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 Insights:2018全球晶圆厂月产能排名
2. 全球8寸晶圆需求强劲
3. 浙江大学微电子研究中心落户绍兴越城
4. 南京“芯城”2019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5. 中芯国际财报:2018年营收创新高
6. 先进半导体私有化完成
7. 英特尔扩大爱尔兰产能. 投资70亿欧元新建两芯片厂
1. IC Insights:2018全球晶圆厂月产能排名
2月14日,市场调查机构IC Insights发布了各个地区或国家晶圆厂月产能排名,其中中国台湾排名第一,韩国排名第二,日本排名第三,美国排名第四,中国大陆排名第五。
根据报告显示,中国台湾晶圆厂月产能达
412.6
万片约当
8
英寸晶圆,占全球比重
21.8%
,位居第一。
中国台湾晶圆厂产能规模于2015年登上全球第一,2018年中国台湾晶圆厂产能占全球比重达21.8%,较2017年的21.3%再攀升0.5个百分点,并持续居全球第一,略高于韩国的21.3%,(月产能403.3万片)。
根据去年ICInsights的报告,台积电2017年的营收达到了322亿美元,较排名第二的供应商格芯高5倍以上。去年,台积电占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近52%。
此外,中国台湾还拥有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联华电子,以及排名全球第六的代工厂——力晶科技。2017年,台积电、联电和力晶三大代工厂的合并代工营收约占全球的62%。
根据2019 - 2023年全球晶圆产能报告,台积电和三星以及SK海力士占据了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晶圆厂产能的巨大份额,并且是全球产能领导者。台积电占中国台湾产能的67%,而三星和SK海力士占2018年底韩国IC晶圆产能的94%。
此外,据ICInsights统计,日本晶圆厂月产能316.8万片约当8英寸晶圆,占全球比重16.8%,位居第三;美国晶圆厂月产能242.6万片约当8英寸晶圆,全球比重12.8%,居第四。美光几年前收购了尔必达,以及日本公司制造战略的其他近期重大变化,包括松下将其部分晶圆厂分拆成独立的公司,意味着前两家公司(东芝和瑞萨)占其中的62%国家的晶圆厂产能。
大陆晶圆厂月产能236.1万片约当8英寸晶圆,全球比重12.5%,居第五,比重较2017年的10.8%攀升1.7个百分点,是增加最多的地区。2018年,有关大陆创业公司及其新晶圆厂的大量热议。与此同时,其他全球公司去年扩大了在中国的制造业务,因此预计大陆的产能份额将显着增加。(天天IC)
2. 全球8寸晶圆需求强劲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近日所公布的全球8寸晶圆厂展望报告(Global 200mm Fab Outlook)指出,由于行动通讯、物联网、车用和工业应用的强劲需求,2019到2022年8寸晶圆厂产量预计将增加70万片,增幅为14%。有鉴于上述的众多应用都在8寸找到适合的生产甜蜜点,未来几年将推升全球8寸晶圆厂产能至每月接近650万片。
8
寸晶圆需求成长强劲,反映出产业市场许多领域的需求都已有相当稳健的成长态势。
SEMI
全球
8
寸晶圆厂展望报告显示,以
2019~2022
年为例,微机电系统
(MEMS)
和感测器元件相关晶圆厂产能可望增加
25%
,功率元件和晶圆代工产能预估将分别提高
23%
和
18%
。
8
寸晶圆厂数量和已装机产能增加,反映出由于业界不断增加产能甚至开设新晶圆厂,整体
8
寸产业表现持续强劲。
从整个产业来看,由于记忆体等先进元件的投资计划近日突然走软,造成2019年支出预计将会出现两位数降幅。不过因为使用8寸及8寸以下晶圆的成熟设备需求稳定甚至出现成长趋势,为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8寸晶圆厂的产能扩增以及新设厂计划也不会令人感到意外。(国际电子商情/ JSSIA整理)
3. 浙江大学微电子研究中心落户绍兴越城
近日,来自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和微电子学院的科研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采购设备,为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的正式运行做准备。2018年12月底,浙江大学与越城区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建浙江大学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研究中心落户于越城区集成电路小镇内,预计在2019年6月份建成。
该项目总投资1.3亿元,属于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共建项目,是越城区有史以来最大的校地合作项目,将打造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平台,共享高层次人才,打造技术开发平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及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我国高端芯片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的“示范区”。
近年来,随着全市科技招商的大力推进,政府、企业与高校合作的项目越来越多。去年,越城区更是实现了技术转移中心的“零突破”,浙江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纷纷落户越城。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这样“双赢”的模式颇受企业青睐,如今,越城区已有19家企业与高校形成合作关系。(绍兴日报/ JSSIA整理)
4. 南京“芯城”2019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据“浦口发布”报道,2月11日,南京浦口科学城(即南京“芯城”)举行了2019年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南京浦口科学城2019年重点开工112.6万㎡项目,总投资53.78亿元。其中,芯城核心区科研园总投资46亿元,该项目作为省重点项目包含4个子项目,涉及科技载体39.5万㎡。
据悉,该社区服务中心是科学城7个自建项目之一,自2018年6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作为桥林片区重要创新载体,服务于周边科技产业,1层为台积电创新展示和体验中心;2层为政务办事大厅;3层为载体公共服务区;4~6层为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办公区,7层为园区数控智能化控制中心以及办公区。预计2019年6月建成投用,届时,中科曙光硅立方示范基地、意中基金会(江苏)创新中心、百度(南京)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龙头企业将同期入驻。(全球半导体观察/ JSSIA整理)
5. 中芯国际财报:2018年营收创新高,14nm量产在即,12nm取得突破
2019年2月14日,中芯国际发布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的2018年第4季财报及2018年全年营收数据。
中芯国际2018年第4季营收达7.88亿美元,与2017年第4季持平,较2018年第3季下滑7.4%。毛利率为17.03%,环比下滑3.49个百分点;相比2018年第一季不含授权收入影响的毛利率15.6%相比,提高了1.43个百分点。
中芯国际2018年度的总营收为33.6亿美元,较2017年成长8.3%;营收实现连续四年成长,再创新高。
公司预估2019年第1季销售收入环比下滑16%至18%左右;预估毛利率介于20%至22%之间,环比增加3至5个百分点。
中芯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博士指出:“面对2019年大环境许多的不确定,我们努力寻求成长机遇;稳中带进,积极开发客户,拓展成熟和特色工艺的产品组合和应用范围,发掘市场价值机会,为成长储备力量。”
中芯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梁孟松博士指出:“我们努力建立先进工艺全方位的解决方案,特别专注在FinFET技术的基础打造,平台的开展,以及客户关系的搭建。目前中芯国际第一代FinFET14nm技术进入客户验证阶段,产品可靠度与良率已进一步提升。同时,12nm的工艺开发也取得突破。透过研发积极创新,优化产线,强化设计,争取潜在市场,我们对于未来的机会深具信心。”
28nm工艺自2017年第4季达到11.3%的高度后,2018年表现不理想,28nm的营收占总营收的为6.13%,较2017年度下滑1.8个百分点。
由于在FinFET技术的研发上持续加码,2018年公司研发费再创新高,达到5.58亿美元,占总营收的16.6%,较2017年增加1.31亿美元,增幅达30.68%,并首次超过联电(4.3亿美元)。
2018年用于晶圆厂的资本开支为17.56亿美元,其中4.29亿美元用于中芯北方12英寸晶圆厂扩产;3.83亿美元用于天津厂扩建、2.7亿美元用于兴建上海14nm FinFET工艺的12英寸晶圆厂,3.31亿美元用于研究发展设备。预估2019年用于晶圆厂的支出为21亿美元,主要是用于上海14nm FinFET工艺的12英寸晶圆厂和FinFET研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