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文 / 何震宇
今年是十月书会成立5周年,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今年的年会在苏州召开。感谢苏州朋友和同道的支持,于是有了这场“会于苏州”精彩的展览。
苏州是江苏书法的重镇。本次十月书会诸友与苏州同道之间的交流,不单单是一次简单的聚会和展示,更是一次向心灵的询问。
参加展览嘉宾和书法家合影
(一)夫子之问。在我们身后大约数百米,便是苏州园林中最富有特色的沧浪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首几千年前在楚地流传的《孺子歌》向来被认为是对屈夫子“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一种纠正。沧浪就是文人士子的精神家园。
北宋的苏舜钦夫子遭贬泛舟吴中,常常在沧浪亭上率性的玩耍,游玩之余轻轻一问:“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汨汨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嘎,隔此真趣,不亦鄙哉。”时间到了明代。归有光夫子又发出了第二问:“夫古今之变,朝市易改。而子美之亭,乃为士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这个在,就是文化的力量与精神的内核。它因时而传,生生不息。
(二)书法之问。沧浪亭和书法的关系也很密切。大约三十多年前,我们尊敬的书坛前辈华人德、言恭达、吴振立、白谦慎先生等在沧浪亭成立了举世瞩目的沧浪书社。从此书坛多了一股清流。我没有请教过诸位先生,为何要取名沧浪?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建社之初,一定垂问过自己的心灵:秉承艺术民主与学术尊严的办社宗旨,传承多元创作理念与多彩艺术风貌。那就是文脉要传、书道要传的历史使命。
今天的我们又站在这里追寻先辈的足迹。以古代贤者为楷模,于自然万物中深究书理,向自己的心灵询问书法的真谛。展望未来,虽然十月书会如同婴儿,但她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书法家何震宇主持展览开幕式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王伟林致辞
苏州书法家霍正斌致辞
书法家杨谔致辞
著名书法家华人德宣布展览开幕
著名书法家华人德、潘振元、王伟林
与十月书会成员合影
十月书会书家
苏州邀请书家
残云·新雨草书联 卢月龙 137cm×21cm×2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冯宗兵 67cm×32cm
楚竹简文·语丛文句 顾 琴 68cm×32cm
张邦基《墨庄漫录》二则 王学雷 30cm×40cm
人在·酒醒楷书联 王 洁 138cm×23cm×2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许晨曦 138cm×46cm