连他向来懦弱的母亲也变得自力更生。

二次元少女发现每天对她骂骂咧咧逼她辍学打工,喜欢酗酒的父亲居然也会支持她的爱好。

每次分手都想自杀的姑娘,在严梓朗安慰几句后,就再也不缺爱了。

自闭症女孩也是因为严梓朗的几句鼓励而不那么自闭了……

我感觉严梓朗不是什么著名指挥家,而是从天而降派来拯救这些“堕落”孩子们的天使。


严梓朗这个主角也有很大的问题。

他曾在美国撞人逃逸,也是想趁这个机会回香港避风头。

因为看到这群孩子们能改过自新,变得积极向桑,他自愧不如,认为自己不如他们。

于是他毅然决定在比赛前回美国自首,完成所谓灵魂的洗礼净化。

这一套互相救赎玩的,淋漓极致的假大空。


最后一个情节,这群学生们在合唱比赛中自由发挥,展现真实的自我。

那一段强行加入的Rap,我真不想评价了,谁看谁知道。

电影里的观众听得是泪流满面。

现实里的观众看得是面无表情。



还有严梓朗在机场的候机室对着手机屏幕,隔空指挥直至比赛结束。

周围的路人仿佛纷纷身临其境一般,与严梓朗产生共鸣。

该说不说,我都替他尴尬。

安排这种情节根本就是自我陶醉的感动。



特别想单独说一点。

为了突显学生们之间固若金汤的友谊,富二代学霸出国前合唱团的小伙伴们集体来送行。

不良少年因为太过不舍,追着富二代的车边喊打鸡血的口号边跑。

严梓朗冲上去拦住,被激动的不良少年一拳打到在地,此时大家的情感仍然沉浸在分别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太牛逼了……编剧真敢写……

我的确应该提前备好纸巾,因为真的会尬到哭。

其实在国产电影里,音乐题材一直不怎么吃香。

原因有两点,一个主观,一个客观。

主观原因就是现在大多数制片方都在争相追求电影的商业价值,都想赚快钱。

音乐电影还是偏文艺的,既要音乐好,又要故事好,制作周期自然要比商业电影要长很多。

如今连讲好一个故事都难,谁还会静下心来去琢磨怎么去创作好电影里的音乐。



客观原因就是我们本质上还是不怎么发自内心欣赏音乐题材的电影,换句话说,这种题材不热门,不够大众化。

我们还会调侃印度的电影,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

这是他们的传统,也是他们的特色。

实际上多看几部优秀的印度电影就会发现,他们电影里音乐与故事的结合,实在是比我们强太多。

而且他们每火一部电影,电影里的歌曲也会跟着风靡全国。


同样还有欧美市场的音乐电影。

他们有“百老汇”这个老厂牌在,从音乐剧到音乐电影,大众也都喜闻乐见。

像《爱乐之城》这样一部音乐电影各大电影奖项拿到手软,或许我们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应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鸡西新闻网  ·  冰雪消融期,这些要注意!
昨天
佰赞咨询  ·  佰赞师资-冯南石
3 天前
防骗大数据  ·  紧急拦截!24万元现金保住了!
3 天前
微信公开课  ·  你好,我是小程序
8 年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山里孩子早当家 10岁女孩做饭、劳作样样行
7 年前
keso怎么看  ·  “下半场”其实是一套话语体系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